灼见

【灼见】伊党与先进国的距离/萧婉思博士

伊党署理主席端依布拉欣最近在国会的“一夫多妻制”言论引起一些争论。其实,端依布拉欣有留意国人晚婚或不婚现象并愿意带上国会讨论,应值得赞赏,因为国会本来就是讨论以及解决国家问题的地方,身为一个国会议员,他至少做到了这一点。

翻开马来西亚统计局数据,从2016到2022年(不考虑2020年冠病疫情),我国结婚数量和粗结婚率一直相当平稳,介于6.3和6.7之间(只有2020年低于6)。光看全国数据,无法反映真实现况。

依族群分类,回教徒的结婚数量和粗结婚率呈增长趋势,即从2016年的7.8升至2022年的8.2,2021年更是过去5年的高峰,达8.5。反之,非回教徒则从2016年的4.7降至2022年的4.1。从这个数据可以得知,高百分比的晚婚或不婚率应该是由非回教徒所贡献。撇除族群差异,整体而言,我国的结婚数量和粗结婚率其实很稳定,因此晚婚或不婚本身并不足以成为影响国家发展的大问题。

低生育率致劳动力不足

结婚一般会让人联想到生育。以稳定的结婚数量和粗结婚率来看,生育率的下跌才应该是国人要忧心的事。马来西亚统计局显示,我国总生育率从1970的4.9人直线下降至2022年的1.6人。根据2021年玛莎大学(MAHSA University)研究,自我国独立以来各族群的总生育率皆大幅下降,其中以印度人最为显著,从1957年的8.0降到2018的1.25,华人次之,7.4到1.1,马来人为6.1到2.4。

马来西亚生殖健康协会联合会(Federation of Reproductive Health Associations)指出低生育率大致分可为经济和非经济因素:弱势马币、通货膨胀、教育水平提高、职业女性增加、传统价值观改变等。另外,我国常年被极端宗教主义和政治不稳定困扰,相信这也是影响国人选择不孕,甚至非回教徒不婚的原因。

低生育率所引发的其中一个问题即是劳动力供应不足。我国人才外流已是不争的事实,而我们也正迈入老龄化社会,低生育率无疑会恶化现有问题。

端依布拉欣,你看到我国真正要面对的问题是什么吗?我国要担忧的不是女性晚婚或不婚,晚婚或不婚是人类社会的趋势,它们不是一个问题。

视野狭隘难与国际接轨

端依布拉欣常年受宗教思维影响,依此我们可以判断,他看事情的格局和解决问题的高度受到限制。同时,我们也可以合理地推断,如果一个国家的领导群过于集中在某一族群或宗教思想是无法有效解决以多元文化为根基的国家之问题,更妄想这群人可以带领国人走出经济、社会与政治困境。这也就是为什么一个健康的民主国家之国会必须由不同性别、族群、年龄和文化背景的议员组成,否则狭隘的视野只会让国家一直在死胡同打转,无法跟国际接轨。

或许端依布拉欣用心良苦,他真正的用意搞不好是让有能力的非回教徒男性也可“享有”跟回教徒男性同等的齐人之福。古今中外,男人三妻四妾左拥右抱实属常事,如果来届大选伊党把“非回教徒男性一夫多妻制”列为竞选宣言,不知是否可以吸引更多选票?

反应

 

要闻

生育率拉警报 第三季新生儿骤降12.3%

(吉隆坡7日讯)马来西亚正经历显著的人口结构转变,其中生育率持续下降备受关注。根据大马统计局(DOSM)最新数据,2024年第三季度新生儿数量同比下降12.3%,从去年同期的11万4764人减少至10万零645人。

多重因素致生育率降

此外,总生育率(TFR)自2010年的2.1降至2023年的1.7,远低于维持人口稳定的2.1替代水平。这一趋势引发对未来劳动力短缺、经济放缓以及社会福利体系压力加剧的担忧。

国家人口及家庭发展局(LPPKN)生殖健康科负责人旺希亚木尼拉博士指出,生活成本上涨是导致生育率下降的关键因素,尤其在城市地区。

她分析,在巴生谷地区,一个有孩子的家庭每月平均花费6420令吉,而亚罗士打的家庭则为5130令吉。这些费用涵盖住房、教育、医疗保健和日常开支。  

“工资增长停滞和儿童保育支持不足,迫使许多年轻夫妇推迟或放弃生育。同时,女性结婚年龄从1980年的23.5岁上升至2020年的28.1岁,直接缩短了生育窗口。”

与此同时,更多女性将高等教育和职业发展视为优先目标,也对生育意愿产生影响。

健康问题也不可忽视。不孕不育在马来西亚日益严重,2010年至2019年的精子分析数据显示,约60%的样本存在异常。昂贵的医疗干预进一步加剧了经济和情感负担。

政策干预势在必行
计划生育需加强

旺希亚呼吁通过全面政策改革应对生育率下降,包括:

- 提升经济支持:提供税收优惠、儿童保育补贴及带薪育儿假。

- 改善家庭友好环境:提供可负担住房、优质教育及医疗服务,同时推动灵活工作政策。

计划生育也是重要策略之一。

然而,截至2022年,大马避孕普及率(CPR)仅为42.8%,约33%的女性经历过意外怀孕。

旺希亚博士强调,加强计划生育教育及服务,消除误解和障碍,是当前的重要任务。

大马生育权利倡导联盟(RRAAM)发言人指出,计划生育应被视为帮助家庭实现经济与情感稳定的工具,而非限制生育的手段。合理规划生育时间和数量,有助于提升家庭幸福感。

旺希亚建议采取经济、社会及健康相结合的整体策略,推动人口管理的可持续发展。

她呼吁政府采取多方位干预措施,确保未来人口结构健康发展,并保障国家经济的长远稳定。

视频推荐: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