灼见

【灼见】台湾涉外弊端冰山一角/魏开星

中国国民党立委徐巧芯与台湾资深媒体人何启圣日前相续爆料,台当局援助巴拉圭用于改善当地土著家庭建造住房的200万美元基金,被巴国现任总统挪用至修理总统的飞机和直升机。

何启圣表示,自2018至2023年期间,当局向巴拉圭提供不可退还的1.5亿美元,以换取巴对台的持续支持;巴国政府却把改善人民生活的住屋经费,挪用至总统个人座机的维修上面,这部分已确定属实。这违背当初签署合约中的经费用途,对当地亟待援助的人民不甚公平,外交部有义务说明援助经费遭变更一事。

巴拉圭为台湾现有的17个邦交国之一,且为南美洲的唯一“友邦国”。

无独有偶。2023年8月中,台湾副总统赖清德出访巴拉圭期间会见“台巴科技大学”学生,却有网民爆料台巴科大为空壳学校。可见,台湾的“金钱外交”漏洞百出,百弊丛生。在蔡英文与赖清德即将交棒的前夕,台湾的涉外弊案接连被曝光,外界不禁关注在接下来赖清德执政的4年,台湾涉外工作将会是什么样的一种情形?

涉外弊案“一脉相承”

民进党执政下的台湾涉外工作被爆出丑闻、贪腐,蔡英文时期不是第一次也不会是最后一次。细究其历史脉络,这还是“传承”自李登辉时期的务实外交。而李登辉推动务实外交的目的是将两岸关系朝着“国与国”的定位发展。因此,李登辉既是台湾金钱外交鼻祖,又是将台独理念付诸行动的始作俑者。

李登辉的务实外交,萌芽于1989年7月台湾当局为推行“双重承认”大肆用金钱收买一些贫穷落后的小国;接着,李登辉以访问日本为目标,试图再次在无邦交国推动“元首外交”;然后,在“参与联合国”问题上,通过其邦交国直接向联大2758号决议挑战,要求检视该决议案。最后,加大固邦和拓邦力度,李登辉亲自上阵访问某些中美洲邦交国;同时,提高金钱外交筹码,以数亿美元与非洲、南太平洋和东欧某些国家“建、复交”。

陈水扁上台后,设立国务机要费, 从经费上保证金钱外交。也因此构成陈水扁众多贪腐案件中的最隐秘部分。由于暗箱操作,只有少数人知晓与经手,逃避监督,送出的金钱数额巨大且并无账目可查而死无对证。

陈水扁推行金钱外交,其目的还是搞一中一台,延续李登辉的“两国论”,将台独国际化,以谋取国际承认。九一一事件后,中美国际反恐合作在小布什时期成为中美关系的主流;而扁政府的台独路线遭美方斥为“麻烦制造者”,陈水扁本人因巨贪而锒铛入狱。

邦交国只看重台湾的钱

2016年蔡英文执政,不承认“九二共识”,两岸关系再陷低谷。台湾的邦交国从20多个,只剩下眼下的17个。这17个小国,之所以与台湾维持所谓的邦交关系,只有一个理由就是看重台湾当局的金钱援助。因为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的唯一代表,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已经是国际社会的普遍共识。

再过一个礼拜的时间,蔡英文就要下台了。据报道,她在下台前拟特赦陈水扁。若真的做了,难免会被人抨击民进党对贪腐的态度不是切割而是同流合污;民进党在野时标榜民主、自由、廉洁;并以此来攻击国民党的“黑金政治”;当民进党重新执政时,蔡政府一方面清算国民党的党产;另一方面自身却陷入贪腐泥淖中不能自拔。

赖清德将如何处置?

现如今,民进党的腐败从台湾传递到邦交国,传到了世界的其他地区。针对经援巴拉圭的200万美元被挪作他用案件,过几天就要上台的赖清德将如何处置?究竟台当局事前知不知晓?或者之前已经默认了?

对此,蔡英文当局及赖清德都要站出来讲清楚、说明白,给台湾民众予交代。否则,外界与岛内民众有理由相信,赖清德政府可能延续从李登辉到陈水扁,从陈水扁到蔡英文的涉外路线。

外交丑闻将贪腐转到外国,糟蹋了岛内民众的血汗钱;同时,还恶化了两岸关系。金钱外交为台独国际化铺路,为一中一台创造国际空间,与国际社会普遍认可的一中原则唱对台戏。相信类似巴拉圭200万美元的案件仅仅是冰山一角,因此,台湾的涉外弊案不仅是民进党腐败的一部分,还是挟洋自重的手段之一。

随着台湾外交空间的日益萎缩,岛内民众将更加警觉,执政当局的涉外丑闻将更多地曝露在光天化日之下。

反应

 

灼见

【灼见】人民币应对贸易战的利器?/魏开星

特朗普上台后,全世界都将面对美国加征关税的“割韭菜”,不管是盟友还是对手。

特朗普已经宣布自2月1日起要对邻国墨西哥、加拿大征收25%的关税。而在对中国一番示好(声称中美两国合作可解决世界上所有的问题、上台百日之内将与习近平见面、强调与习近平之间的“伟大私人关系”等等)之后,对中国加征关税立即被端上台面,从10%起跳,考虑自2月1日起。

人民币贬值是双面刃

应对美方再次挑起贸易战,中方相信有所准备,不至于像2018年那样仓促应战,措手不及,手忙脚乱。其中一招是以人民币适度贬值来应对关税升幅。应该说,人民币贬值也是一个双面刃,究竟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中国内地专家也存在争锋相对的观点。到底在现实条件下,将人民币贬至7.5元左右兑1美元,其对中国经济有利与不利的影响应怎么看?

首先是人民币再贬值作用有限。人民币在现有基础上再贬值的幅度已很有限,应对美国对中国出口的货物加征关税有一定的对冲作用,但是却呈现边际效用递减的效应。目前,人民币离岸价在香港市面上可兑换的是7.3元兑1美元。若按照外资投资银行的预测,人民币贬到7.5元兑1美元,也就还有2%左右的降幅。以2%的贬值幅度去对冲即使是10%的加征关税,尚且力度有限;何况特朗普心目中对华加征关税远不止10%。可见,中方欲以透过汇率变动来对付美方的关税策略,其胜算极小。

相反,按特朗普上一个任期的套路,美方在征收关税的同时,势必要求中国进口美国的产品,如农产品,像大豆、小麦等。这时,人民币加大贬值幅度,在进口三四千亿美元的美国货时,便要付出更多的美元。这是在中美贸易之间。

中国对其他主要贸易伙伴如东盟、欧盟等,因顺差较大且没有采用本币交换,人民币贬值对中方的出口能获取一些优势;但对于像俄罗斯、巴西等国,由于更多的是采取本币交换,人民币兑美元贬值就不起作用了。2024年,中俄贸易额将近2500亿美元,其中90%采取本币交换。

不利吸引外资

其次是人民币再贬值对吸引外资及对外投资不利。近年来,中国在吸引外国直接投资尤其是外资投入到资本市场上呈现下降态势,甚至还有外资撤资的现象。其中一个原因是人民币走贬,令到外资赚取人民币换成美元时汇率上损失不小。同样,当中国企业走出国门,出海到外国投资时,若人民币比价长期疲软,对外投资也十分不利。

中国人民银行在冠病疫情前常常将“人民币没有进一步贬值的基础”挂在嘴边,那时人民币兑美元在7算之内;而自2022年9月15日开始跌出7算至今已2年3个月有余了。因此,从这意义上说,人民币不能再大幅贬值了。

顺差过大不是好事

第三是以汇率优势去获取贸易好处将引发贸易伙伴的反弹。去年,中国的贸易顺差达到将近1兆美元,创下历史新高,引发西方舆论的强烈关注,声称这是二战后极少见的现象。事件必须引发中国的警觉,贸易不平衡将导致国际关系的紧张;顺差过大不是好事情,势必令到逆差国的不满。

历史与现实均告诉我们,贸易不平衡轻者被要求进行贸易谈判,重者引起贸易战甚至是战争。中方若在贸易强势的条件下,再以汇率获取贸易便利,实属不智,也不足取。

最后是长期走贬不利于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人民币国际化是个长期的过程,每走一步都很重要。荀子在《劝学篇》中说到:“不积硅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在中国经济实力已达“坐二望一”的阶段,其货币地位将相应地维持强势,而不能因一时一事而令货币长期走弱;何况,人民币将在国际货币基金及金砖国家去美元化中扮演越来越吃重的角色。为此,人民币在现时情况下,不宜过度走贬。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