灼见

【灼见】中国软硬应对南海声索国/魏开星

6月17日,菲律宾再次违背承诺,派出1艘运补船、2艘充气艇非法闯入中国南沙群岛仁爱礁邻近海域,企图向非法“坐滩”军舰运送物资。

现场影像显示,此次菲方冲闯仁爱礁的运补船艇多为菲海军装备,其中就包括可装配重型机枪的菲海军特战队的高速突击艇。此次行动中,菲军方人员一度十分嚣张,不仅驾驶高速冲锋艇躲避中国海警执法人员的跟监查证,还多次做出冲撞中方执法船的危险举动,中国海警执法人员最终通过“跳帮”的方式控制菲方船艇,展开登临检查。结果,菲军此次行动中携带的8支美制AR-15自动步枪被中方缴获。

中菲海上争端迎来转折

此事将是自小马可斯上台后中菲海上争执的转折点。经此一役,中方不仅用冷兵器面对全副武装的菲方特战队,牛刀小试,空手夺枪,还威慑菲军不敢开第一枪。

同时,中方也以实际行动试探了菲方的老大——美国是否为小弟“两肋插刀”,美菲关系如何“坚若磐石”。原来,美方的“坚若磐石”是国务卿布林肯远在华盛顿对华例牌式的“嘴炮”。中方以行动让所谓《美菲防御条约》变成一纸空文。自此,美国利用、绑架菲律宾小马可斯政府对抗中国、引爆南海战争的图谋,将渐渐失效。 

中方历经近两年的忍耐、克制,从与菲方周旋到略施武力,基本上已掌握一整套应对南海小规模冲突的技战术与行为模式。可以说,菲律宾在美方指示下的挑衅已完全在中方的可控范围之内。因此,中国以硬的一手对付南海问题,将小规模摩擦控制在不至于爆发更大规模的冲突之内,并已取得成功。

在硬的一手之余,中方软的一手继续上演,而且更加娴熟,势必更为有效。中国在打击菲律宾时,强化与同样声称有南海主权的国家马来西亚、越南等的关系,防止其他国家步菲律宾后尘,被美国利用。

中马关系超越南海争议

中马建交50周年之际,中国总理李强对马来西亚展开正式访问。当地时间6月19日,李强在马来西亚首相署同首相拿督斯里安华举行会谈,双方同意加强并深化两国双边合作,推动尽快完成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谈判,构建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二人还同意,中国与有关东盟国家应自主妥善处理南海问题,管控矛盾分歧,促进对话合作,坚持双边解决问题的大方向。 

6月26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会见来华出席夏季达沃斯论坛的越南总理范明政。双方表示要妥善处理海上问题,加快推进海上共同开发,共同维护地区和平稳定。

越南近期因俄罗斯总统普丁到访及美国助理国务卿康达访问,而成为大国争夺的香饽饽。普丁到访越南,强调了俄越之间的能源合作。俄罗斯在越南利润丰厚的石油和天然气行业内拥有大量股份。由俄罗斯扎鲁别日石油公司和越南国家油气集团组建的合资企业越苏石油公司,经营着越南最大的油田白虎油田。

中越南海合作要见实效

越苏石油公司为俄罗斯和越南带来数百万美元的收入。扎鲁别日石油公司和另一家俄罗斯国有能源公司——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也参与了越南的石油勘探项目。对莫斯科来说,这些项目正值欧盟实施制裁之后,俄罗斯对欧洲的石油和天然气出口大幅下降之际。实际上,这些项目对中国的利益是有所损害的,因为它们位于中国的南海主权范围之内。 

自从阮富仲担任越共总书记以来,该国推崇“竹子外交”,对外不仅身段柔软还善于在大国之间摇摆平衡。既然要在中美俄“三强”中长袖善舞,越南能与俄罗斯这南海域外国家合作在中国主张的南海海域内开发石油、天然气;那么,按目前中越构建命运共同体的各方面合作态势,没理由不能在共同开发南海油气田方面展开合作,缔造双赢。 

现实告诉我们,国与国之间硬碰硬,基本上都是两败俱伤,不管两国的体量相若还是悬殊;相反,两国之间若能施展柔软身段,将心比心,以柔对柔,往往是礼尚往来,你好我好,互利双赢。中方希望将南海打造成“和平之海、友谊之海、合作之海”,就是希望对相关国家施以“怀柔政策”。

反应

 

灼见

【灼见】人民币应对贸易战的利器?/魏开星

特朗普上台后,全世界都将面对美国加征关税的“割韭菜”,不管是盟友还是对手。

特朗普已经宣布自2月1日起要对邻国墨西哥、加拿大征收25%的关税。而在对中国一番示好(声称中美两国合作可解决世界上所有的问题、上台百日之内将与习近平见面、强调与习近平之间的“伟大私人关系”等等)之后,对中国加征关税立即被端上台面,从10%起跳,考虑自2月1日起。

人民币贬值是双面刃

应对美方再次挑起贸易战,中方相信有所准备,不至于像2018年那样仓促应战,措手不及,手忙脚乱。其中一招是以人民币适度贬值来应对关税升幅。应该说,人民币贬值也是一个双面刃,究竟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中国内地专家也存在争锋相对的观点。到底在现实条件下,将人民币贬至7.5元左右兑1美元,其对中国经济有利与不利的影响应怎么看?

首先是人民币再贬值作用有限。人民币在现有基础上再贬值的幅度已很有限,应对美国对中国出口的货物加征关税有一定的对冲作用,但是却呈现边际效用递减的效应。目前,人民币离岸价在香港市面上可兑换的是7.3元兑1美元。若按照外资投资银行的预测,人民币贬到7.5元兑1美元,也就还有2%左右的降幅。以2%的贬值幅度去对冲即使是10%的加征关税,尚且力度有限;何况特朗普心目中对华加征关税远不止10%。可见,中方欲以透过汇率变动来对付美方的关税策略,其胜算极小。

相反,按特朗普上一个任期的套路,美方在征收关税的同时,势必要求中国进口美国的产品,如农产品,像大豆、小麦等。这时,人民币加大贬值幅度,在进口三四千亿美元的美国货时,便要付出更多的美元。这是在中美贸易之间。

中国对其他主要贸易伙伴如东盟、欧盟等,因顺差较大且没有采用本币交换,人民币贬值对中方的出口能获取一些优势;但对于像俄罗斯、巴西等国,由于更多的是采取本币交换,人民币兑美元贬值就不起作用了。2024年,中俄贸易额将近2500亿美元,其中90%采取本币交换。

不利吸引外资

其次是人民币再贬值对吸引外资及对外投资不利。近年来,中国在吸引外国直接投资尤其是外资投入到资本市场上呈现下降态势,甚至还有外资撤资的现象。其中一个原因是人民币走贬,令到外资赚取人民币换成美元时汇率上损失不小。同样,当中国企业走出国门,出海到外国投资时,若人民币比价长期疲软,对外投资也十分不利。

中国人民银行在冠病疫情前常常将“人民币没有进一步贬值的基础”挂在嘴边,那时人民币兑美元在7算之内;而自2022年9月15日开始跌出7算至今已2年3个月有余了。因此,从这意义上说,人民币不能再大幅贬值了。

顺差过大不是好事

第三是以汇率优势去获取贸易好处将引发贸易伙伴的反弹。去年,中国的贸易顺差达到将近1兆美元,创下历史新高,引发西方舆论的强烈关注,声称这是二战后极少见的现象。事件必须引发中国的警觉,贸易不平衡将导致国际关系的紧张;顺差过大不是好事情,势必令到逆差国的不满。

历史与现实均告诉我们,贸易不平衡轻者被要求进行贸易谈判,重者引起贸易战甚至是战争。中方若在贸易强势的条件下,再以汇率获取贸易便利,实属不智,也不足取。

最后是长期走贬不利于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人民币国际化是个长期的过程,每走一步都很重要。荀子在《劝学篇》中说到:“不积硅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在中国经济实力已达“坐二望一”的阶段,其货币地位将相应地维持强势,而不能因一时一事而令货币长期走弱;何况,人民币将在国际货币基金及金砖国家去美元化中扮演越来越吃重的角色。为此,人民币在现时情况下,不宜过度走贬。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