灼见

【灼见】“跛足三脚凳”有利两岸关系?/霍咏强

台湾国民党终于在民众党的“连场好戏”后,在立法院为这次台湾选举追回一局,韩国瑜成功在民进党手上夺得立法院院长,也算是他在上届总统选举落败,连高雄市长也被罢免的双重打击后,再次在台湾的政坛内找到自己的立足之地。

尽管韩国瑜在过去政务工作上的踏实表现,为台湾政界取回一些“温厚感”,但无可改变的是台湾也踏上和大部分选举民主地区的相同命运:碎片化的多边党争。

分裂台政坛新常态

正如在这次立法院选举,由于国民党和民进党控制议席数目非常接近,俱未过半,令柯文哲的民众党虽然只有8席,却能左右大局,成为“造王者”,在两大党竞相争取支持时,将这关键少数搞成过去两星期最炽热的政治争议。

民众党最终也以“先参选、后弃权”的姿态,不向任何一方靠拢,保持貌似中立的态度,然而似乎没有得失任何一方,却也得失了各方。

无论如何,这种两大加一小的“跛足三脚凳”的拉扯局势,将会成为更趋分裂台湾政坛的“新常态”。

这种局面,又会否反而有利于台海局势发展?

由于在选前六成的“下架票”不能联合起来,无法增加选战的变数,实现政党轮替,一向最具娱乐性的台湾选举,失色地变成了一场闷战。

民进党继续执政早在意料之中,在缺少情绪化的煽动下,优势比预期少,仅倚靠四成铁票的些微优势击败国民党,这的确反映出民进党在过去8年的确一事无成。

早在4年前台湾人已经对民进党“心淡”,蔡英文在竞逐连任前一年,支持度只得13%,就靠炒作香港的所谓“民主运动”,由13%硬推上至59%,这次在缺少“外力”下,也就只剩铁票了。

从不分区立委全国得票数来看,国民党票数只低于民进党不足2%,三党中就只有国民党不分区立委得票高于总统选举。韩国瑜列于不分区立委中的首位,也有助提高他成功登上立法院长的声势。

然而,国民党内山头盘根错节,如果缺乏彻底重组,未来也只是一个“半生不死”、不断走下坡的在野党,且看韩国瑜加上台中卢秀燕,是否能带来一些新气象?

选民不满腐败政棍

在民众党方面,柯文哲的成功可以说并不是由于个人魅力有多高,而是不满国民党和民进党的台湾民众已经积累得足够多,和上届多个小党派冒起相比,这次民众党可说是组合了这些游离票,再加上年轻选民对腐败和政棍已经极度不满,未来能否借在立委中成为“关键少数”来左右大局,要看柯文哲的政治智慧了。

但是台湾选举结果仍然得出了一些值得讨论的问题:两岸关系会更差?还能和平统一吗?虽然赖清德和萧美琴的上台,被称为独上加独,但是也不代表未来继续由民进党领导的台湾政府会比现在更为极端,更强的挑衅性可能会出现,但同时对越过红线也会更谨慎。毕竟今时今日,台湾问题已经是中美关系中的重要部分,台湾必须要按照美国的要求来行事。

台海问题仍有变数

所以就算是赖清德上台,也不代表会比蔡英文更具攻击性,极端与否只视乎中美之间关系到底有多恶劣。随着特朗普有很大机会卷土重来,台海问题仍然存在很大变数。因此对台海和平仍然充满信心,因为以目前双方的发展程度和速度来看,时间仍然在中国大陆一方,并未出现重大改变,亦未至于削弱中央政府的信心。

过去一直在吹嘘台海之间的局势紧张,其实都来自西方和美国的宣传攻势,中国犯不着跟风向。

在政治上,现代民主选举社会都倾向分裂,政党组织越来越碎片化,弱势政府更会令人民感到失落,如果中国能把台湾这种形势推上一把,对未来实行渗透、逼统,肯定会有极大帮助。 尤其在整体实力的提高上,中国已经拥有绝对优势,对台政策也不必作出大幅度调整。

无论是加强制裁或让利都是不必要的,反正目前台湾依存于中国的经贸比例已经非常高,继续加强民间往来,尤其是吸引更多台湾民众,到中国旅游、学习、工作、经商,加强沟通永远是为未来融合打好基础的最佳方法。

反应

 

德国之声

中国惠台出新招 是利多还是陷阱?

(北京1日讯)继台湾前总统马英九4月上旬再度造访中国,国民党立委傅崐萁等人月底紧跟其“登陆”脚步。

相较于马英九会晤了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这次国民党访团见到的最高层级官员是全国政协主席王沪宁,此外也跟中国文旅部、海关总署官员见面,并获得了相对具体的“成果”。

4月29日,国民党在记者会上将此行定调为“两岸破冰和平之旅”,并主张台湾“广大民意”希望的是“两岸全面恢复交流”,因此国民党“勇于承担民意”。部分具官方背景的中国媒体也有类似论调,称“中国方面率先释出善意,为台湾旅游业者送来‘及时雨’”。

台湾淡江大学两岸关系研究中心主任张五岳告诉DW,从往例看来,由王沪宁接待国民党一行人“算是比较高规格”。

透过这场会面,中方希望传达的信号是“倾听所谓的台湾新民意”;至于文旅部和海关总署,分别涉及两岸交流和农渔产品开放等事项,这些是北京政府“操之在己”的领域,欲借此展现向台湾释出了“善意”。

张五岳认为,国民党访团事实上难以改变两岸执政者之间缺乏“政治互信”的情况,但可能有助于北京对台政策“减压”、让北京找到“台阶”下,而这对台湾“不全然是不利的”。

不过,台湾非政府倡议组织“经济民主连合”智库召集人赖中强向DW表示,中国的说词只是“藉口”,实际目的是“把经济当作武器”,用经济利益“胁迫台湾人向中国屈服”。

赖中强说:“如果两边的政府交涉,或者是决定就某些经贸事项扩大开放,不见得是坏事。但是,台湾政府不能够陷入中国所设定的统战模式的开放……这其实是在分化台湾。”

专家:有前提的开放是意在分化

中国这一波对台“利多”,一方面是部分恢复两岸观光旅游,另一方面则是部分开放台湾农渔产品输入;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措施大都设下了前提。

根据中国海关总署公告,他们与国民党是在“九二共识”与“反台独”的基础上加强沟通,未来将“在科学评估的基础上”,依法批准“符合中国检疫要求”的台湾文旦柚等农渔产品输入。

中国文旅部则表示将“率先恢复福建居民到马祖旅游”,并且“在平潭到台湾的海上客运直航复航后”,也会开放福建团客赴台观光。

除此之外,福建省还公布了新一批的13条“惠台”措施,其中也包含对马祖民众赴福州的交通、住宿等优惠。

赖中强直言,中国这波对台措施实质上是“经济胁迫”,“哪一个县市听中国的话,就给多一点;哪个县市不听中国的话,就给少一点”。他也反对台湾接受“恢复平潭直航”为开放福建团客的条件。他指出,平潭是“一国两制”的实验区,中方欲以此为样板,迫使台湾接受“一国两制”;台湾若顺应中方要求,形同“在对方所设的局里面,一步一步进入陷阱”。

此外,过去中国以台湾农产品有介壳虫或农药残留等理由,片面停止输入台湾产品。赖中强表示:“这次中国的反应真正证明的是,只要介壳虫读得懂‘九二共识’,介壳虫认为自己是‘炎黄子孙’,只要愿意去拜‘一个中国’,去参加统战团,那中国就会给你糖吃。”

张五岳则分析道,在北京政府看来,他们跟国民党之间有“政治互信”,但面对5月20日即将上任的民进党新政府仍没有共识;由于“互信”基础存在差异,中国于是对台湾采取“软硬两手兼施”的策略,特别是制造出“差别待遇”,对国民党展现“主动积极跟善意”,“哪怕这些所谓的主动积极跟善意,基本上都是属于比较渐进的、可控的,而不是大开大合的一步到位”。

张五岳表示:“北京意图去分隔蓝绿、意图分化台湾的执政跟在野、意图分化台湾的政府跟大多数的民众。这种策略能不能成功,取决于台湾民众的客观认知跟投票行为的决定。”

中国“惠台”措施效益多大?

在这波开放措施之中,距离中国比距台湾更近的台湾离岛马祖,再度成为关注焦点。部分马祖当地人乐见上述政策,但这实际能创造多少观光效益,许多人仍抱持谨慎态度。

马祖南竿岛一位民宿业者向DW表示,中国开放旅客到马祖旅游,“是很令人开心的事情……我喜欢两岸有交流,民间经济也比较活络”;但她也说,中国游客恐怕“更想去101”。国民党籍的连江县议员陈贻斌也认为,马祖过去对中国游客的吸引力就不大,经常只是作为前往台湾的中转站。

民进党连江县党部执行长李哲宇则告诉DW:“基于平等互惠尊重的前提下,其实两岸的正当交流不管是经济或文化上的往来,我们都乐观其成。”不过,他也担忧马祖未来过度依赖陆客观光经济,在中国随时可能片面中断的情况下,恐怕对当地冲击巨大。

面对中国政府设下前提、对台湾“出招”,民进党政府的回应主要聚焦于两岸是否“对等”的交流与开放。台湾交通部长王国材说,乐见中国“抛出善意也付出行动”;事实上,台湾方面也在“释出善意中”,例如3月到5月已有数千团台湾团客登记到中国旅行,“就等对岸做出对等回应”。陆委会则表示,团客赴台被设下条件,“相关安排既不符合对等开放原则,也不是观光旅运的常态”。

赖中强指出,中国若真希望与台湾讨论观光旅游与农产品开放,应依循既有的协议机制,而非“用胁迫方式逼台湾政府就范”。

张五岳则认为,台湾政府仍有必要一定程度地向中国开放,在做好管控的前提下主动释出开放的善意;如此一来,有助于强化台湾内部朝野共识,并让国际社会更支持台湾的务实弹性,同时也弱化北京进一步对台施压的正当性跟合理性。“如果大家所采取的都是0跟1之间,全然开放跟全然管制之间(的选择),那两岸之间的僵持,必然还是延续。”

新闻来源:《德国之声》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