灼见

【灼见】亚洲三国演义/蔡元评

明朝小说家罗贯中根据《三国志》以及民间传说,创作了一部家喻户晓,穿透人心的经典名著:《三国演义》。

人间的智慧、大义、权谋、七情六欲、原始人性,完完整整地在刘备、曹操、孙权的一举手一投足间洒落一地。

日本当美国马前卒

“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千百年来,人类的本性,人间的权术,依然一幕又一幕地上演。时光来到21世纪,亚洲大地上,中国、日本和印度三国争锋白热化,加上伸长手臂进来的美国敲锣打鼓,亚洲版的《三国演义》,比明朝的三国故事更诡谲,更难捉摸。

日本是印太地缘上,最害怕中国强大的族群。日本对中国崛起,充满了焦虑与恐慌。这里面有一定的历史因素。日本在维新变法前,各方面都师从中国。西方工业革命兴起时,日本觉悟,全面学习西方科技,把沉湎在鸦片烟的中国打趴,又在珍珠港一举击溃了美国海军,气势非凡。但弹指间,美国就以原子弹毁了日本的自大狂;中国接着高速崛起,彻底把其傲气再剥光。

日本人的国家定位摇晃,一方面不由自主被战败国框架罩着,一方面眼看卧榻之旁的中国远远地走在前面,他望尘莫及,也对当年屠杀中国人的罪恶感无法卸下。矛盾、迷惘,使日本人没法低下“心气”,任由中国主导印太事务。

政治短板,国力走下坡的日本,无奈地傍着美国,把头让白宫套着,出列为美国冲撞中国的马前卒!

印度争长短不示弱

印度人很明显的一个特点是外向,自来熟,重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很容易就可以拉近距离。加于英语朗朗上口,思考敏捷,印度菁英在西方世界出人头地的比比皆是;即使在盎克鲁萨克森的傲慢政治圈中,印度人也被推举为美国副总统,英国首相。

印度人口虽然全球第一,但却没有成为工业强国的土壤;一个重要原因,是土地锁主农民。印度农民人口占70%,绝大部分都是没有耕地的佃农,只能靠租用富有地主的耕地过活。一旦政府推行工业化宣布征地建厂,立刻会遭到地主和农民两造的激烈反对,因为生计马上会受到影响。加于文化多样化、阶级鲜明、基础教育不普及、电力与交通薄弱,印度丰沛的人力并未成为发展的红利。

不管怎样,印度菁英在西方世界出人头地,已不是中国或日本人能望其项背。这些优势,促使印度人自我感觉良好,不甘示弱,立意要和中国一争长短。

把中国彻底改变的,是西方国家千夫所指,为之不屑,点称“独裁”的中国政治体制。可中国单一的政党、一种的政策,却创造了奇迹。5亿中国人因此脱贫,也同时创建了推动全球经济运转的完整工业系统!

中国展现大国担当

中华民族的4个凸出性向:勤劳致富、国族观念、重视教育、迎难而上,是中国弯道超车的最根本基因。

中国人相信“勤劳致富”,为了赚钱,愿意不眠不休,加班加时,努力奋斗。“恭喜发财”是一句中国人彼此打气,勇往直前的金句!

“国族观念”是中国人对家庭、族群、扩大到对国家认同的强烈情感。为了“我的国、我的族、我的家”,中国人不惜牺牲个人利益,为群体奋斗。“华人”这个称号,团结了海内外华夏后裔。中国大陆无论发生了多大的灾难,流离他乡的华人从不抛弃祖国情怀。

中国人深信“书中自有黄金屋”。“重视教育”是每一个中国家庭,不论贫富的首要目标和责任。中国学生高居全球往外留学人数的榜首。受过高教的子女,成为家长成就与荣誉的标杆。中国每年培育900万大专青年。知识、开放、科技,确立了社会的正能量。

“迎难而上”,勇于面对挑战,使中国挺进世界。面临挫折和强敌时不退缩、刚毅、化被动为主动、寻找机会再站起来,使中国在重重包围中,屹立不屈!

中国不是一个结结实实的强国,许多国内的问题亟待解决。地缘上,须面对日本与印度的挑战,地缘外,须面对美国无休无止的拱火。

巩固自己,发挥优势;开放、国际共享、对等外交、是中国稳定地缘政治,挺进世界,展现大国担当的必须过道。

反应

 

亚洲周刊专区

新三国演义与新全球化

作者:笔锋

新三国演义就是中俄军事力量,第一次投射到阿拉斯加和白令海水域,形成对美国的威胁;新全球化就是去美国化和去美元化,各国的贸易要开发新系统,不被华府的金融与贸易武器化所害。

北京的香山论坛,中美军方代表都有面对面的接触,强调避免擦枪走火。这是先礼后兵的一面,但中俄在日本海附近水域大型军演。

针对阿拉斯加与白令海,剑指美国和日本,也是司马昭之心,以制衡美国和西方阵营频频在台海炫耀武力。俄罗斯外交部发言人扎哈罗娃表示,中国在台海若遇到美国挑战,俄罗斯不会袖手旁观。这被台湾媒体解读一旦北京要武统,俄罗斯会助一臂之力。

这显示全球地缘政治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三国演义格局,中美俄三国彼此博弈,由于俄乌战争,美俄陷入僵局,中国面对美国的贸易战和科技战,也重视与俄罗斯有更深层的合作。美国去年百岁去世的地缘政治大师基辛格就说过,中美苏三国就是不等边的三角形,中国这一边最短。但如中国与任何一边结合,就会落实几何学的规律:不等边三角形,两边之和,永远大于第三边。

这是基辛格在冷战时期的判断,因此他一直争取美国联合中国,以镇住苏联,他甚至必须放下身段秘密出访北京破冰,对外谎称在巴基斯坦访问时肚子痛,其实是溜到北京见周恩来。他充满创意的个人外交,改变了全球的命运,最后甚至导致苏联在1991年解体,解除了西方的心头大患。

但今天的新三国演义是俄罗斯要联合中国来对付美国。由于拜登政府的对华政策就是要联合欧盟和日韩围堵中国,中国则逐渐向俄罗斯倾斜,并且链接全球南方凝聚新的国际势力。

中国和东盟的贸易已经超过中美贸易;中国和非洲与拉美的贸易都创下新高,更不要说中国在东南亚、非洲和拉美投下巨资的基建项目,形成一种信任感,让越来越多的国家要走出“美国化”的魔咒,不再内耗打内战,而是要加强基础建设,提升人民的生活品质,才是发展的正途。

长期以来,全球南方都被“美国模式”误导,热衷于民粹的争议,精英阶层与基层的矛盾尖锐,不重视基础建设,容易爆发内乱,甚至演变为内战,陷入恶性循环。非洲和拉美国家就是典型。

但如今他们目睹中国模式的出现,要凝聚内部共识,在发展中求进步,密集推动基建,强化教育,培养中坚人才,才可以让国家腾飞。

核子恐怖平衡

中国在这场新三国演义中的最新突破,就是在地缘政治上将俄罗斯的军事力量,第一次投射到阿拉斯加和白令海水域,形成对美国的威胁,让华府第一次感受到本土在外国军力的震慑,了解美军长期以来在本土万里外军事活跃,也要面对自家门户被入侵的危机。在核子年代,这都造成新的“核子恐怖平衡”。

这也成为一股新的去美元化和新全球化的发展。美国在乌战后对俄罗斯实施金融制裁,等于将美元武器化,成为地缘政治的筹码,但反而刺激俄罗斯、中国和中东国家加快全球“去美元化”的步伐,避免美元成为美国损害自己国家利益的武器。

中国也在加速减低当前高达3兆美债外汇存底,以免一旦中美爆发武装冲突时会被资金冻结,血本无归。同时,中国与俄罗斯和金砖国家与全球南方都越来越多本币交易,要绕开美元的危险区域。

新全球化其实就是去美国化和去美元化,各国的贸易要开发一个新的系统,不被华府的金融与贸易武器化所害。拜登政府以为用美元作武器可以天下无敌,殊不知却释放了全球去美国化与去美元化的能量,让各国擦亮眼睛,了解与美国的关系是一场致命的诱惑,随时会被重创。

11月5日美国大选,其实也是美国全球形象的一次考验。但看总统辩论发现,当前美国国际吸引力正在下降,因为内部的问题都是老大难,陷入无法解决的地步。

可以肯定的是,无论谁当选都要面对去美国化和去美元化风潮,这是难以逆转的趋势,也是美国政治人物心中的最痛。

但中国和美国还是不会撕破脸,双方在贸易上仍然非常密切,如中国电商希音(Shein)和拼多多国际版Temu在美国风行一时,为广大的中产阶级和基层带来福祉,压住万马奔腾的通货膨胀。

美国也认为,北京在短期内不会在台海有什么激烈动作。中国防长董军在香山论坛中,一句都没提台湾问题,显示台海问题不是中国要优先处理的选项。中国就是在下一场围棋,要有宏观布局,也避免全面倒向莫斯科。

最近传出习近平很可能今年内和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见面,展示北京的弹性外交,要发挥调和鼎鼐的作用,最终可以结束乌战。这是大国担当,也是各方非常期待的发展。

无论是什么的国际关系的博弈,和平还是最高的纲领,要记取20世纪两场世界大战悲剧的历史教训,绝对不能在21世纪重演。

新闻来源:亚洲周刊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