TikTok的回旋镖/Project Syndicate
作者:张湖月(美国南加州大学法学教授)
很少有人预料到美国的TikTok平台用户,会不顾美国政府禁令蜂拥到小红书这个中国手机平台上。它在本周的两天时间里成为了全美下载量最大的手机应用程式,新增了70万用户,而且大部分是来自美国的“TikTok难民”。
既然美国是以数据安全为由封禁了TikTok,那么美国用户向其他中国应用程式的迁,移只会加剧这些关切。与TikTok这个不在中国运营且不受中国法律约束的平台不同,小红书是一款中国国内应用,受到严格的中国法规监管。
此外,TikTok称其用户数据全部存储在美国境内,并由美国为首的安全团队进行监督,而小红书的数据则全部存储在中国境内。
近年来中国出台了一系列数据保护法。这些法规表面上看是为了保护用户信息,但其实主要针对企业,对政府获取个人数据的限制要少得多。因此,中国公共机构在调取用户数据方面拥有很大的自由裁量权。
除了数据隐私问题,美国当局还担心TikTok会被用来影响本国舆论。但作为安全关切解决协议的一部分,TikTok的算法受到甲骨文公司的密切监控。
而小红书的算法,则在中国政府的严密监控下运行,且必须遵守该国严格的内容审核要求,并可以因此进一步塑造目前涌入该平台的TikTok难民的观点。
鉴于封禁TikTok背后的法律依据,我们很难想象小红书可以逃脱类似的审查。既然美国最高法院对封禁TikTok的法律表示支持,那总统也有权把小红书平台定为国家安全威胁。
监管变成“打地鼠”游戏
但这一过程可能很快就会变成一场“打地鼠”游戏,随着美国用户从一个中国平台迁移到另一个中国平台,监管机构会发现自己陷入了封禁中国手机应用程式的无休止循环中。
不断加长的被禁应用程式名单,可能会让美国构建起自己的“防火墙长城”——与中国长期采用的审查策略如出一辙。即使这些中国应用被从美国手机应用商店下架,精通技术的用户们,也可以通过VPN轻松绕过这类限制,就像中国用户访问国外平台一样。
这意味着美国政府很快就会触及自身封禁中国应用程序的能力极限。
此外,每一项新的限制措施都有可能助长违禁行为,使更多用户转向中国控制的平台。这种策略非但无法缓解国家安全关切,反而可能无意中加剧这些问题,催生禁令最初本应解决的那类漏洞。
因此,TikTok禁令将美国政府落入了一个几乎无从应对的境地,而这或许也解释了特朗普为何据说正在权衡赦免TikTok的各种方案——尽管该禁令是他在上一任期内发起的。

撤销禁令也有风险
然而撤销禁令也有其自身风险。作为国会通过的立法,它不能通过行政命令废除。理论上特朗普可以指示执法机构不执行该禁令;但这样做会产生一些深远影响,尤其是会让人质疑美国对法治的承诺(这又与美国长期以来对中国的指控如出一辙)。
而禁止TikTok之外的另一个选项,则是将该应用在美国的运营强制剥离出来,但这一解决方案取决于一个关键因素:中国的批准。
2020年中国对推荐算法等技术(也就是TikTok的核心运行机制)的出口实施了限制,这实际上赋予了中国政府对任何潜在交易的否决权。
因此,TikTok的困局如今成为了中国领导人与特朗普打交道时的强有力谈判筹码,而后者在竞选时曾承诺要对中国商品征收更高进口关税。因此,他在最高法院即将对禁令作出裁决的几个小时前向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求助也就不足为奇了。
意外促成文化交流
与此同时,TikTok事件也给中国带来了另一份战略礼物。“TikTok难民”和中国网民在小红书上的友好互动,为文化交流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机遇,而这正是中国统治者一直渴望却难以实现的。
二十多年来中国政府一直在美国积极进行文化推广以扩大本国影响力。但尽管中国政府在时代广场的大屏幕上发布了广告,并在美国大学校园里建立了孔子学院,这些努力却在很大程度上未能取得成效。
值得注意的是,小红书在短短几天内所取得的成就,似乎让之前所有举措的累积影响都黯然失色。
正如我在新近出版的《高压线》(High Wire)一书中所探讨的那样,集中式的决策往往会带来极易被打破——而非长期有效——的监管结果。
而TikTok事件则明确提醒了我们,在制定美国外交政策(尤其是对华政策)时总统权力的过度集中,也会导致类似结果。
鉴于特朗普寄望在第二任期内巩固行政权力、笼络忠实拥护者并减少制度约束,这一趋势似乎有可能加剧,从而产生大量意想不到的后果。
Project Syndicate版权所有
视频推荐 :
登大臣驳斥谣言 否认撤回“出行控制”言论

(八打灵再也12日讯)登嘉楼州务大臣阿末山苏里的办公室,否认阿末山苏里撤回早前其被国家边境管制系统列为高风险人群有关的声明,并指该在TikTok上疯传的指控是“恶意诽谤”,目的是破坏阿末山苏里的声誉。
阿末山苏里的新闻秘书纳西今日在其脸书发文澄清,网络上流传的TikTok帖文所指控的内容“纯属捏造”,并强调:“他从未发表过任何类似声明或帖文。”
纳西呼吁相关平台立即删除相关帖文,以免误导公众。
此前一则TikTok视频声称,阿末山苏里已就其关于“出行控制办公室”(TCO)的言论,向首相拿督斯里安华、内政部长拿督斯里赛弗丁及警察总长丹斯里拉扎鲁丁道歉并撤回相关言论。对此,山苏里方面坚决否认。
安华昨日回应山苏里早前的投诉时表示,国家安全系统标记重要人物为TCO并不罕见,自己也曾被列入其中。他强调,这属于例行的安全措施。
赛弗丁也指出,山苏里身为州务大臣已有专属安保人员,因此不构成特别监控的必要,并否认有不当对待之嫌。
他表示,出于安全原因,国内所有“极重要的人物(VVIP)”都被持续监视,山苏里也不例外。
拉扎鲁丁也澄清说,没有理由将山苏里列入被称为“特别通告清单”的特别监视名单中,因为他不是罪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