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产

检讨吉隆坡蓝图 改进可负担房屋/林景清

上一期提到吉隆坡市过去、现在与未来的发展,其中一个关键就是交通和运输等基础建设项目的推行。



但单纯推行这些基建项目,是不足以引领隆市发展成世界级都会的。还有一个需要政府关注的重点,就是支撑市内经济与商业活动的人口因素。

纵观上海、伦敦、纽约和巴黎等国际大都市,都有来自社会各个阶层的人才,在支撑着各个行业的运转,并为都市发展持续带来活力。

在吉隆坡方面,随着市区房子的价格越来越高,想要维持市内具有多元收入群体的目标,开始变得越来越有难度。

这是因为现有房子的价格已经高居不下,而50万令吉以下可负担房屋的供应又相当稀缺,因而导致许多中下收入阶层被排挤在隆市之外。

这些在隆市工作的收入阶层,往往被迫每日花费大量时间与金钱在通勤上,除了生活质量低下,家庭经济也会因此受到压迫,无法摆脱目前的收入困境。



在人口不断增长的情况下,若这个问题长久未获解决,最终将影响隆市的永续发展。

对此,其中一个解决的管道,就是通过政府调整吉隆坡未来发展规划,以因应市场环境的变化与挑战。

以去年10月于宪报颁布的2020年吉隆坡都市发展蓝图为例,当中所拟定的大部分规划与发展方针,都是具有很大的改善空间。

很大的原因是该蓝图是在2011、2012年时所拟定,距离如今已经有将近10年的时间。

市区人口大幅增加

而在这段期间,吉隆坡与整体市场环境的变化可说是日新月异,许多当初设想的情况早已不可同日而语,所以必须调整以跟上市场的需求。

其中一个很大的变化是市区人口大幅增加,从2010年的约160万,提高到2018年的超过180万人,并且预计在2030年进一步上涨至近204万人。

换言之,在2030年前,隆市需要兴建大约20万个单位的房子,才能让新人口在市内有栖身之所,尤其是占大多数的B40与M40群体。

然而,吉隆坡都市发展蓝图当中对于一些地区的房屋项目容积率(plot ratio),还是维持在一个近10年前的水平,导致如今发展商在这些地段规划可负担房屋项目时,面临重重的困难。

试问,如果隆市无法提供这些中下收入群体能够负担的房屋,如何能够吸引与留住来自各界及各个阶层的人才在市内生活和工作?

应检讨房屋容积率

隆市新发展项目容积率过低,再加上合规成本、土地价格,还有建筑和劳工成本等因素,将导致发展成本过高的问题,从而拖累很多项目变得几乎不可行,尤其是那些赚幅原本就不高的可负担房屋项目。

对于中高档的房屋项目来说,由于售价与赚幅较高,所以在此情况下还有可能推行。

但对于可负担房屋而言,除非获得政府大手笔的援助,否则发展商几乎是无法落实项目发展。

因此,我建议政府在政策方面要保持一定的灵活度,在严控价格位于70万或80万令吉以上的中高档房屋发展时,鼓励更多可负担房屋的兴建。

同时,吉隆坡都市发展蓝图内的规划方针,一定要检讨容积率等,否则几年后市区房价大膨胀,更多人将面临无力在隆市买房的窘境。

政府也应该成立一个特别委员会,来急救50万及30万令吉以下房屋短缺的问题,否则缺少这些价位房屋的情况将继续恶化,从而延伸出更严重的拥屋问题。

助中低收入阶层买房

毗邻公交建可负担屋

政府应该有长远的计划,借助高速公路与公共交通系统等基建带来的便利,在其周围地区批准较高的容积率,让发展商能够兴建更多50万及30万令吉以下的可负担房屋,来迎合中低收入阶层的需求。

这类发展的最低容积率,应该要在1:6以上,才能使项目变得可行。

中下收入阶层大部分是单身族、社会新鲜人与年轻家庭,而他们首选的通勤方式,往往是价格廉宜且快速的捷运与轻快铁等公交系统。

而临近高速公路则可以有效疏通这个拥车率高企的群体,对周遭地区带来的交通压力。

因此,如果在这些毗邻公交和高速公路的地区,展开融合可负担房屋、商业与办公元素的综合发展项目,相信可有效协助这些群体在市区落户。

尤其是那些如亿国城般附有衔接天桥或走道的项目,由于能够提供无缝式且安全的连接,因此往往非常受到这些群体的欢迎。

这类项目在蕉赖南部等人口密集的郊外地区是具有很大潜力,因为这些地区的人口很多都是在隆市工作,但居住在距离较远的郊外地区,每日必须忍受通勤之苦,但又无法在市区买房。

丹斯里林景清, 林上海资本有限公司非执行主席、怡克伟士董事经理、依斯干达海滨控股董事
意见 |产业倾情
丹斯里林景清, 林上海资本有限公司非执行主席、怡克伟士董事经理、依斯干达海滨控股董事
意见 |产业倾情

 

 
 

 

反应

 

财经新闻

居外IQI:人均投入RM85 大马领跑东盟可负担房屋建设

(吉隆坡5日讯)根据居外IQI最新数据,在扩大可负担房屋建设方面,马来西亚在东盟国家中处于领先地位。

该公司联合创办人兼集团总执行长卡希夫安萨里表示,大马在人均可负担房屋投资方面达到了每人85令吉,远高于东盟多个国家,比印尼高出 550%,比菲律宾高出 840%,展现出强劲的投入力度。

这是IQI首次对东盟各国的可负担房屋预算及人均支出进行比较。

他说,报告探讨可负担房屋的定义、政府投入情况及私人企业在建设房屋中的作用,并显示大马在这方面超越区域多数国家。  

卡希夫安萨里表示,尽管大马人口约3400万,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达5万1001令吉,资源有限,但政府仍在可负担房屋方面投入大量资金。

他说,在2024年财政预算案中,政府就拨出高达28亿5000万令吉,在东盟国家中,仅有3个国家的投入超过大马。

他提及,这些拨款已取得成效,大马很可能实现第12大马计划中,到2026年前建造50万间可负担房屋的目标。

“这个目标在公布时似乎过于雄心勃勃,但到去年9月已经完成了44万3259个单位,这意味着剩余不到6万个单位须于今年和明年内建成。”

他补充,这个数字相当于全国约100万个单位可负担房屋缺口的50%。

卡希夫安萨里表示,与其他国家想部,大马的成就尤为突出。在东盟地区,柬埔寨、寮国和缅甸几乎没有政府主导的可负担房屋建设计划。

房价更具竞争力

吉隆坡的公寓价格相较于年收入而言,大马的投资有助抑制房价上涨。与雅加达、河内、曼谷、马尼拉及新加坡相比,吉隆坡的公寓价格相对年收入而言更便宜。

此外,和东盟其他大城市相比,吉隆坡的房价比河内、曼谷和马尼拉更有竞争力。

大马今年担任东盟轮值主席,主题为“包容性与永续性”,可负担房屋正符合该主题。凭借在该领域的强劲表现,大马有望引领东盟国家。

他指出,与其他东盟国家相比,大马政府对住房可及性展现高度承诺,尤为关键的是,预计到2030年将有140万人迁入城市。

在2024年,大马拨款28亿5000万令吉发展可负担房屋,而东盟其他六国投入较少,有3个国家几乎没有投入。

这一对比表明,大马将可负担房屋视为优先事项,但东盟其他国家的重视程度则不尽相同。

“新加坡在可负担房屋上的支出远高于马来西亚。然而,新加坡的大多数公共房屋实际上是面向中等收入家庭的,而非低收入家庭。

“超过80%的新加坡居民居住在政府组屋,而新加坡仅有5%的土地用于私人住房开发。”

卡希夫安萨里表示,展望未来,大马凭借经济增长、创新策略及智能城市规划,有望进一步扩大可负担房屋供应,满足全国日益增长的需求。

反应
 
 

相关新闻

亚亦君令补选
南洋地产
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