灼见

“漆黑-2022”:北约向亚太秀肌肉/魏开星

正当中国大陆解放军为反制美国众议院议长佩洛西访问台湾,展开前所未有的“围岛”海空联合实战演训及其后续动作尚未完结之时,从8月19日开始,为期3周的“漆黑-2022”空中联合军演在澳洲北部展开。后者不仅仅是对前者的回应,还是以美国为首的“北约”伸向亚太的“牛刀小试”。

这里的“北约”有两重含义:一是二战后设立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加上新近加入的瑞典与芬兰,共有32个成员国;二是所谓的“亚洲北约”,目前还只是个“传说”,或者说已经有了雏形,比如,美日印澳“四国机制”及美英澳的“奥库斯”(AUKUS)。

北约伸向亚太的“试探之手”

为何说是“牛刀小试”?因为,参演方真正属于北约的国家就美英法德加拿大及荷兰等6个,占北约1/5都不到;整个演习参与国17个,飞机也就百来架,人员不过2500名。核心成员还是“奥库斯”加“四方机制”;至于域外的国家,如德国、法国、加拿大、荷兰及中东的阿联酋,都是“打酱油”的角色;除此之外,便是跟风的本区域的国家,像纽西兰、印尼、新加坡、韩国、菲律宾、泰国及马来西亚。

然而,其目的却不容小觑。细看“漆黑-2022”军演的各个方面,北约成员国扩大对亚太地区的干预非常明显。

专家称,联合军演传递出在最坏情况下可投入军事力量的信号,起到向中国等国施压的效果。

媒体评论说,为了对付中俄,北约似乎正进一步拓展在亚太的活动范围。在今年6月的马德里峰会上,北约首次将中国定义为“挑战”。

德国是队伍中的“尴尬”角色

“漆黑-2022”比起以往,多了韩国、日本和德国三个新伙伴。不论是叫嚣“奥库斯”扩容,还是图谋建立“亚太版北约”,日韩都是美国拉拢的重要对象。因此,日韩积极配合并不奇怪。这里,最值得一提的是德国。

赶赴地球另一端参加联合军演是德国空军成立以来最大规模、最具挑战性的调动。包括6架现役主力“台风”战机在内的13架德国军机和250名士兵被派往澳洲。不过,目前抵达亚太地区的“台风”战机只有5架。一架战机在经停阿联酋时出现液压系统故障。

俄罗斯军事分析家叶夫谢耶夫警告说,美国是在将德国拖入一场给地区安全带来危险的重大地缘政治博弈。

俄国人的担心过了。德国根本不可能真正上钩。德国与中国既没有深仇大恨,又无利益冲突,为何要不远万里跑到亚太来与中国为敌?

俄乌在德国的家门口大打出手,德国都袖手旁观,连支援乌克兰的武器都老大不情愿,为何?俄乌战争一搞,北约成员都要调高军费预算。特朗普不满德国军费不到GDP的1%,这下好了,要增长至2%。作为二战的战败国,德国是否很尴尬?

有人说,德国在俄乌战争中沉默,主要担心俄罗斯卡住能源供应。问题是,不让德国得到俄能源供应的是美国,而不是俄罗斯。

德国总理肖尔茨最近说,德国企业要与中国保持距离,担心德国经济过于依赖中国。中德之间16年来的经贸依存度难道仅仅是默克尔个人的因素吗?所以,还是媒体最清醒。针对德军到亚太“秀肌肉”,德媒警告不要去“印太地区”假装巨人。

区域国家的矛盾心态

所谓“军演”,从非专业角度理解,其实有两种:一种是着重于“演”,即军队的例行演练。军队不打仗,总是要练吧?否则,每年的预算怎么花出去?今年不花光,明年还能申请加码吗?在这种状态下的“练”,就是“演”的成分较多;至于目的、目标、任务,仅仅在于唬人,所谓的“威慑对手”。这种军演,就会被称为“秀肌肉”。

另一种是贴近实战的“训”;目的、目标、任务很明确,将战场上可能出现的状况,尽可能地考虑到,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这种军演,就是练肌肉,长肌肉,目的在于待到实战来临时,能真正地打赢。 

在不同的“军演”属性之下,若是联合军演,参与国也会有不同的军演心态。

东南亚国家参与美国为首的亚太区域军演,多数抱有“演”的心态。不参加吗?得罪领衔军演的大国;参加吗?

与区域国家求和平、求稳定背道而驰。在佩洛西访台之时,正在金边开会的东盟各国外长于8月3日晚就台海局势发表声明,呼吁各方保持最大限度的克制,避免采取挑衅行动。

既然中方针对佩洛西干涉中国内政的反制都要克制,那么像这种域外势力搅局亚太局势的“漆黑-2022”,东南亚国家如何还能乐此不疲呢?

反应

 

灼见

【灼见】DeepSeek赢在格局/魏开星

自特朗普1.0时代开始,美国除了对中国展开贸易战之外,还在金融、网络、科技等领域对之“围追堵截”。

4年前,拜登上台后在对华科技战上更加变本加厉:筑起“小院高墙”,扬言“脱钩断链”,将上千家中国企业、科研单位及高校拉进“实体清单”,加以“制裁”。

美方的盘算是只要在关键设备、要害系统、重点软件对华“卡脖子”,中国的科技进步将被滞后与拖延,美国的科技霸主将高枕无忧。

中国科技对外“秀肌肉”

然而,6年多过去了,中国高科技非但没有被卡死,反而在越来越多的行业或全面或局部地追赶甚至超越对手。在出口新三样“电动汽车、光伏能源、锂电池”全面碾压西方世界之外,自2024年下半年开始,中国有意地向外披露了令世人惊讶的高科技成果。

比如,珠海航展中的机器狼、“虎鲸号”无人作战艇及“昊龙”货运航天飞机等等;又如,中国两大军工企业“成飞”与“沈飞”,都选择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缔造者之一毛泽东的诞辰12月26日,试飞各自的第六代战机;以至于美军驻太平洋司令破天荒地“屈尊降贵”,声称要与中国“和平相处”。再如,春晚上扭秧歌的机器人。

特朗普开启2.0时代,将“让美国再次伟大”的旗帜举得更高,将“美国优先”再次唱响,视象征第四次产业革命的人工智能(AI)竞争为国运之战(“星际之门”Stargate),以此维系美国科技霸权。正当此时,中国的一家仅为140人的小公司深度求索(DeepSeek)却给雄心勃勃的白宫、硅谷及华尔街泼了一大盆冷水,给中国人送上一份春节大礼包。

中美人工智能水平拉近

原来,这家公司只用了不到美国AI巨头一个高管年薪不到的训练费用,即推出与美国最牛的人工智能公司OpenAI水平相当的模型DeepSeek R1;而且还完全开源。对此,除了业内人士被惊掉下巴外,全球各地各种反应层出不穷,不足为奇。

笔者觉得DeepSeek除了在技术层面创新外,在道德范畴赢在格局与胸襟。后者是中国文化与中华文明普遍高于美式文化与西方文明的一个生动事例。

Meta的首席AI科学家Yann LeCun认为,DeepSeek事件不应被解读为“中国在AI领域超越美国”,而是“开源模型正在超越专有模型”。此种观点明显是“盲人摸象”、显然是为本国同行的失败开脱与辩解。

DeepSeek作为一家初创公司,为何有完全开源及几乎免费服务于各行各业的崇高境界?其背后是中国精神。因此,DeepSeek是典型的中国故事!

中华文明道德水准更高

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倡导和平、发展,互利双赢、和平共处,创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反对冷战思维、零和博弈、集团对抗;关于中美关系,中方强调不冲突、不对抗、合作共赢;中国倡导的一带一路也主张共商、共建、共享等等。深度求索AI模型的“完全开源”与服务全球的理念,与上述有异曲同工之妙;而名为OpenAI的公司恰恰不是Open的,而是闭源的。这与美国优先、白人至上、追求强权政治、称霸世界如出一辙。

有句话说得好:心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中国公司赢了美国同行,如同中国赢了美国一样,其格局高下立判。

我们经常说,贵为世界第一强国,美国怎么提不出“一带一路”的构想?是美国缺乏文化底蕴还是格局太小,相信两个因素都有。以至于,当中国提倡的“一带一路”广受欢迎时,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主要国家却展开抵制、唱衰、抹黑、诋毁、诬陷、破坏,无所不用其极。

眼看使出浑身解数,都无济于事时,拜登政府只好炮制美版的“香料之路”,设想与“一带一路”抗衡;不料,一场以巴战争令“香料之路”被扼杀在摇篮中。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