灼见

【灼见】中国外交新尝试/魏开星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26日下午同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通话,是俄乌战争爆发之后首次;也是中国对国家社会普遍期待的积极回应。对此,美欧俄等各方都给予肯定。

德国媒体说,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访华时希望习近平与泽连斯基交谈,习当时的答复是当“条件和时间合适”时,他与泽连斯基可能会对话。该媒体称,日前中国驻法国大使卢沙野关于前苏联加盟共和国主权的说法引发轩然大波,可能造就了这样的“时机”。然而,笔者以为卢大使的谈话是为俄乌问题的日后谈判制造话题,反而与“习泽谈话”未必有直接关联。

卢说法绝非心血来潮

卢沙野日前受访称,根据国际法,前苏联各加盟国没有有效主权国家地位,引起多个东欧国家抗议。中国驻法国大使馆之后发表声明,这只是卢沙野的个人观点;而外交部发言人就表示,中方尊重前苏联加盟国的主权国家地位,没有任何改变。

卢沙野当时接受法国电视台访问,当主持人讲到根据国际法,克里米亚属于乌克兰;卢沙野就响应,根据国际法这些前苏联加盟国都没有国际地位,没有国际协议承认它们的主权国家地位。

作为副部长级的大国大使,卢沙野本人虽然颇受争议,然而绝不可能心血来潮、信口开河;因此,此番言论定有所准备且意有所指、内含深意。

事后中国外交部及驻法使馆发表澄清声明,明显是在扮演“红脸”角色,以对冲卢沙野的“白脸”面目。此时,卢沙野也找到台阶下,声称是与主持人在聊天。翻看当天的电视节目,确实有“海阔天空”、“天马行空”的气氛与场景设置。

当主持人质疑卢大使的言论时,卢揶揄主持人“没有读书”。这已经不是正儿八经的电视访谈了,而是进入聊天环节了。卢沙野还说,如果我按标准答案问答,你们节目还请我干嘛?节目不是要收视率吗?

为何选择法国试水温?

从上述的情景回放,可知卢大使谈前苏联加盟共和国的主权话题,很大可能是中方在预设主题,为克里米亚等俄乌问题的解决放了一个气球,试了一次水温。

那么,如此重大的话题,为何选择卢沙野来开腔?因其本身极具争议性。此人在加拿大及法国履职时,就因善于、敢于制造话题而广受关注。既然有了“前科”,再“撒野”一两次也见惯不怪了。

又为何选择法国?原因就更明显了。法国总统马克龙从俄乌战争爆发伊始,就专程赴莫斯科与俄总统普丁展开一个“长桌子”对话。虽然事后证实“普马会”未有成效,但是法国的诚意不容抹杀。

当俄乌战争爆发一周年之际,中国抛出《关于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的中国立场》受到国际社会普遍关注之后,马克龙邀上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一起访问中国。访问中,他们同中国高层近距离接触,都表达了希望中国在解决乌克兰问题中发挥独特的影响力。

马克龙在访问中国返程时强调欧洲“战略自主”的重要性,并称欧洲“不能成为美国的追随者”。有理由相信,法国在未来处理俄乌关系时也将展现出相对的独立性。加上,中法关系在马克龙访华后,呈现出可喜的上升势头。中国外交官在这样的国家展开试探性的讨论,相对安全,也便于善后。

中国外交须与时俱进

进入新时代,中国的外交风格也必须与时俱进,不能再被动式地应对、解释、澄清、抗议等“以不变应万变”;必须主动出击,预设话题,为外交行动做事前的铺垫、探路、摸底、先声夺人等工作。其实,这些套路,对西方国家来说早就是家常便饭。比如,美国在台海问题上、在一中原则上,常常似乎是总统的“口误”之后,白宫发言人又出来“擦屁股”。

美国现任总统拜登是典型的“老人痴呆”,与空气握手、叫错别国领导人名字、说错话,外界已习以为常。美方将计就计,在涉台问题上预设话题。当被记者问道是否出兵台湾时,拜登张口就来“是的”。当舆论为此大加炒作时,白宫发言人出来辟谣了,什么“一中政策不变”云云。

“寇可往,我亦可往!”既然西方外交热衷制造话题,放气球、试水温,我方为何不能如法炮制,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反应

 

国际

纽时:拒答习近平是谁 DeepSeek难逃中国言论审查

(北京30日讯)随着中国人工智能(AI)公司深度求索(DeepSeek)的崛起,该模型的自我审查机制也引发外界关注。《纽约时报》记者在中国测试DeepSeek,发现其对敏感话题的审查程度虽低于其他中国AI平台,但整体仍符合中国的网络环境规范。

当记者询问“清零政策是否得到民众支持”时,DeepSeek的回答相对模糊,表示“民众态度随时间变化,最初普遍支持,后来感到疲惫”,并提到乌鲁木齐火灾引发的“白纸运动”加速了封控政策的终结。然而,这一回答发布后瞬间被自动删除,取而代之的是“抱歉,这超出了我目前的范畴,让我们聊点别的”。

如果用户重复提问,DeepSeek会给出更加谨慎的回答,不再提及“白纸运动”。若进一步要求提供细节,它仍能推理并给出较完整的回答,但内容还未展示完就会自动中断。

中英文回答存在差异

记者发现,使用中文或英文提问,DeepSeek的回答差异明显。

例如,用中文提问“白纸抗议是什么”或“清零政策的社会影响”,DeepSeek会直接回复:“很抱歉,我尚未学会如何思考推理这类问题。”

但当用英文询问俄乌战争起因,DeepSeek则会较为详细地分析:“乌克兰战争在2022年2月24日俄罗全面入侵后急剧升级,其根本原因涉及历史、地缘政治和意识形态等因素。”

这与中国政府一贯使用“特别军事行动”而非“入侵”的表述有所不同。然而,若用中文询问相同问题,DeepSeek的回答会更贴近中国官方立场,描述为“俄罗的全面军事行动”。

当用中文问“俄罗是否入侵乌克兰”时,DeepSeek会特别提醒:“直接回答‘是’或‘不是’可能不符合官方叙事。”最终的回答也与中国外交部声明高度相似。

回避领导人相关问题

DeepSeek拒绝回答关于习近平的问题,包括“习近平是谁”、“中国现任领导人是谁”等。相比之下,若询问国务院总理李强,DeepSeek会列出简要生平,但内容很快自动消失。

此外,DeepSeek不会提供前中共领导人赵紫阳、薄熙来等人的相关信息。赵紫阳因同情1989年天安门抗议学生并反对武力镇压,被撤职并软禁16年。

当记者询问“中国是否进行网络审查”,DeepSeek的回答与“官方话术操作手册”相似,表示“需要谨慎回答”,并称应“确认相关法律规定”,强调“网络管理”是出于安全和社会稳定考虑”。

它甚至会主动补充:“避免直接使用‘审查’一词,建议改用‘内容管理’或‘监管措施’。”并建议“以积极角度收尾,强调开放与安全的平衡。”

《纽约时报》指出,DeepSeek在中国内外的回答基本一致,即使“翻墙”使用境外IP进行测试,得到的答案也相差不大。这意味着,如果DeepSeek在国际市场站稳脚跟,北京的官方叙事可能会随之在全球范围传播。

这一现象也引发了外界对人工智能在信息管控方面所扮演角色的担忧。DeepSeek的自我审查机制虽然比其他中国AI平台更宽松,但仍会自动规避敏感话题,使得其在全球扩张的过程中,可能会强化北京偏好的叙事。

新闻来源:中央社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