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事

改革未竟 尚需努力/胡逸山博士

一年多以前,当时在野的希望联盟推出竞选宣言,矢言若赢得大选,必在100天内完成10项承诺,并在首任5年内落实其5大纲领的60项长期目标,当时令选民们耳目一新,在一定程度上也促成其胜选上台。

转眼希盟执政一年,做出历史性“换政府”选择的选民们,当然也就对其履行竞选宣言与否的“初步成绩单”有所关注。



在希盟的10项所谓“百日新政”里,最令人瞩目的当然是之前为各界所普遍诟病的消费税。希盟上台不几周果然当机立断废除消费税,但就在万众欣喜之际,却又宣布以新的销售税取代之。

低收入严谨规划支出

这主要是新政府“发掘”到前朝巧用各种名目所欠下的大笔国债,如无一项“大单”的财政收入,实难以填补。民众则还在“消化”这项新税项的实施,也很大程度体恤国债高企所带来的财政危机,所以反应暂时还不大。

至于关乎民生的本地油价,新政府则因应国际油价起落而每周浮动,如此当然更贴近市场演变防止囤积居奇,但低收入者则因此得更严谨的规划各项支出,预留款项来应对。

百日新政的10项里,也的确有至少一半是关系到低或无收入者的,其中为家庭主妇缴交公积金、统一全国各地最低工资、废除垦殖民的不合理债务等大致做到,但受益者当然希望能有更好待遇。高等教育基金的低收入借贷者目前还需继续偿还贷款,则惹来颇大的舆论反弹。



不满贪腐审讯缓慢

彻查政府机构的贪腐与检讨涉及外资的项目陆续在进行,有好几位前朝高官被控,但审讯过程缓慢也让急于看到“报应”的选民们不以为然;许多之前被停工的外资项目则在与外方重新谈判后看来可望重新开工。

至于有关《1963年马来西亚协定》的落实,新政府成立一个内阁委员会来探讨,但日前声言修宪来初步落实,却不受砂拉越州一些国会议员们的青睐,以致未能通过,看来是要重新的做出更能令东马信服的自治方案,也才能履行其在竞选宣言里“平等自主”纲领下的各项恢复沙砂平等伙伴关系的目标。

总而言之,百日新政算是大致上有被尽力落实了,虽然成效如何可能还待观察。至于希盟5大纲领的60项长期目标能否在剩下的4年任期内落实,也许会受到至少两个因素的影响。其一是我国整体的政治生态演变。

补选影响改革决心

在上届大选,根据多方分析,有多达75%马来裔选民是把票投给巫统或伊斯兰党的,换言之希盟只赢得大约25%马来票。只不过巫统欲以伊党出战来分散希盟选票的策略弄巧反绌,造成巫统自身选票被伊党瓜分,导致巫统大败,拱手让出政权。

如今巫、伊两党越走越近,而且成功在多次补选合作无间而赢得漂亮,在很大程度上有可能影响希盟力求改革的决心,深恐过激的改革步伐虽然长远对国家有利,但政治现实就是短期内会影响一些群体的既得利益,可能会在下届大选流失本来就赢得不多的重要选票。

所以诸如为公共服务“瘦身”、改善政府采购系统、废除恶法(如钳制言论自由者)、受国际尊重的人权纪录(实质上须包括平等待遇等)、承认独中统考文凭等,在“民主革新”与“兼容并蓄”等纲领下的宣言目标的实现,就需要有无比的政治决心了。

纾民困斟酌先后顺序

其二,前述的新近被发觉的高企国债,也令到新政府陷入“钱不够用”困境。

在“抒缓民困”纲领下的个别宣言目标,如要减轻物价上涨带给人民的压力、废除大道收费站、提供燃油津贴、改善公共交通、提升医疗水准等,在民众收入不高的社会经济现实下都很迫切需要,但也都是需要政府大量支出的项目,所以新政府可能需要更为斟酌彼等之间的先后顺序,以免顺得哥来失嫂意。

至于“全民共享”纲领下要促进公平正义的经济发展的宣言目标,则大多是较为宏观的,需要在未来几年逐步落实。

希盟成功上台执政,为我国政坛带来政权更替的良好民主先例。在这当中,最难能可贵的,可能还是选民们的政治意识的逐渐迈向成熟,如得以配上大家在社会、文化、经济等其他整体意识的同时醒觉,以符合国际水平的国家长期整体利益而非狭隘的短浅利益为出发点,则可更好的发挥全民监督的重要角色。

(作者为新加坡国际事务研究所高级研究员)

相关新闻:

【希盟执政1周年专辑】 希盟365天星和月

盟党团结 贪污骤减 法治恢复 债务减少 马哈迪:希盟有成就

敦马:在93岁思维仍清晰 “我表现比特朗普好”

首相:效率不如先进国 须培训更多科技人才

2组织:缺政治决心易退缩 希盟人权改革令人失望

吉大臣:中美贸易战乃商机 中资转投大马怀抱

【独家】魏家祥:一周年政绩不及格 “希盟说的比做的行”

许诺前不清楚成本 敦马:收费站难废除

教总促以人民利益为先 未感受革故鼎新决心

董总:缺乏方向感 行动党部长未配合教改

黄思汉:如民联初掌雪州 希盟政绩仍需时落实

 

反应

 

灼见

官商勾结,告密困难?/胡逸山博士

我国贪腐的揭露越演越烈,除了之前的一个马来西亚发展有限公司系列丑闻、与政客有关的“安全屋”被搜出巨款等之外,这几天又传出沙巴方面也有被类似告密人揭发有关一群代议士据说收取款项,来为一些公家项目的颁发背书,一时引起沙巴以至全国政坛一片哗然。

这揭发人之所以被称为“类似吹告密者”而不是(起码还不是)法令下被定义的告密人,主要是因为他好像还没正式向反贪污委员会等执法机构报案,而且好像也(起码曾经)被揭发是贪腐行为的参与者,而这两点在现行告密者法令下是难以把此揭发人,当着告密者给予保护。看来此揭发人是希望反贪会先给予他告密者保护的书面证明,方肯正式报案。然而,在官方角度来看,这是不符合法定程序的,而是需要告密者先报案,而执法机构认定该些报案材料“有用”与否后,方决定是否授予告密者的受保护地位。而揭发人当下好像转向首相拿督斯里安华,甚至国家元首寻求受保护了。

先有鸡还是先有蛋

这就演变成好像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到底是哪一方本末倒置,坦白说一时也不好说。但此事件也凸显出此告密者法令虽然当年的立意良好,但可能也是有值得修订之处,以便更为完善地保护吹哨者,也得以鼓励更多人揭发贪腐行径。譬如执法机构在与告密者初步接触后(可能尚未报案)是否有可能给予后者一定程度的保护,以及如后者即便也曾是涉案者,但也还是得被给予一定程度的保护等,都是值得探讨的。

无论如何,这又一起的贪腐揭露,也在很大程度上印证了我之前的说法。无他,因为许多如此国度,理论上是有了一定程度的民主实践,算是有选举了,甚至有过几趟政党轮替,不再是以前的独裁专制了,而是有了一定程度的民主监督了,那为什么还是有着层出不穷、不时爆出来的贪腐事故呢。我想,这主要是因为起码还是有两个相互关联而又贯通政治、社会与经济的因素,起码在目前与可见的未来导致贪腐难以被连根拔起。

其一是虽然民主选举降临了,但许多选民仍然抱有可谓半封建的思维,还不是把民选出来的代议士当成公仆来看待。公仆,顾名思义,即公家的仆人,也就是要为整体社会或大众做事的人。而这类选民会把代议士当除了当公仆来看待外,也看成是“私仆”,认为民选领袖也必须为个别选民来“服务”,如选民家里有着各种红事白事等也要代议士的“帮助”,而最直接的帮助,就莫过于现款了,所以代议士也就几乎每时每刻口袋需要有现款。

其二,当然也是发展中国家的现实,那就是大多数人在真正意义上是穷的,是没有什么社会福利可言的,所以当然也就必须向民选出来的代议士伸手讨钱来帮补家用了。

在上述沙巴贪腐揭发里,几乎每天都有新的代议士与揭发人交谈的视频被发放,而内容都有涉及代议士需要款项来“照顾”选民。而看起来在这经济持续萧条的大环境下,一时也是难有彻底解决方案的。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