灼见

【灼见】仁爱礁协议 中方预留空间/魏开星

中国与菲律宾于7月21日就管控海上分歧达成一项协议,主要围绕菲方向其在中国南沙群岛仁爱礁“坐滩”,并长期非法滞留的军舰上的驻守人员,提供基本生活补给时需要遵守的原则和做法。有关消息最先由菲政府披露。

7月22日凌晨,中国外交部在其官方网站上刊登发言人表态,强调“中国对包括仁爱礁在内的南沙群岛及其附近海域拥有主权”,而与菲方达成的协议则是“近来持续同菲方就管控仁爱礁局势进行磋商,并于日前就运补人道主义生活物资达成的临时性安排”。 

菲律宾总统小马可斯在国情咨文中表示,菲律宾在南海的立场“不能屈服”和“不能动摇”。

中数考量做出让步

虽然协议的效果要到实际执行后才知晓,但是从中菲双方对于协议的不同解读看,中方作为强势的一方,是做了让步的。为何说中方做了让步?因自6月17日中国海警船登上菲律宾运补船之后,菲方已真正尝到了中方若来真格的会是怎样的一种情形;而美国那时却只是远隔万里之外放一通“嘴炮”,未见有何实质性举动。小马可斯腰杆子不硬,只得对外声明不与中国爆发战争。

此时此刻,时隔一年多的中菲南海仁爱礁争端,尽管菲方仗着美方的撑腰,中方还是在克制、忍让中牛刀小试而将美菲的底线试了出来。照此发展下去,中国的百姓相信官方会一鼓作气解决仁爱礁那艘坐滩25年的破军舰。可是,中国政府却与菲政府签订协议,允许菲方继续运送人道物资到军舰上。

那么,中国为何有此让步?笔者以为主要有如下考虑:第一,不给美国总统选举提供题材。此时中方若动手一次性解决仁爱礁问题,美方即使不从武力方面出面干预,也会从国际舆论上大做文章,为其印太战略造势,为总统大选中的中国话题提供现实剧本。若拜登政府不出兵干预,势必遭到特朗普为首的共和党攻讦。特朗普为了胜选,将在美国选民面前承诺上任后将启动《美菲共同防御条约》。这将迫使美方不得不以武力等方式介入南海问题,尽管此举非美方所愿,却可能是被中方逼上梁山。

第二,今年是寮国轮值东盟主席,东盟系列外长会7月底在永珍(万象)举行。若中菲争议继续,甚至激化,中国的南海问题势必成了东盟外长会的中心议题;加上同时举行的东亚峰会外长会,除了东盟10国加中国外,还有美俄印日韩澳纽等国参与,中国很容易遭几个不友好的国家群起而攻之。

第三,越南共产党总书记阮富仲去世。后阮富仲时代,中越关系是否维持存在变数?若之后的越南在中美之间偏向美国,中国在南海问题上又多了一个争议点。若中菲局势紧绷,加上越南那一头又拱火,中国将陷入两线应对的局面,势必十分被动。

中方避免陷入被动

中国政府判断此时还不是彻底解决仁爱礁等中菲南海岛礁争端的好时机,故选择与菲方达成有前提条件的协议。这前提条件就是中方已公开宣布的3点原则立场。第一,菲律宾派“军舰”在仁爱礁长期“坐滩”侵犯中国主权,违反《南海各方行为宣言》。中方仍要求菲方拖走该舰,恢复仁爱礁无人无设施的原状。

第二,在菲拖走“坐滩”军舰之前,如菲需要对该舰居住人员提供生活物资补给,中方愿从人道主义出发,在事先向中方通报,并经现场核查后,允许菲方实施运补,中方将全过程予以监控。

第三,如果菲方运送大量建材上舰,试图建设固定设施和永久哨所,中方绝不接受,将坚决依法依规予以拦阻,以维护中国主权和《南海各方行为宣言》的严肃性。

菲若失信中再出手

至于菲方不承认这3原则,正如其外交部发言人22日表示,菲中双方是在不损及各自立场的前提下达成的安排,中方关于“事先通报”和“现场确认”的说法并不准确,菲方将继续维护其海域的权利和管辖权等等,也没关系,中方听其言观其行。若菲方公然违背,中方再出手就更加理直气壮了,更不容其他的主权声索国及域外国家置喙;是非曲直明了,美菲能奈我何?

美国国务卿布林肯此次借参与东亚峰会外长会的时机,规划展开最长的一次东亚之行,菲律宾便是其不可或缺的一环。他访问菲律宾必定涉及到南海特别是仁爱礁事项。中菲协议在前,端看美方是从中破坏还是默许?

反应

 

灼见

【灼见】人民币应对贸易战的利器?/魏开星

特朗普上台后,全世界都将面对美国加征关税的“割韭菜”,不管是盟友还是对手。

特朗普已经宣布自2月1日起要对邻国墨西哥、加拿大征收25%的关税。而在对中国一番示好(声称中美两国合作可解决世界上所有的问题、上台百日之内将与习近平见面、强调与习近平之间的“伟大私人关系”等等)之后,对中国加征关税立即被端上台面,从10%起跳,考虑自2月1日起。

人民币贬值是双面刃

应对美方再次挑起贸易战,中方相信有所准备,不至于像2018年那样仓促应战,措手不及,手忙脚乱。其中一招是以人民币适度贬值来应对关税升幅。应该说,人民币贬值也是一个双面刃,究竟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中国内地专家也存在争锋相对的观点。到底在现实条件下,将人民币贬至7.5元左右兑1美元,其对中国经济有利与不利的影响应怎么看?

首先是人民币再贬值作用有限。人民币在现有基础上再贬值的幅度已很有限,应对美国对中国出口的货物加征关税有一定的对冲作用,但是却呈现边际效用递减的效应。目前,人民币离岸价在香港市面上可兑换的是7.3元兑1美元。若按照外资投资银行的预测,人民币贬到7.5元兑1美元,也就还有2%左右的降幅。以2%的贬值幅度去对冲即使是10%的加征关税,尚且力度有限;何况特朗普心目中对华加征关税远不止10%。可见,中方欲以透过汇率变动来对付美方的关税策略,其胜算极小。

相反,按特朗普上一个任期的套路,美方在征收关税的同时,势必要求中国进口美国的产品,如农产品,像大豆、小麦等。这时,人民币加大贬值幅度,在进口三四千亿美元的美国货时,便要付出更多的美元。这是在中美贸易之间。

中国对其他主要贸易伙伴如东盟、欧盟等,因顺差较大且没有采用本币交换,人民币贬值对中方的出口能获取一些优势;但对于像俄罗斯、巴西等国,由于更多的是采取本币交换,人民币兑美元贬值就不起作用了。2024年,中俄贸易额将近2500亿美元,其中90%采取本币交换。

不利吸引外资

其次是人民币再贬值对吸引外资及对外投资不利。近年来,中国在吸引外国直接投资尤其是外资投入到资本市场上呈现下降态势,甚至还有外资撤资的现象。其中一个原因是人民币走贬,令到外资赚取人民币换成美元时汇率上损失不小。同样,当中国企业走出国门,出海到外国投资时,若人民币比价长期疲软,对外投资也十分不利。

中国人民银行在冠病疫情前常常将“人民币没有进一步贬值的基础”挂在嘴边,那时人民币兑美元在7算之内;而自2022年9月15日开始跌出7算至今已2年3个月有余了。因此,从这意义上说,人民币不能再大幅贬值了。

顺差过大不是好事

第三是以汇率优势去获取贸易好处将引发贸易伙伴的反弹。去年,中国的贸易顺差达到将近1兆美元,创下历史新高,引发西方舆论的强烈关注,声称这是二战后极少见的现象。事件必须引发中国的警觉,贸易不平衡将导致国际关系的紧张;顺差过大不是好事情,势必令到逆差国的不满。

历史与现实均告诉我们,贸易不平衡轻者被要求进行贸易谈判,重者引起贸易战甚至是战争。中方若在贸易强势的条件下,再以汇率获取贸易便利,实属不智,也不足取。

最后是长期走贬不利于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人民币国际化是个长期的过程,每走一步都很重要。荀子在《劝学篇》中说到:“不积硅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在中国经济实力已达“坐二望一”的阶段,其货币地位将相应地维持强势,而不能因一时一事而令货币长期走弱;何况,人民币将在国际货币基金及金砖国家去美元化中扮演越来越吃重的角色。为此,人民币在现时情况下,不宜过度走贬。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