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产

首购族要准备什么?/苏莱曼

2019年已过了5个月,拥屋和可负担屋依旧是大马人热烈关注的课题。从资金不足到屋价高企,首购族持续在预算紧张和寻找梦想之屋之间陷入两难。

虽然政府积极解决人民可负担能力的问题,首购族也应该要做好本分适应当前的市况,为自己创造最好的拥屋条件。



因此,我们提供了一些贴士,建议首购族如何最大化利好,并降低成本压力。

自我评估财务条件

买屋并不是件小事,需要很高额且长期的融资承诺。因此,在做任何决定或签约之前,首购族最重要的第一步是评估当前的财务状况。

要看的不仅是买到理想房屋的当前预算,还有其他目前正在供期的贷款,来评估你整体的财务状况,是否能承担高额贷款。

请记得,你为未来房屋分配的预算,不应严重影响你的日常和必须性开支,这不包括出国度假和购物的奢侈爱好。



虽然拥屋对一个人来说是一辈子的保障,但这并不是你整个人生最重要的事情。实际一点,不同的人、不同的状况,对拥屋的重视程度不一,特别是首购族。了解个人的财务能力和买屋的重要性,才是考虑你是否现在适合买屋,还有适当且可接受的价格范围。

距离vs.车程

所有房产大师最常说的一句话:“地点、地点、地点”,无疑是个好的建议,但并不止于此。

一个优秀的地点,视乎这地区为居民提供的所需的便利性,每个地点都有利与弊。

从购屋者的角度来看,对地点的其中一个考量,是距离公司、购物和休闲场所的每日车程。

较短的通勤距离,不代表较短的通勤时间。如果遇上塞车,你的通勤时间无疑会更长。在对的地点,虽然车程较远,却能避开塞车,通勤时间反而更短。因此,要考虑通往公司和商业中心的塞车高峰期,以及非高峰期的通勤路程和时间。

你的要求是什么?

当我们锁定地点后,下个建议是研究该地区能满足你什么需求。

有些人喜欢有地住宅,有些喜欢高楼公寓。

在你锁定的地点选择能满足你要求的房屋种类,来确保你未来10年都能住得舒适无压力。因为这新屋可能是你永久居住地,你不会想要限制到你日常生活的成长空间。

当然,首购族在有限的预算找到完美的房屋可能性不高,但你还是可以尽所能找到接近完美的房屋。

这对年轻夫妻来说极为关键,他们需要在有限的预算案中寻找足够空间来满足家庭人口增加。随着城市化兴起,能发展和兴建的土地越来越少。

如果你的目标是有地住宅,要做好需要花一大笔钱的准备,还有可能距离主要商业区有一段距离;但如果你开放任何房屋类型,高楼住宅值得考虑,因为一些项目会附设公共设备,如健身房、游泳池和共享空间,只需要牺牲住在较小的空间。

此外,你未来还有机会升级你的住所,因此不需要急着一次过满足你所有需求,而是省下一些在你财务状况更佳时再购买。

抵押贷款计划

当买屋子时,你的贷款可能长达10至30年。你不仅需要比较不同金融机构提供的贷款计划,也需要考虑你能承担的贷款计划结构。

在我国,贷款计划最高可达屋价的90%,偿还期高达30年,让你的每月还款额最低。不过,这并不具备成本效率,在支付银行的利息和赚幅后,你最终支付的会比你的屋价来得高。

我们建议买家初步计算各种还款期和数额的最终数额,来根据你的财务能力以及贷款成本,评估哪个计划是最值得。

虽然选择每月最低还款额,会为其他开支提供更大的空间,但30年的还款期可能是一项长期的财务负担。

如果是这样,你可选择每月还款多些,减少利息成本压力。这也意味着,买家可在更短的时间内完全拥有这间屋子。

咨询专家

在“寻屋”路上的另一个贴士,就是寻求合格产业经纪的专业建议。凭借着他们的培训和资历,能为你提供购屋时的利与弊。

通过这些合格经纪和你所委任的律师,你所支付的订金和利息更加安全。

总结来说,首购族在低迷的房市依旧抱持兴奋,惟需要考虑和预防一些关键事项。

就如同租屋有风险,如果盲目且冲动的签约,买家可能会变成受害者。

虽然一些人会说,最终他们名下还是有屋子,但这一路上所体验到的经历和事件,会让你认为所花的时间是否值得。

反应

 

趋势

个人税减免或抬高屋价

【2025年财政预算案回响】

报道:何燕羚

房地产向来是经济发展指标,常言道,当房地产表现不俗,意味着国家经济一并欣欣向荣,反之亦然。

在我国,2022年房屋交易为国家经济贡献425亿令吉,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约2.7%,每卖出一间房屋,可带来17万5000令吉的经济效益,显然房地产在整体经济发展上扮演重要角色,当市场都以为政府会在2025年财政预算案上对房地产开刀增强收入时,首相拿督斯里安华却捎来喜讯,为首购族提供高达7000令吉的房贷利息个人所得税减免。

想深一层,房地产才从冠病疫情中“死里逃生”,稍恢复元气,政府没必要现在选择打房,理应“助一把”进一步振兴房产领域,从中能获得更大的经济贡献。

这次,7000令吉的房贷利息个人减免,能对首购族和房市有多大助益呢?

>>完整内容请点击这里<<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