灼见

【灼见】中国复常如何带动区域经济?(第三篇)/魏开星

亚太区域中的南太地区可分为两个部分或两个层次,一是澳洲与纽西兰构成的一档,不仅为西方发达国家,还是“五眼联盟”成员国之二。

中国与这两国的全面关系深受美国的影响。近年来中美关系紧张,中国与澳纽关系也出现波折;反映在经贸议题上,中纽关系相对平稳;而澳洲在前总理莫里森的政府手上,与中国关系跌至自第25任总理霍华德政府开创紧密友好中澳关系以来的最低点,以至于中国暂停对澳煤炭、红酒等大宗产品的进口。

澳洲在新届政府上台以来,中澳关系获明显改善,中国对于澳煤炭等产品的进口禁令开始松动,全面经贸关系有望恢复至正常的理性状态。

中澳政治障碍消除

随着冠病疫情的离去,西方借疫情的所谓溯源问题试图往中国身上扣屎盆子的做法应该不会重演,澳洲也不会再被裹挟其中。

这样,影响中澳关系的那根最主要的“刺”也就不再存在了。中澳关系正常化再正常不过了。这样,中澳经贸受到双边关系的伤害就可能减轻。中国对澳洲进口产品的制裁逐步消除后,中国对澳洲产品的进口将恢复到疫情水平,甚至超过。

根据《澳洲人报》2月13日消息,在澳中两国关系解冻下,澳洲商界领袖将于3月开始前往中国;届时Fortescue金属公司执行主席傅列士将带领一个商业代表团参加博鳌论坛。

澳洲及纽西兰两国都是发达国家,凭借丰富的资源、发达的技术与管理,在与中国的经贸往来中占据优势,中国与两国贸易都呈现逆差状态。同时,中国还是两国留学、旅游市场的最大客源地,那是因为两国是离中国最近的讲英语的西方国家。

地缘政治干扰经贸

另一方面,中国复常对两国经济辐射作用可能受到阻碍,在于两国是美日印太战略的伙伴国;澳洲还是美日印澳“四方框架”、美英澳安全同盟“奥库斯”的成员国。

地缘政治常常令到两国与中国关系出现波折,势必冲击到两国与中国的经贸往来;中国对两国的经济影响也遭到波及,一些贸易活动会成为政府间的制裁与反制裁的“靶子”。

中国赴两国的投资案也会因两国政治波动、政客煽动、民粹冲动等等而胎死腹中或虎头蛇尾。澳纽两国政府“将经贸利益放两边、将意识形态偏见摆中间”的政策,莫里森政府不是第一次,相信也不会是最后一次。

南太平洋地区的另一部分就是散布在广袤太平洋上的岛屿群体。这些由群岛组成的国家,因远离大陆而封闭,因“姥姥不疼舅舅不爱”而落后,直到中国“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目光投向了它们。

中国助力南太岛国

所谓“瘦田没人耕,耕开有人争”,中国对南太岛国的重视似乎提醒了美日等国。于是,它们也开始“醒了起来”,不是派员访问就是重开领事馆,不是经济援助就是代培人才。

然而,美日等国终究与中国不同,中国对这些国家的援助、投资、贸易,都着眼于协助岛国建设经济起飞所必备的基础设施,道路、机场、码头等等,有利于改变岛国长期以来“抱着金饭碗讨饭吃”的日子,将资源化为创造国民财富的“宝贝”。作为基建狂魔,中国比起美日等国更加得心应手。

另外,岛国由于历史与现实的原因,经济欠发达,国民收入偏低,贫困人口占比高,各国政府都将面临消除贫困的艰巨任务。

谈到消灭贫困、扶贫,中国经过40年的努力,已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将近8亿贫困人口成功脱贫。这种联合国及全世界都公认的成就,就是“中国经验”。中国的这些经验,对于南太岛国而言,不啻为比金银更值钱的“真经”。

随着中国的经济再增长,对南太岛国的带动作用将不仅限于贸易、投资、援助,还表现在对落后国家的整体面貌的焕然一新、国民整体收入水平的跃升及整个贫穷状态的扭转。

相关新闻:

【灼见】中国复常如何带动区域经济?(第二篇)/魏开星

【灼见】中国复常如何带动区域经济?(第一篇)/魏开星

反应

 

国际

迎数字游民潮 纽西兰开放持停留签证者远距工作

(惠灵顿27日讯)为振兴国家观光及经济,纽西兰27日宣布即日起放宽停留签证(visitor visa)规定。

纽西兰电台(RNZ)报道,移民部长斯坦福在一场记者上说,停留签证新规开放让前来渡假的旅客远距工作,期盼藉此增进消费,并让游客爱上纽西兰。

斯坦福表示:“这是纽西兰得以拓展的全新旅游市场,我们希望人们将本国视为理想的地方,能够一边旅游、一边工作。”

她在记者会上宣布这项政策后表示,目前不清楚有多少人会这么做,但他国的数字游民签证(digital nomad visas)“异常受欢迎”,而纽西兰的目标是吸引那些希望在这里工作和旅游的人。

斯坦福表示:“我期待这些数字游民待在这里的时间会比以往更久,正因待得更久,他们的消费也会更多。而我们真正期望的是,他们会爱上这个地方。”

纽西兰经济去年第3季陷入技术性衰退,政府正设法振兴经济。该国受到冠病疫情期间边境关闭影响,观光旅游业至今未完全复苏,国际旅客量仅恢复到2019年的86%左右。

在同一场记者会上,纽西兰经济发展部长威利斯说:“政府希望透过新的签证规定,让本国大胆地成为迎接世界人才的地方。”

新闻来源:中央社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