灼见

【灼见】俄乌热战,中国尴尬/潘俊恩

2022年2月24日,俄罗斯进军乌克兰。当中不乏冠冕堂皇的理由,除两国间的政治矛盾外,更是俄罗斯包括美国的北大西洋公约(北约)组织东扩的主动回应。中国作为俄罗斯的近邻,无论是回应西方箝制,还是在地缘政治的角度,均与俄罗斯保持友好关系。

然而,中国在俄乌战争中正面对尴尬的外交局面。

乌克兰——失之可惜,援之为难

中国与乌克兰关系良好,在境内拥有重大利益,但同时与俄罗斯“友谊长存,只能隔岸观火”。今年2月19日,中国在慕尼克安全会议中强调各国主权独立和尊重领土完整,认为是“国际关系基本准则”,且“对乌克兰也不例外”,前后亦不断强调回到《新明斯克协议》的基础,开展对话解决乌克兰问题。

乌克兰是最早响应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国家之一,是中国通往欧洲的咽喉。截至2020年,中国在乌克兰投资超过2.257亿美元,包括铁路运输、电信网络和基础建设等工程。中国亦是乌克兰最大的贸易伙伴,两国总贸易额于2021年达到189.9亿美元,中国从“欧洲粮仓乌克兰大量进口食用油、机械和粮食等必需品,有效摆脱竞争国的粮食和能源依赖。

同时,乌克兰是中国军事现代化的主要合作国家之一,向中国出口辽宁号航空母舰、气垫船、船用及航空引擎、雷达设备和飞弹科技等军事武器。值得一提的是,俄罗斯不愿意出口中国的关键武器皆由乌克兰提供,乌克兰在中国军事力量发展上居功至伟。俄罗斯进军乌克兰,除了无视中国呼吁的“政治解决”,更损害中国在乌克兰深耕细作的利益,但鱼与熊掌不可兼得,中国倾向中立的取向,似乎较合乎国家利益。

俄罗斯——敌敌即友,貌合神离

中国与俄罗斯基于共同政治利益联手,对抗西方霸权,不得已在俄乌战争中淡化回应。今年2月4日,中国与俄罗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关于新时代国际关系和全球可持续发展的联合声明》重申“两国友好没有止境,合作没有禁区”、反对北约东扩和反对台独。两国在声明中承诺彼此保护核心利益,俄罗斯也有将台湾问题与乌克兰问题牵连之嫌,拉近中国的反美和抗北约立场。

故此,中国在与俄罗斯面对共同敌人美国及北约中,称乌克兰问题有“复杂历史背景和经纬”,反对北约称呼俄罗斯的军事行动是“入侵”,亦规避此举有否侵犯乌克兰主权。中国谨慎的措辞突显其尴尬的处境,亦验证“敌人的敌人是朋友”一理。

但实际上,中国在面对俄罗斯进军乌克兰仍然保持谨慎的态度。从现实政治角度看,俄罗斯作为中国的战略缓冲,大有机会在被西方制裁后,获得中国在经济上的支持,是中国在国际两极化下逼不得已的方案。虽然两国在战略上渐趋军事同盟,但没有正式的联盟关系,没有义务为对方提供军事援助,中国绝不向俄罗斯进军乌克兰提供军事援助,如同俄罗斯并无承诺军事支持中国进军台湾;从历史记忆角度,中国在面对乌克兰问题的提问,抨击美国及北约东扩的长臂魔爪,背后以八国联军作为历史依据,勾起民族伤痛。

事实上,俄罗斯帝国作为八国联军的凶手之一,直接夺取中国外东北和外西北共154万平方公里的领土,蚕食中国至深,但现今似乎被“友谊长存”淡化。虽然这种“权力分配”可被理解为外交手段,但中国与俄罗斯的纠葛使两国友好关系基础脆弱,加上俄乌战争让中国左右为难,即使较倾向俄罗斯,无可避免被置于尴尬的处境,是为“貌合神离”。

北约——分歧尽消,应对威胁

中国在俄乌战争的暧昧态度,加深北约对中国威胁的假定。北约内部对中国的态度一直存在分歧,美国希望利用北约制衡中国,他国则强调回归应对俄罗斯的风险,如德国认为俄罗斯是最大的挑战,表示中国“既是对手,同时也是伙伴”;法国更质疑北约受到中国挑战的合理性,表示中国与北大西洋毫无关系,与中国的关系远超军事范畴,暗示北约未能就对中国态度达成一致。

但是,北约于2021年6月14日的布鲁塞尔峰会发表联合公报,表示“中国是破坏稳定的因素”、对北约构成体制性挑战、“威胁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而且不认同北约的价值观,意味北约内部对中国的态度渐趋一致,而且变得更强硬。

北约视俄罗斯为威胁,也渐将中国纳入威胁目标。北约当初成立目的是针对苏联及其东欧共产主义国家,苏联亦成立华沙条约组织(华约)的军事联盟回应,但现今前华约的成员摇身一变成为北约的一员。美国通过休克疗法搞垮俄罗斯的经济,北约东扩正包围威胁俄罗斯,迫使俄罗斯主动突破包围,是爆发俄乌战争的主因之一。俄罗斯对乌克兰是自身“历史、文化、精神世界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想像的共同体论述,在现实主义面前只是借口。

相对而言,北约对中国的态度正徘徊于挑战与威胁之间。美国作为北约影响力举足轻重的大国,一直希望将整个北约纳入应对中美竞争的体系,但内部成员与中国若即若离,使美国未能遂愿。中国的持续崛起,让北约不能忽视中国与俄罗斯的合作,北约对中国的态度由机遇、经历挑战,转变成现今的威胁。中国对俄乌战争的暧昧回应,加深北约对俄罗斯威胁的恐惧,同时亦深化中国作为威胁的刻板印象。

总而言之,中国在俄乌战争中的暧昧态度,突显现今的尴尬处境。中国一方面与乌克兰保持友好,坚守不干涉他国内政的原则,一方面对俄罗斯的担忧表现理解,指责美国和北约东扩的威胁,并有可能为俄罗斯提供经济支援,侧面回应西方国家对其的制裁。当中的尴尬在于,俄罗斯在乌克兰问题中,将中国捆绑成为利益共同体,北约在制裁俄罗斯的同时,对中国外交和经济贸易的冲击,仍是未知之数。中国不得不回应俄罗斯的现实政治需求,但亦不希望整个美国顺利利用北约抗衡中国。

反应

 

国际

援俄朝鲜兵遗物惊见三星手机

(基辅1日讯)俄乌战争持续胶着,朝鲜去年10月派出约1.2万名士兵援助俄罗斯,帮助俄罗斯将乌克兰军队赶出库斯克(Kursk)地区。近日乌克兰军方指出,由于伤亡惨重,部分朝鲜军已经撤离前线。此外,被乌击毙的朝鲜士兵遗物中,发现韩国三星手机,引发关注。

乌克兰军事发言人1月31日指出,乌克兰特种作战部队在库斯克战场前线已约3周未见到朝鲜部队,显示他们遭受重大折损后被迫撤军。但乌克兰军方判断这只是暂时性动向,推测朝鲜士兵将接受训练或增加兵力,在必要时迅速重返战场。

《韩联社》报道,乌克兰军方于当地时间1月28日在库斯克地区击毙2名朝鲜士兵,并在脸书公开他们的所持物品。士兵身上除携带个人防护设备、AK-12突击步枪、通信设备、还有用韩语和乌克兰语写着“高举双手”、“脱掉衣物”、“丢掉武器”等指示的印刷品,疑似在指导他们活捉乌克兰士兵时该如何应对。此外,还发现印有三星电子标志的2G手机,他们身上还寻获俄罗斯联邦布里亚特共和国的护照,以及金正恩给士兵们的新年祝贺讯息。

乌克兰去年8月突然入侵俄罗斯西部的库斯克地区,试图转移莫斯科兵力在新战线上进行防御,并提振士气和赢得谈判筹码。

自此之后,俄罗斯已将乌军击退,但到目前为止,仍无法迫使他们撤回边境。

乌克兰和西方国家评估,约1万1000名朝鲜部队部署在库斯克以支援俄军,俄罗斯对此未加证实也不否认。

新闻来源:世界新闻网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