灼见

【灼见】印太经济框架下 中国东盟将更密切/魏开星

美国总统拜登的亚洲首秀,其重头戏是5月23日在日本东京宣布正式启动“印太经济框架”(IPEF)。除美国外,目前有日本、韩国、澳洲、纽西兰、印度、印尼、越南、马来西亚、新加坡、菲律宾、泰国及汶莱共13国参与,经济总量占全球GDP的四成。美国商务部长雷蒙多称,本次是美国在印太地区恢复经济领导地位的重要转捩点,为区内国家提供除中国以外的另一条出路。 

既然美方已经发出了挑战书,中方就会应战。那么,中国将如何应对中美在这一区域的“竞争”呢?笔者以为,千头万绪,中方还是会牵住中国与东盟关系这个“牛鼻子”。目前的印太经济框架13国中只有7国是东盟成员,柬埔寨、寮国及缅甸被排斥在外,美方明显在东盟内部分出“亲美”与“非亲美”两派。

中国会更呵护RCEP

根据美国官员表示,IPEF将专注深化美国与其亚洲伙伴在4大支柱上的合作,包括制定公平规则、确保供应链安全、推动洁净能源、减碳以及反贪腐。就“反贪腐”这一项就可圈可点,也令到这个看似纯粹经贸范畴的区域组织,露出了“意识形态”的狐狸尾巴。可以预见,只要印太经济框架仍由美方主导,柬埔寨、寮国及缅甸三国就不要想加入。

这样,若印太经济框架有机会在印太地区做大,就可能使得东盟出现离心甚至分裂的苗头。因此,这就是印太经济框架对东南亚区域的潜在伤害;同时也是印太经济框架的自带软肋。而这恰恰是中国迎战印太经济框架的突破口。 

那么,中方接下来会如何做呢?

第一,中国会更加小心翼翼地呵护及推动落实“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印太经济框架暂时未见任何双边及多边的关税优惠安排。若没有关税等优惠措施,那么这个框架几乎形同“空头支票”。

而中国主导的RCEP是个成熟的多边自贸协定,对15个成员国来说,将形成低关税、大量商品甚至是零关税的统一大市场。作为中国2020年的对外经贸两大成果之一,“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协定”正式签署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因另一成果——“中欧全面投资协定”遭欧洲议会暂停审批,中方将更加珍惜RCEP之来之不易;并视为对抗印太经济框架的抓手。

中国会在自身及协助其他成员国落实好RCEP,发挥带头及推动作用;至目前为止,成员国中只有印尼尚未交存核准书,这与印尼核准RCEP的过程看似冗长繁琐有关。事实上,印尼政府在推动国际贸易发展和RCEP核准方面还是非常积极的。因为推动RCEP早日生效对印尼的实际价值相当可观。早日完成相关程式,推动RCEP尽快落地能够更坚定印尼与亚太伙伴强化经贸关系的立场。

第二,持续深化中国东盟10+1机制。针对印太经济框架的关注重点,中方将更加重视中国东盟10+1机制及多边自贸区建设的升级版。东盟面临可能被边缘化及分裂的前景,中国将加大支持东盟力度,支持其在地区事务中发挥主导作用;中美在亚太地区的作为,如何看待及对待东盟作用是个试金石。

美方若试图以四国机制、美国、英国、澳洲军事联盟(AUKUS)等安全机制压迫及取代东盟在地区事务中的压舱石角色,最终东盟将选择靠拢中国而与美国等其他东盟外国家保持距离。 

做好一条河一条路

第三,中国将继续在“一条河”与“一条路”上大做文章。目前的印太经济框架13国中排除了东盟成员国的柬埔寨、寮国及缅甸,这可是美国留给中国的机会。中国不仅会与这三国更加深化关系,还会借此做好“一条河”与“一条路”的大文章。所谓“一条河”,就是指湄公河。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中方将坚持睦邻友好拓展务实合作,推动次区域发展繁荣,维护地区和平稳定;“一条路”,即中国与中南半岛、马来半岛的跨境铁路——泛亚铁路东南亚段。

目前中寮铁路已经贯通,接下来继续连接泰国、马来半岛及新加坡。只要互联互通变成现实化、网络化,产业链分工自然得以强化。中国与中南半岛、马来半岛的关系,不仅从地理上连成一片;届时,也将在人流、物流、资金流及信息流方面畅通无阻。

同时,中国会利用与缅甸现任政府的传统关系,克服缅甸国内政局不稳的弊端,令双边合作不受干扰并持续推进,保障印度洋方向的能源通道畅通。这样,不管美方如何折腾,中国凭借与东南亚陆地相连的地缘优势,发挥当地华人华侨爱国爱乡的人文优势,借助现代化的基建、交通网络,将中国与东南亚地区的陆地、半岛连成一片,也就占据了印太地区的半壁江山。

反应

 

灼见

【灼见】DeepSeek赢在格局/魏开星

自特朗普1.0时代开始,美国除了对中国展开贸易战之外,还在金融、网络、科技等领域对之“围追堵截”。

4年前,拜登上台后在对华科技战上更加变本加厉:筑起“小院高墙”,扬言“脱钩断链”,将上千家中国企业、科研单位及高校拉进“实体清单”,加以“制裁”。

美方的盘算是只要在关键设备、要害系统、重点软件对华“卡脖子”,中国的科技进步将被滞后与拖延,美国的科技霸主将高枕无忧。

中国科技对外“秀肌肉”

然而,6年多过去了,中国高科技非但没有被卡死,反而在越来越多的行业或全面或局部地追赶甚至超越对手。在出口新三样“电动汽车、光伏能源、锂电池”全面碾压西方世界之外,自2024年下半年开始,中国有意地向外披露了令世人惊讶的高科技成果。

比如,珠海航展中的机器狼、“虎鲸号”无人作战艇及“昊龙”货运航天飞机等等;又如,中国两大军工企业“成飞”与“沈飞”,都选择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缔造者之一毛泽东的诞辰12月26日,试飞各自的第六代战机;以至于美军驻太平洋司令破天荒地“屈尊降贵”,声称要与中国“和平相处”。再如,春晚上扭秧歌的机器人。

特朗普开启2.0时代,将“让美国再次伟大”的旗帜举得更高,将“美国优先”再次唱响,视象征第四次产业革命的人工智能(AI)竞争为国运之战(“星际之门”Stargate),以此维系美国科技霸权。正当此时,中国的一家仅为140人的小公司深度求索(DeepSeek)却给雄心勃勃的白宫、硅谷及华尔街泼了一大盆冷水,给中国人送上一份春节大礼包。

中美人工智能水平拉近

原来,这家公司只用了不到美国AI巨头一个高管年薪不到的训练费用,即推出与美国最牛的人工智能公司OpenAI水平相当的模型DeepSeek R1;而且还完全开源。对此,除了业内人士被惊掉下巴外,全球各地各种反应层出不穷,不足为奇。

笔者觉得DeepSeek除了在技术层面创新外,在道德范畴赢在格局与胸襟。后者是中国文化与中华文明普遍高于美式文化与西方文明的一个生动事例。

Meta的首席AI科学家Yann LeCun认为,DeepSeek事件不应被解读为“中国在AI领域超越美国”,而是“开源模型正在超越专有模型”。此种观点明显是“盲人摸象”、显然是为本国同行的失败开脱与辩解。

DeepSeek作为一家初创公司,为何有完全开源及几乎免费服务于各行各业的崇高境界?其背后是中国精神。因此,DeepSeek是典型的中国故事!

中华文明道德水准更高

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倡导和平、发展,互利双赢、和平共处,创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反对冷战思维、零和博弈、集团对抗;关于中美关系,中方强调不冲突、不对抗、合作共赢;中国倡导的一带一路也主张共商、共建、共享等等。深度求索AI模型的“完全开源”与服务全球的理念,与上述有异曲同工之妙;而名为OpenAI的公司恰恰不是Open的,而是闭源的。这与美国优先、白人至上、追求强权政治、称霸世界如出一辙。

有句话说得好:心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中国公司赢了美国同行,如同中国赢了美国一样,其格局高下立判。

我们经常说,贵为世界第一强国,美国怎么提不出“一带一路”的构想?是美国缺乏文化底蕴还是格局太小,相信两个因素都有。以至于,当中国提倡的“一带一路”广受欢迎时,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主要国家却展开抵制、唱衰、抹黑、诋毁、诬陷、破坏,无所不用其极。

眼看使出浑身解数,都无济于事时,拜登政府只好炮制美版的“香料之路”,设想与“一带一路”抗衡;不料,一场以巴战争令“香料之路”被扼杀在摇篮中。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