灼见

【灼见】内阁改组须做出成绩/胡逸山博士

6州州选过去了,朝野两边至少在执政权的层面上维持之前的三对三的平衡形势;而因为国内贸易及生活成本前部长拿督斯里沙拉胡丁的逝世而引发的柔佛国州补选,成绩也没翻盘,由希盟赢回,维持原状。

而即将来临的又两场补选,因为原任州议员飞机失事逝世而引发补选的彭亨柏朗埃州议席,是典型的垦殖区选区,也就是巫统的堡垒区,预料也将由巫同重胜。

至于在登嘉楼的甘马挽国会选区,更是伊斯兰党原先以大幅度多数票胜出的,只不过被选举法庭判决结果无效;加上在上个月的登州州选,国盟囊括包括该国席底下的所有州议席,所以预计伊党再次胜出,也几无悬念。这也就是说,朝野两边看来应该再次打成平手。

改组传闻甚嚣尘上

即使在那些州选以前,内阁即将改组的传闻即已甚嚣尘上。毕竟本届政府是由几个在上届全国大选之前不但不咬弦,甚至是针锋相对的政治阵营所组成。所以,走在一起组成联合政府(自称团结政府)、建立内阁时,选择阁员的最大考量应该也还是政治酬庸。

也就是最大程度上,让团结政府内的各大小政党、各主要派系的领袖等都能多多少少接受,有的当上部长、有的当上副部长(虽然严格上来说,内阁阁员是只包括部长而不包括副部长,但一般上大家都包揽着正副部长来讨论内阁),起码理论上也就更有决心支持团结政府。

当然也有没分到阁位而愤愤不平,不时闹政治别扭的。如大马民主联盟,其主席赛沙迪(为该党唯一国会议员)没有重新受委入阁,就一直碎碎念没被团结政府重视云云,在6州州选里竟还派出候选人与团结政府对垒,即使最后按柜金全丢也在所不惜。闹到近日该党索性退出团结政府,导致团结政府当下以微差失去国会里的三分之二多数席次。

执政阵营里政党的大小一般上是以国会议员数目来鉴定,但时任首相所亲自领导的政党,一般上会不成比例地分到更多、更好的阁位,以前敦马哈迪医生二度任相时是如此,当下拿督斯里安华时代也是如此。而大党分到更多、更重要、拨款更多的部门,反之亦然,那也是可以理解的。

至于内阁成员的各项专长为何,是否得以在各自所掌管的部门事务里得以充分发挥,那当然也重要,但坦白说对于安华来说,可能也还是更为次要的考量。到底政治是很现实的,保住政权比任何东西更重要。

政治蜜月期不再

几个月近乎一年下来,本届内阁的表现,说得客气点是中规中矩,但说得不客气点,也坦白些,也还是差强人意。安华自身无可否认是个超级政治能量场,看来也和其长期强烈对抗的马哈迪,还有蹲在牢里也不忘要修读又一学位的另一位前首相拿督斯里纳吉颇为相似,都是不折不扣的工作狂,不但全国走透透地去视察政务,也频繁地到世界各地去推销大马。这也就未免让人产生“好像整个内阁只有首相在做工”的刻板印象。

这趟,内阁如果重组,安华首要安排的,应该是要把他身兼的财政部长与联邦直辖区部长职务分将出来由其他领袖担任。如财长一职应委任一位市场上被普遍认可者,以让国内外市场重拾对本地经济的信心。

此外,一些其他重要部门,如教育部、卫生部等,这段日子以来皆由从未入阁的政治新鲜人出掌,表现如何大家有目共睹,也是时候换上一些有名气的实干者来担任了。总之,团结政府的政治蜜月期早已不再,是时候要搬出一些成绩来令人眼前一亮了。

视频推荐 :

反应

 

灼见

【灼见】加沙重建,谁说了算?/胡逸山博士

首相拿督斯里安华说,我国(应该主要是指政府、官联公司,也许还会“敦促”本地一些私企)将参与近月来被战火摧残的中东加沙地带的重建工作,包括建设一些医院、学校、居所等,也会与日本方面联手这么做。

在最新一轮的漫长战火,加沙地带饱受轰炸,几乎悉数被夷为平地,导致许多居民流离失所;还能残留下来的当地居民,也未能享有民生措施,难以维持基本的生计。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因为许多权威性的国际媒体与机构皆有充沛的报道、揭露等。所以,如果加沙地带还要继续作为适合人类居住的环境,那么重建的确是有必要的。

投资还是捐赠

至于说我国会参与加沙地带的重建,其实,关键字眼应该在于“参与”上。这参与到底是投资还是捐赠,还是有投资也有捐赠呢?而两者之间的比重又将是如何呢?当然,如果政府只是“鼓励”或“敦促”我国企业到加沙地带去投资或捐赠重建,那也是无可厚非,大家在很大程度上是无可置喙的,因为这些私企(哪怕是在政府压力下)要如何花自身的资金在国内外投资或捐赠,坦白说,大家无权过问。

如果我国私企选择或被“说服”在加沙地带投资,其实也不足为奇。近日安华官访英国时,有报道指出,我国官联公司及私企,在前殖民宗主国投资数以十亿计。而在较近的发达国家澳洲,其许多大都会(如墨尔本、悉尼、珀斯等)市中心黄金地带的很多地产项目,是我国房地产商开发的。

既然如此,那为何我国私企不到百废待兴、渴求发展、大把机会的加沙地带去投资重建呢?这在商业上是说得过去的,甚至可说是敏锐的商业嗅觉。

至于如果说是我国私企被“说服”,以捐赠的方式重建加沙地带,不论名义上被冠上企业社会责任,又或是奉近月来颇为流行所谓的“环境、社会和监管”(ESG)等理念,你又奈何得了他们呢?

然而,如果是政府自身,或是其属下的或有显著关联的企业要到加沙地带投资或捐赠当地的重建工作,甚至是政府方面以各种方式出资予我国私企来这么做的话,那么我国广大纳税人就绝对有权利过问因为那动用到公帑,而公家的钱终极来说是属于所有国民的。

政府要如何花钱,正式程序上是要向民选出来的国会交代的,所以才有财政预算案的提呈让国会审批,而预算案如果不获国会通过,那依照我国所师从的英国西敏寺国会民主制度,是等同于对政府的不信任议案的通过,政府是要为此而下台的!由此可见公帑的使用对于一个政府的合法性是很重要的。

需有优先顺序

而政府或官联公司如直接投资或间接通过我国私企来在加沙地带大事投资重建,那正如以上所述般,也许并不为过,甚至还是看准时机的商业决定。但如果不是投资而是捐献,那么大家就绝对有权过问如此的做法是否明智了。

其中有铁娘子雅称的前贸工部长丹斯里拉菲达就公开质疑政府的这项决定,因为她认为我国也有许多急需解决的基础建设(如乡区破烂不堪的学校)与民生课题。

安华也不甘示弱,以呼吁大家要有同情心来反击。但在尤其是东马惨遭水灾蹂躏的当下,大家也许觉得同情心往何处放,可能更需要有优先顺序吧?

但这里也还有一个更为基本的问题,即看来此后加沙地带将为以色列所全面控制,而以色列的绝对后台美国,其新任总统特朗普甚至说要把当地的巴勒斯坦人全部移居到邻近的埃及和约旦去,那也就强烈暗示说以后的加沙地带将重新成为以色列的一个犹太裔垦殖区。换句话说,以后加沙地带的重建与否、如何重建、由谁重建等,是由以方说了算,而非已然丧失控制权的哈马斯。

众所周知,我国与以色列势不两立,那以方又如何会允许我国参与当地的重建呢?可能要先搞清这一点,我国方能高谈参与重建。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