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

【弹剑论政】选举之母 和平为主/胡逸山博士

一些评论把本届大选比喻为“所有选举之母”。这当然是一种尝试把本届选举的激烈程度以至影响深远比较形象化的表达出来。

印象中,在近代用上相似字眼的,可还是一场当年也算严重的战争,那就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的伊拉克战争。



事关伊拉克忽然挥兵吞并科威特,美国便组织联军威逼伊拉克撤军,当时的伊拉克总统萨达姆不为所动,还放狠话说如果联军胆敢攻入伊拉克,那势必与其军队有一场“所有战争之母”的对战。

后来当然无需如此“大阵仗”,因为联军在很短时间内就把伊拉克军打得落花流水。后来引发的一系列造成第二次伊拉克战争的后果,可为后论。

这“选举之母”也的确为本地选民带来前所未有的两难状态。

如希盟猛攻咬着一个马来西亚发展有限公司(1MDB)一系列在国际上被广为报道,以及采取严厉制裁行动并令人不安的事态进展,而国阵也严厉抨击希盟名誉主席马哈迪医生在位期间的各种独裁专制等的弊病。双方也互指对方说谎,自身说的才是事实。

作为选民,要在这些相互攻击的声浪里做出一个政治选择,也还真的不容易,不但要冷静思考,也要在某种程度上做些“功课”,要理解历史的就要去搜寻资料、要消化现代国际金融运作的甚至可能要上一堂短课。



国阵打稳定希盟求反贪

但这场大选终究也是一个政治选择。所谓政治选择者,当然有理性的,如经济学里假设会逻辑分析事物而做出最佳或最合理选择者。

但政治选择也有其感性的一面,即选民在直觉上认为应该把票投给哪一边,认为哪一边的政治理念或实践更能与其心底里的呼声产生回响。如国阵方面主打得以继续执政则国家稳定、经济繁荣等;希盟则力求告别腐败、改善民生等。

这些不但是与选民们有切身关系的课题,也在很大程度上得以敲动彼等到底是求稳还是求变的心声。

这当然也是一场近乎美国选总统般的以领军人物为最大卖点的选举。

国阵主席纳吉的照片在路边的巨型海报或显示屏上频密的展现出来,呼吁选民继续予其委托;希盟名誉主席马哈迪虽未能如是做,但就以人头汹涌的群众大会来为其选情造势,力求选民赋予他再次拜相的机会。

所以,双方在这场大选里的成败结果,在很大程度上当然都要由这两位领袖扛起来。

的确,一场“选举之母”式的大选,其结果当然会为国家社会经济带来重大的影响。任何一方几乎肯定会对整体或部分的选举结果不满,至为重要的,是大家应该以相对和平的手法来声述。

建国超过半世纪,本地各造也应该有足够的智慧以社稷的和平来应对各类包括选举结果在内的争端,以让全世界都清楚看到,这才是真正的大马能!

反应

 

灼见

【灼见】达因政治遗风犹在/胡逸山博士

前财政部长敦达因日前辞世。因为他年事高,所以他的离世会予人“象征一个(政治)时代终结”的感觉。其实不全然如此,因为至少两位与他算是同一个(政治)时代,而且严格上来说政治资历比他高的政治人物还健在,还不时出来针砭时弊。

这两位与达因至少平行的政界前辈,当然就是前首相敦马哈迪医生以及也曾是财长的东姑拉沙里。印象中,我刚读小学时,那应该也是我的政治启蒙期吧!

马姑面和心不和

据当时大人们说,这两人面和心不和,尤其姑里一直对之前首相敦胡先翁没有选他继承相位,而让马哈迪雀屏中选而耿耿于怀。马哈迪医生当然也看得出来,所以要寻机把姑里边缘化。不过几年,姑里就被调任不及财长重要的国际贸易及工业部长。

再过几年,马、姑的政治斗争表面化,姑里挑战党主席失败、巫统变成新巫统、姑里另组四六精神党,后来却又回巢巫统等,那是另一段政治史了。

无论如何,取代姑里出任财长的,却是一位在政坛上名不见经传的后座议员、算是马哈迪吉打老乡的达因。有别于姑里的好搞政治,无时无刻在窥视着相位,达因则十足十是马哈迪最为心仪的那种技术官僚,少说话、多办事,政治上更没有野心。

当然,马哈迪最为欣赏达因的一点,应该就是达因会实践马哈迪的政治、经济与社会等混合议程,也就是通过政府的“钦点”,辅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希望这些人能继续拉动更多的人也富起来。

那个年代也恰好是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大搞公家企业私营化,并且看起来蛮成功的时候,至少为这些半生不死的公企带来私企的活力,甚至还有转亏为盈的。

马哈迪当时老实不客气地东施效颦,也搞起大规模的私营化,把以前由政府直接经营的一些主要是基础建设或提供必要服务的机构私营化。但马哈迪却要来个一石二鸟,不但要私营化,还要达至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社会经济目的。

钦点“幸运儿”无关绩效

所以,有别于英国私营化的选贤与能,以绩效为准绳的挑选经营者,本地的私营化就多是通过钦点、“提拔”一些也不知是具有什么资格的“幸运儿”来接手官营的大企业,而无端端地发达。所以后来出现多单的失败例子,甚至还要官方出手来打救的,也就不足为奇了。

而达因就是马哈迪这社会经济重组理念的最忠实实践者。在达因任财长时代,这种官方公开地“栽培”所谓“企业家”的做法可谓司空见惯,所以一些这些“企业家”们也被戏称为“达因的孩子”。

这种拔苗助长而非提倡绩效的社会经济发展理念一直延续至今。所以,达因的政治遗风可说是还没完结。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