灼见

【灼见】人口负增长与产业链外移/魏开星

中国与美国不管是竞争还是对抗,总之双方你来我往,近期都在步步升级。可当今世界“两强”有一点却是殊路同归:两国都反对或限制堕胎。

美国最高法院今年6月24日推翻了1973年罗诉韦德案判决,女性堕胎权不再受宪法保护,全美估计有超过半数的州将禁止和限制堕胎。美国反对堕胎,说是要保护宪法赋予的“生命权”;而中国限制堕胎,则是出于人口增长的需要。

限制堕胎促进生育率

中国国家卫健委网站8月16日宣布,要求各地政府采取措施,减少人工流产,以促成增加生育、提高人口数量的目标;并指出这些政策对于中国的长期人口平衡至关重要。这与过去实施“一胎化”政策期间通过强制的方式对妇女实施堕胎的做法形成了强烈对比。可见,中国内地人口问题的严重性和增加人口的急迫性,均超过了人们的想象。

2021年中国内地人口出生率是1.16,在全球排在生育率最低的少数国家之列,大大低于人口稳定增长所需要的2.1;减去死亡人口数量后,内地总人口仅比上年末增加48万人。人口数字显示,内地今年的新生儿数量将降至有记录以来的低点,从去年的1060万婴儿降至1000万以下,比2020年减少11.5%。

中国内地的人口趋势正经历前所未有的大转折。今年7月,联合国发布的《世界人口展望2022》报告提出,中国最早可能在2023年出现人口负增长。8月,国家卫健委在《求是》杂志发文,指出内地总人口增速明显放缓,“十四五”期间将进入负增长阶段。

中国内地在计划生育时代,痛感“人口爆炸”对社会、经济及民生的压力,恨不得一夜之间将人口增长的势头遏制住;而当经济发展起来后、出生率出现下降时,面对人口负增长,从政府到学界却异常地紧张。为何会产生如此自相矛盾的极端情绪?归根到底与陷入“人口红利”的迷思有关。

须走出“人口红利”迷思

开始于上世纪80年代的改革开放,内地迅速进入高速的经济增长,而且这种增长持续很长一段时间,直到2010年经济总量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专家往往将中国改革开放成功的原因之一,归到“人口红利”。于是,从政府到学界至今还念念不忘“人口红利”,似乎没了“人口红利”,中国经济就是“世界末日”。

其实,人口负增长是无法避免的趋势,本身就是一把双刃剑。不利之处在于,劳动力减少及年龄结构老化;有利之处在于,引发劳动密集型向资本、知识、科技密集型转变,有利于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型和经济持续增长。

为此,中国内地必须走出“人口红利”的迷思,面对人口负增长几乎是不可逆的现实,谋求经济增长的新动能。因此,内地在“人口数量红利”消失的状态下,可做的是如何增加“人口质量红利”,即提供劳动力的生产力,提高生产效率。靠什么?唯一的出路是科技。

同时,不能在人口劳动力绝对数上死磕,而应该在相对数上挖掘潜力,比如,农村剩余劳动力再就业、延长退休年龄、提高劳动力素质、职业化培训等等。

区域合作首选东南亚

中国内地如此在意“人口红利”,在于要维系制造业大国的地位。谈起中国制造业,内地常常将“中国是联合国公布的工业门类最齐全的国家”挂在嘴边。这种满足感恐要放弃。在人口负增长下,随着劳动力绝对数量的减少,维持大而全、小而全的工业门类似乎不现实。中国制造业最终要走上高端化,必然有所为而有所不为,必须放弃一些门类与工种。否则,只能是制造业大国而成不了强国。

与此相关的情形是,产业链外溢是“天要下雨、娘要嫁人”,挡不住也拦不住。随着劳动力的成本升高,内地应着眼于全球化、区域化合作;引进外劳,展开区域化产业分工。从区域融合、文化相近、距离适中等因素考量,东南亚始终是中国展开区域化合作的首选;而且中国与东盟1+10机制、自贸区升级版及RCEP等,都为此创造了基础。

反应

 

国际

特朗普就任后首场生命大游行 数万人上街反堕胎

(华盛顿25日讯)数万名反堕胎民众24日上街举行“生命大游行”,参与者有坚持产下缺陷儿的母亲及乌克兰神父,他们都认为生命可贵,必须捍卫。白人民族主义团体在游行外围高举“强大的家庭成就强大的国家”旗帜,力挺反堕胎权。

长期以来,堕胎在美国被认为是“争议最大、最情绪化”的话题,主张限制堕胎、保护胎儿生命的“生命派”和支持放松堕胎限制、尊重孕妇选择的“选择派”交锋激烈。

参与者年轻人为主

自1973年“罗诉韦德案”确立堕胎权以来,“生命大游行”每年1月登场。美国最高法院2022年表决推翻这项保障堕胎权的历史性裁决后,游行仍持续举行。

当天参与者以年轻人为主,游行外围有白人民族主义团体“爱国者阵线”高举标语,也有披着乌克兰国旗的乌克兰神父帕凡科。

美国总统特朗普24日前往加州视察野火灾情,惟透过预录影片参与,再次宣布“将释放因祈祷和实践信仰而受到拜登政府迫害的基督徒及反堕胎运动人士”。

副总统万斯、联邦众院议长约翰逊及参院多数党领袖图恩这3位共和党大咖也上场演说,主办方预计15万人民参与。

确保胎儿人格获认可

堕胎运动历史学家齐格勒受访指出,虽然“生命大游行”是为了回应“罗诉韦德案”而起,但反堕胎运动比法院相关裁决更早开始,终极目标是确保“胎儿人格获认可”。

此外,据美国白宫24日的备忘录,特朗普已签署行政命令,要求撤销拜登政府时期曾颁布的一项行政令,即有关“保障美国女性获得生殖保健和其他保健服务”的行政令。

2022年8月3日,时任总统拜登签署“保障美国女性获得生殖保健和其他保健服务”的行政令。

根据拜登当时的说法,这项行政令将保障女性到外州寻求堕胎的权利,确保医疗服务机构不得拖延或拒绝跨州寻求堕胎手术及相关医疗服务的患者,此外,行政令还将促进孕妇产妇医疗保健的数据收集和研究。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