灼见

【灼见】华校将面对极大的挑战/东之盈

反对党时常抨击政府意图关闭华小,并促请政府批准建设更多的新华小,但如今华小所面对的危机已经不是来自政府或其他促请关闭华小的马来组织。大马回教徒教师联盟上法庭促请关闭华小,已被法庭宣判败诉,并证明华淡小的开办是获得宪法保障。政府也在1995年,纳吉担任教育部长时废除第21条2项条文,也就是教育部长有权在适当的时候关闭华淡小。

生源短缺面临关闭

政府与法庭已经给予华小更多的保障,但华小危机依然重重,且每况愈下。董教总人士必定看到华小危机的重点,但却无法克服华小即将面对的极大挑战。

有趋势显示,越来越多华小已经变型成为微型华小,这些华小多数坐落在市镇,也有一些是坐落在城市地区。那些明显面临关闭的华小,没有给予及时的迁移,将面临自动关闭的命运。

许多大型华小目前也面对学生人数递减的问题,有些从顶峰的3000多人缩减至千多人,而千人以上的华小,仅剩几百名学生而已。华小正面对新的颓势,这问题应该来自华人生育率低所致,年轻的华人不在意婚姻,不在意有孩子,是华人本身的社会问题。这种趋势已经成形,而且是逐渐严重,最终华小的将失去生源,大型变成小型,中型变成微型,似乎成了无法改变的事实。

更甚的是,国际学校加剧这种颓势,使华小面对更严重的学生来源短缺。当反对党谴责马华没有建设新华小,包括集中火力攻击马华的教育部副部长,没有认真培育足够师资的时候,华小的生源短缺问题,反而导致建设更多华小、解决师资短缺等问题,不复存在。

应速商救华校方案

此外,越来越少华裔年轻人愿当教师,及教师的工作越来越充满挑战,甚至许多年轻人宁愿出国赚取外汇,和教育部提高录取教师的条件,以致只有三四个A等的年轻人无法获选成为师训学员等,造成了申请当教师者递减。

华校也面对擢升副校长的问题。由于缺乏具有资格者申请,已经让其他种族的教师捷足先登了。深信将来华中与华小也将面对这样的窘境。

除了马华教育部副部长任重道远,董教总应该火速商讨解救华校的方案,免让华校陷入窘境。搬迁偏僻华小似乎相当迫切,不然这些微型华小将面对缺乏学生来源而自动关闭的问题。目前,许多微型华小已经变成培育非华裔学生的学校。

不论是任何华教组织或华基政党,都有义务维护华教的发展,否则以往蓬勃发展的情景将成为过去。若仅是利用华教课题来博取政治资本,那根本是把华教政治化。放着解救华教的重任不做,反而利用一些芝麻小事,如捐款给学校必须申请之类的课题攻击政敌,最终还是无法解决华校的问题。

反应

 

文教

郭大雄:弃战即彻底失败 承认统考是华教标志斗争

(关丹25日讯)马华英迪拉马哥达区会主席拿督郭大雄指出,承认统考运动是华教运动的标志斗争,放弃此作战目标,等于华教运动已彻底失败而沦为什么也不是。

他认为,“天时地利人和”的言论已经被滥用,不断拖延拖累之下,导致承认统考继续沦为政治口号,注定没有突破翻身的机会。

郭大雄前晚在一酒家举办的乙巳年新春收工晚宴后,回应房屋及地方政府部长倪可敏所发出的“天时地利人和”论调时,这么说。

出席晚宴嘉宾包括马华元老拿督叶运福、马兰区会主席拿督斯里周良、关丹区会主席拿督斯里郑联科、巴耶勿刹区会主席冯运国市议员、北根区会主席陈镇全、英迪拉马哥打区会顾问拿督彭子明、妇女组主席拿督江瑞云、青年团团长李奕翰、副主席杨新煌、田顺发及中委代表陈拔钊等。

“出自《孟子》名言的‘天时地利人和’,指作战时出现自然气候条件、地理环境和人心所向三大因素,掌握先机即刻挥军动武,可掌握军事胜算。”

他指出,套用在争取统考运动的征途上,部长没有说明什么是“天时地利人和”,也没有订立具体时间表,让华社华教,留下疑问多过答案。

“华裔选民挥动洪荒之力,用尽95%的选票支持行动党入朝主政,火箭是团结政府最大政党,中文国际地位及经济魅力如日中天,政府拼命敲打‘团结昌明’治政品牌,这些时局演变是不是符合‘天时地利人和’?”

他说,如果具体时局被判定为不符合“天时地理人和”,代表华裔在朝主政的政党,应该具体说明到底发生什么事情,否则,人民只能广泛推论,是团结政府刻意阻挠,行动党换了位置也换了脑袋,在野时激情激化煽动,在朝珍惜官权俸禄,放弃了华社华教最关切的斗争目标。

他指出,从广大华裔的目光来看,统考运动已经来到“此时不做,什么时候再做?行动党不做,还有谁能做?“,不能以“天时地利人和”敷衍了事。郭大雄认为,如果更细腻解读“天时地利人和”,基本上不能完全套用在承认统考运动,毕竟,在现实情况下,它必定缺欠“人和”,不可能获得友族社会广泛认同,就好象“断肢法”不可能得到非穆斯林普遍支持响应。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