灼见

【灼见】从“状元”志愿看香港创科发展/魏开星

香港回归25年,经济层面表现最不理想在于产业转型未获明显成效,标志之一是创科发展未如理想;“数码港”建成了地产项目;25年前时任特首董建华提出的“中药港”至今仍不见踪影。而临近的大湾区城市,比如深圳,自20年前开始“腾笼换鸟”以来,现已成为内地乃至世界著名的科创中心。 

有人提议香港应向美国波士顿学习,波士顿如今是全球创新及创业先锋,有近5000家初创企业。波士顿的经济发展建基于金融、专业商业服务、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及政治活动。波士顿人口仅70万,只是香港的十分之一不到。

问题是,波士顿是个超级智力密集型的城市,小小地方集中了世界最顶尖的两所大学——哈佛与麻省理工,加上塔夫茨大学(TUFTS)、波士顿学院(BOSTON COLLEGE)、布兰迪斯大学(BRANDEIS)等,构成了“波士顿五大名校”。正是这些著名的学府使之成为国际高等教育中心,为医学、工程、法律、商学重镇。 

香港搞创科缺地缺人

大家知道,创科发展离不开人才、资本及土地等要素。在这3要件中,香港不缺资本,却欠缺土地与人才。有人说,隔壁的深圳也不是中国内地的高教中心,为何创科搞得风生水起?这裡就涉及到对外地人才的吸引力问题。

深圳为何能吸纳国内外高科技人才,这裡不做赘述。土地再“寸土寸金”,香港也能“挤”地出来;面对“人才荒”却非权宜之计所能奏效。人才不外乎两部分,一是本地培养二是外地引入,香港从外地引进人才,受制于生活费用高企等创业环境不佳的制约;本地培养部分又严重不足。香港科技人才的短缺不仅表现为绝对数满足不了需要,还体现在接受高等教育的学生中从事科技行业的意愿低下。

香港今年文凭试(英文简称DSE)逾4万1000名日校考生中,约1万7000名考获“33222”(数字指各科分数,五分制)的大学一般最低收生门槛的要求,佔日校考生约42%;今年资助大学的学士学额有约1万5000个,即1.15人争一个学位。

乍看香港的每年大学生不少,问题是在这个总数中将来能有多少成为创新人才?我们从DSE“状元”——这些顶尖人才的志向中可窥见一斑。

香港“状元”多想学医

香港中学文凭试7月20日放榜,有5男3女考获7科5**,其中多达6名的“状元”表示立志留港读医。只有其中拔萃女书院的冼家朗称,将会到英国剑桥大学升学,选读人类社会及政治学。

“状元”之外被採访的考生中,倒是有一名身患脊椎肌肉萎缩症的林育姗,考获5科23分,其中综合科学获得5**;她希望在大学修读科学,日后成为化验师。

当然,不是说学医将来就一定不能成为创科人才,只是这些“状元”的志向并不在于医学科研,而是毕业后做医生。基本上医生这行业,指的是临床医学,属服务行业,并不在创科行业之列。

香港的高材生为何对学医趋之如骛?除了服务社会、救死扶伤之外,更重要的动力是工作虽辛苦但稳定,责任虽重大但收入高。医学院毕业生在公立医院工作若干年后,考取执业牌照,即可开私人诊所“揾真银”(广东话,赚大钱)。

做医生赚钱多,是发达社会的通例,因有钱人命最值钱;你为有钱人服务,自然获得报酬高,何况还有保险业在背后支撑。香港的情况更甚,原因是医护人手长期不足;又由于行业垄断,不让引入外地同行,自然“物以稀为贵”。

学工“富国”学医“富己”

冠病疫情之后,香港的医护人手紧张给抗疫防疫带来诸多掣肘。于是,在公众压力下,医管当局才被迫答应开放引进海外同业。香港大学生对于科学的重视不如内地及其他发达国家,有个例子可以说明:正是爆发“修例风波”的2019年,香港科技大学的10名优秀毕业生中,有7名被来自中国内地的同学夺得。 

在美国一直有说法:学工的“富国家”,学医学法学商的“富自己”。其实说的就是科技对当地经济发展更加重要。印尼曾有报告称,经济发展未如理想,与国家培养太多文科生有关。

反应

 

灼见

【灼见】DeepSeek赢在格局/魏开星

自特朗普1.0时代开始,美国除了对中国展开贸易战之外,还在金融、网络、科技等领域对之“围追堵截”。

4年前,拜登上台后在对华科技战上更加变本加厉:筑起“小院高墙”,扬言“脱钩断链”,将上千家中国企业、科研单位及高校拉进“实体清单”,加以“制裁”。

美方的盘算是只要在关键设备、要害系统、重点软件对华“卡脖子”,中国的科技进步将被滞后与拖延,美国的科技霸主将高枕无忧。

中国科技对外“秀肌肉”

然而,6年多过去了,中国高科技非但没有被卡死,反而在越来越多的行业或全面或局部地追赶甚至超越对手。在出口新三样“电动汽车、光伏能源、锂电池”全面碾压西方世界之外,自2024年下半年开始,中国有意地向外披露了令世人惊讶的高科技成果。

比如,珠海航展中的机器狼、“虎鲸号”无人作战艇及“昊龙”货运航天飞机等等;又如,中国两大军工企业“成飞”与“沈飞”,都选择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缔造者之一毛泽东的诞辰12月26日,试飞各自的第六代战机;以至于美军驻太平洋司令破天荒地“屈尊降贵”,声称要与中国“和平相处”。再如,春晚上扭秧歌的机器人。

特朗普开启2.0时代,将“让美国再次伟大”的旗帜举得更高,将“美国优先”再次唱响,视象征第四次产业革命的人工智能(AI)竞争为国运之战(“星际之门”Stargate),以此维系美国科技霸权。正当此时,中国的一家仅为140人的小公司深度求索(DeepSeek)却给雄心勃勃的白宫、硅谷及华尔街泼了一大盆冷水,给中国人送上一份春节大礼包。

中美人工智能水平拉近

原来,这家公司只用了不到美国AI巨头一个高管年薪不到的训练费用,即推出与美国最牛的人工智能公司OpenAI水平相当的模型DeepSeek R1;而且还完全开源。对此,除了业内人士被惊掉下巴外,全球各地各种反应层出不穷,不足为奇。

笔者觉得DeepSeek除了在技术层面创新外,在道德范畴赢在格局与胸襟。后者是中国文化与中华文明普遍高于美式文化与西方文明的一个生动事例。

Meta的首席AI科学家Yann LeCun认为,DeepSeek事件不应被解读为“中国在AI领域超越美国”,而是“开源模型正在超越专有模型”。此种观点明显是“盲人摸象”、显然是为本国同行的失败开脱与辩解。

DeepSeek作为一家初创公司,为何有完全开源及几乎免费服务于各行各业的崇高境界?其背后是中国精神。因此,DeepSeek是典型的中国故事!

中华文明道德水准更高

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倡导和平、发展,互利双赢、和平共处,创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反对冷战思维、零和博弈、集团对抗;关于中美关系,中方强调不冲突、不对抗、合作共赢;中国倡导的一带一路也主张共商、共建、共享等等。深度求索AI模型的“完全开源”与服务全球的理念,与上述有异曲同工之妙;而名为OpenAI的公司恰恰不是Open的,而是闭源的。这与美国优先、白人至上、追求强权政治、称霸世界如出一辙。

有句话说得好:心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中国公司赢了美国同行,如同中国赢了美国一样,其格局高下立判。

我们经常说,贵为世界第一强国,美国怎么提不出“一带一路”的构想?是美国缺乏文化底蕴还是格局太小,相信两个因素都有。以至于,当中国提倡的“一带一路”广受欢迎时,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主要国家却展开抵制、唱衰、抹黑、诋毁、诬陷、破坏,无所不用其极。

眼看使出浑身解数,都无济于事时,拜登政府只好炮制美版的“香料之路”,设想与“一带一路”抗衡;不料,一场以巴战争令“香料之路”被扼杀在摇篮中。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