灼见

【灼见】中国终于拿ECFA开刀了/魏开星

中国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12月21日发布公告,决定中止《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部分产品关税减让。

自2024年1月1日起,对原产于台湾地区的丙烯、对二甲苯等12个税目进口产品,中止适用《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协定税率,按现行有关规定执行。

理由是台湾地区单方面对大陆产品出口采取歧视性的禁止、限制等措施,违反了《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规定。

自从蔡英文于2016年上任台湾总统以来,由于不承认两岸之间存在“九二共识”,因此大陆与台湾之间关系降至冰点,以致于两岸官方往来“断流”、二轨机制“停摆”。

台湾的政商界人士、专家及舆论一早就担忧大陆会在《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2020年协议到期时,取消该协议。

检讨ECFA呼声高涨

在ECFA的有效期限临近10年之际,民进党当局大陆事务主管部门公开呼吁大陆“不要停掉ECFA”,并声明强调:“ECFA是两岸在互惠互利原则下签署的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实施以来对双方均有利,希望持续落实。”

尽管大陆在ECFA到期后没有宣布立即废除协议,然而内部要求检讨与取消ECFA的呼声强大。

除了政治因素外,台湾对大陆产品设置了很多障碍,导致中国大陆的产品进不了台湾,而台湾却进口了其他国家的同类高价产品。

最典型的例子有,2022年台湾岛内曾经爆发“鸡蛋荒”,蔡英文政府不进口价廉物美的大陆鸡蛋,却舍近求远进口澳洲的贵价鸡蛋。

大陆让利 换来抵制

多年来,大陆从两岸贸易这一项就给台湾进行大量的让利,换来的却是台湾政府刻意抵制大陆产品入台。

有资料显示,2002年大陆物品可出口台湾的比率为75%,如今20年过去了,该比率还是不足80%。相较之下,台湾对美欧的开放比率为97%。

同时,中国大陆也是台湾的最大顺差来源地,2022年台湾享受的顺差金额高达1565亿美元(约7285亿令吉)。

台湾当局却凭借巨额贸易顺差充盈政府收入,令政府有大肆购买美国军火、“以武谋独”的本钱。

为此,中国商务部2023年4月12日公告称,即日起对台湾禁止大陆进口的2455项产品展开贸易壁垒调查,包括农产品、五矿化工产品、纺织品等,调查应在今年10月12日前结束,特殊情况下可延长至2024年1月12日。

这一时机政治意味浓厚,公告当天为民进党提名党主席赖清德参选总统之日,而调查期限正好落在台湾总统大选的前一天。

既然让利没有用,就开始检讨不公平贸易,不让民进党政府用这些资源去对抗大陆、购买武器。因此,可以说,台湾享受巨额顺差的黄金时代即将结束。

给绿营沉重压力

故此,大陆此举至少说明如下问题:

一是长期以来为了争取台湾民众及商界的支持,大陆让利给台湾的政策即将宣告结束。

大陆在意台湾对大陆产品进台的限制只是一方面,其实真正在意的是花费天文数字的“收买”手段,不仅换不来台湾各界对大陆及两岸关系越来越紧密的期盼,还令到台湾的一些政党、民进党政府到部分普通民众尤其是年轻人的“渐行渐远”。

二是大陆汲取以往的经验教训,让政策有充分的发酵时间。此举既针对蔡英文执政的政府,又为即将于2024年1月13日上演的台湾大选注入各方都要面对的重大变数;同时,也给主张两岸恢复和谈、强化两岸往来的总统候选人予攻击民进党组合“赖萧配”的强大武器。

三是此举即使不能影响台湾大选结果,也能为继续执政的民进党赖清德政府予沉重压力。可以预见,若民进党继续执政,大陆将更大范围地中止ECFA中进口台湾产品的关税减免;同时,还会祭出更多对台湾经贸不利的措施。

四是此举证明大陆基本判断2024年大选,台湾非绿阵营赢面不大。万一判断不准,蓝营的“侯康配”赢了,国民党组成的政府愿意恢复两岸关系,届时借对ECFA进行重新检讨之机,逐渐恢复部分对台湾的让利步骤也在可操作的范围之内。

反应

 

灼见

【灼见】DeepSeek赢在格局/魏开星

自特朗普1.0时代开始,美国除了对中国展开贸易战之外,还在金融、网络、科技等领域对之“围追堵截”。

4年前,拜登上台后在对华科技战上更加变本加厉:筑起“小院高墙”,扬言“脱钩断链”,将上千家中国企业、科研单位及高校拉进“实体清单”,加以“制裁”。

美方的盘算是只要在关键设备、要害系统、重点软件对华“卡脖子”,中国的科技进步将被滞后与拖延,美国的科技霸主将高枕无忧。

中国科技对外“秀肌肉”

然而,6年多过去了,中国高科技非但没有被卡死,反而在越来越多的行业或全面或局部地追赶甚至超越对手。在出口新三样“电动汽车、光伏能源、锂电池”全面碾压西方世界之外,自2024年下半年开始,中国有意地向外披露了令世人惊讶的高科技成果。

比如,珠海航展中的机器狼、“虎鲸号”无人作战艇及“昊龙”货运航天飞机等等;又如,中国两大军工企业“成飞”与“沈飞”,都选择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缔造者之一毛泽东的诞辰12月26日,试飞各自的第六代战机;以至于美军驻太平洋司令破天荒地“屈尊降贵”,声称要与中国“和平相处”。再如,春晚上扭秧歌的机器人。

特朗普开启2.0时代,将“让美国再次伟大”的旗帜举得更高,将“美国优先”再次唱响,视象征第四次产业革命的人工智能(AI)竞争为国运之战(“星际之门”Stargate),以此维系美国科技霸权。正当此时,中国的一家仅为140人的小公司深度求索(DeepSeek)却给雄心勃勃的白宫、硅谷及华尔街泼了一大盆冷水,给中国人送上一份春节大礼包。

中美人工智能水平拉近

原来,这家公司只用了不到美国AI巨头一个高管年薪不到的训练费用,即推出与美国最牛的人工智能公司OpenAI水平相当的模型DeepSeek R1;而且还完全开源。对此,除了业内人士被惊掉下巴外,全球各地各种反应层出不穷,不足为奇。

笔者觉得DeepSeek除了在技术层面创新外,在道德范畴赢在格局与胸襟。后者是中国文化与中华文明普遍高于美式文化与西方文明的一个生动事例。

Meta的首席AI科学家Yann LeCun认为,DeepSeek事件不应被解读为“中国在AI领域超越美国”,而是“开源模型正在超越专有模型”。此种观点明显是“盲人摸象”、显然是为本国同行的失败开脱与辩解。

DeepSeek作为一家初创公司,为何有完全开源及几乎免费服务于各行各业的崇高境界?其背后是中国精神。因此,DeepSeek是典型的中国故事!

中华文明道德水准更高

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倡导和平、发展,互利双赢、和平共处,创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反对冷战思维、零和博弈、集团对抗;关于中美关系,中方强调不冲突、不对抗、合作共赢;中国倡导的一带一路也主张共商、共建、共享等等。深度求索AI模型的“完全开源”与服务全球的理念,与上述有异曲同工之妙;而名为OpenAI的公司恰恰不是Open的,而是闭源的。这与美国优先、白人至上、追求强权政治、称霸世界如出一辙。

有句话说得好:心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中国公司赢了美国同行,如同中国赢了美国一样,其格局高下立判。

我们经常说,贵为世界第一强国,美国怎么提不出“一带一路”的构想?是美国缺乏文化底蕴还是格局太小,相信两个因素都有。以至于,当中国提倡的“一带一路”广受欢迎时,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主要国家却展开抵制、唱衰、抹黑、诋毁、诬陷、破坏,无所不用其极。

眼看使出浑身解数,都无济于事时,拜登政府只好炮制美版的“香料之路”,设想与“一带一路”抗衡;不料,一场以巴战争令“香料之路”被扼杀在摇篮中。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