灼见

【灼见】华借特斯拉推动电动车产业链/潘政麟

特斯拉是第一个不需跟当地企业合作合资,就能独立进驻中国的汽车公司。此之,中国政府快速审批特斯拉建设工厂的请求,并以低息贷款(14亿美元)给特斯拉盖新厂。

在这交易的背后,特斯拉实际上跟上海政府签署了一份对赌协议。当中有两条规定;其一,上海超级工厂从2023年底起,每年必须纳税22.3亿人民币;其二,特斯拉在协议生效的3年内必须将供应链本土化率做到100%。

前面第一项是要求特斯拉在生产一定数量的汽车后的纳税目标,而第二项则是希望借用特斯拉的技术带动本土的电动车相关供应链。

摆脱被西方卡脖子困境

随着全球对于绿色工程的需求增加,电动车以及新能源等相关产业会迎来爆发。而如今此产业仍然处于快速发展期,没有一个绝对的领先者。中国希望在新能源方面“弯道超车”,追上西方国家的脚步,摆脱传统能源许多关键技术被西方国家“卡脖子”的困境。

中国也希望能够吃下新能源产业爆发的红利。就好比近10年智能手机的需求大爆发,中国相关企业无论是代工,设计或是推出品牌都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其中苹果手机的供应链很大程度都依赖中国。苹果在2020年售出了2.06亿部手机,当中有大约45%的成本都需要支付给中国的供应商。倘若电动车成为主流之一,也势必会带起一批中国电动车供应商。

中国发展的时日只有近几十年,而西方国家发展了几百年。在科技底蕴累积沉淀上,中国都不及西方国家,但也正极力追赶西方国家的脚步。而作为新的领域,中国希望能够一改过去西方国家的科技霸权,尤其是新能源电动车等相关领域。

特斯拉一度濒临破产,但如今市值上了1兆,也成为巨头之一。中国对特斯拉伸出了援手,特斯拉也加速了中国科技产业的发展。

反应

 

国际财经

汽车业务营收跌8% 特斯拉Q4净利猛挫71%

(纽约30日讯)特斯拉公布的第四季度收益和收入未达分析师预期,净利按年下降71%。该股在盘后交易中一度下跌,随后反弹。

特斯拉第四季营业额257亿1000万美元(约1129亿令吉),同比增长仅2%,上一年同期251亿7000万美元(约1106亿令吉)。

汽车业务营业额同比下降8%,从去年同期的215亿6000美元(约947亿令吉),降至198亿美元(约870亿令吉),其中6亿9200万美元(约30亿令吉)来自监管积分收入。

公司表示,旗下Model 3、Model Y、Model S和Model X的平均销售价格下降是业绩下滑的主要原因。公司预计到今年汽车业务将恢复增长。

特斯拉净利较上年同期下降71%,至23亿2000万美元(约102亿令吉)。去年同期为79亿3000万美元(约348亿令吉)降。去年的净利因一次性非现金税收收益59亿美元而大幅增长。

特斯拉的财报发布前,其股价因特朗普当选总统而大幅上涨。特斯拉总执行长马斯克是特朗普竞选的主要支持者,并领导了总统的新政府效率咨询委员会。

自特朗普在11月胜选以来,特斯拉股价大涨,投资者押注马斯克的影响力将推动有利政策,并减少对其公司的监管。

特斯拉表示,经历了充满挑战的2024年之后,预计今年汽车销量将增加,抵消了盈利不及预期带来的影响,推动公司股价盘后反弹。

该公司在预测“2025年回归增长”时提及的原因包括汽车自动驾驶方面的进步和新车型计划。

特斯拉周三在第四财季业绩详情中还预测,人工智能、软件和基于车队的利润将加速增长。

这一预测缓解了对电动汽车市场的担忧。

汽车交付量下降

今年1月初,特斯拉公布第四季交付量为49万5570辆。全年交付量约180万辆,标志着该公司首次出现年度交付量下降。

交付量是特斯拉最接近销售额的指标,但公司并未在股东沟通中对其做出明确定义。

为了冲刺2024年底,特斯拉提供了各种库存车折扣,并为北美地区通过老车主推荐的新客户提供额外优惠。在中国,特斯拉在推出改款Model Y Juniper前,已降低了畅销车型Model Y的价格。

在周三的股东报告中,特斯拉指出,“客户仍然最关注价格可负担性。”

公司表示,将“审查每一个环节”的单车成本,以确保电动车更具价格竞争力。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