灼见

【灼见】团结政府的去风险化/骆志辉

“风险管理”的首要目的,是要降低即将面对的风险及其潜在的影响,但要完全消除风险是不可能的,因此,大家就想办法通过采取某些措施来减轻风险的影响,这是“去风险化”(De-Risking)概念的起源。

在管理学上,去风险化代表是一种保守、墨守成规、没有进取心的一种行为,但如果能够强化本身长处与优势,它也可被视为是一种冒险创新的行为。

事实也一再证明,无论个人、企业乃至于国家,唯有冒险创新,风险越高,成就也会越大。放眼当今世界强国,每个都是当初坚持冒险创新精神,而造就今天的成就。

大马政治体系一直都是以“政党政治”为主,而且经纬分明,不管如何结盟,一方是白,另一方就是黑。 

今天执政一方为团结政府,反方为国盟,其余没有加盟的小党和以独立身分参政者,在大马政坛根本很难取得一席之地。

团结政府执政7个多月,制度改革缓慢,主要受限于为维护团结形象,而瓜分重要阁员职位,放弃唯才是用,给人“童子军”治国的印象;同时,为组成政府而纳入不同价值观的政党,更突显了其内部的纷扰不断涌现。

多重管道风险管控

不久将迎来6州选举,团结政府为了赢得州选,进行多重管道的风险管控,清楚看到团结政府的基本诉求是宗教与多元,而国盟则偏重于宗教与种族。 

从最近政治人物的发言表现,不难发现团结政府正忙着管控风险,然而国盟却是气定神闲、守株待兔,制造课题吸引眼球占据上风。

团结政府面对的风险,是不能丢失固有的3州的政权,以及如何面对日益严重的宗教种族极端言论、如何深化改革议程、创造多元社会特质等。

令人讶异的是,团结政府一连串的行为,明显地放弃了它惯用的右手反拍,连环扣杀本领,反而采用耗时费力、网前挑球诱敌的打法;加上初次搭配,默契存疑,动作僵硬的伙伴,这恐怕与去风险化根本扯不上关系,反而可能是希盟诸公认为是冒险创新的奇兵战术。

不管是为了顾全大局还是顺应潮流,恐怕“过度倾斜,容易跌倒”。让人疑惑的是,去讨好保守极端,真的会鱼与熊掌兼得?还是顺得哥情失嫂意?

重大事件如政治人物公然违反大马联邦宪法,挑战民族人权、教育平等、宗教自由等课题,小事如强加“圣洁生活概念”予人民身上,包括禁赌禁烟、禁酒禁娼(贪污滥权不算)、规范演唱会及衣装穿着,灌输彩虹恐惧症,现在就连申遗也要按照种族比例来认定,而否定物以稀为贵原则。

坚持政党本身价值

无法迅速果断反应,反而一副不置可否的态度,无疑增加了对方的气焰。对一直追随宗教开明、多元政治及中庸路线的选民而言,这无疑是一项重大打击。

去风险化与搞政治一样,讲求布局,要累积信任度和影响力,日积月累才能开花结果,不可能一蹴而就。坚持政党本身价值,不做闻风起舞之事,不要得陇又望蜀,就会当下娑婆即是乐土。

我的看法可能会招惹希盟铁杆粉丝的不满,我只是尽我能力有所本地去收集事实,对缺乏事实部分去做逻辑推论而已。

无论是“含泪投票”或是“策略性投票”,大马政治会走向保守还是会更保守,6州州选将决定一切。

反应

 

言论

优柔寡断·魄力尽失/林志斌

掐指一算,团结政府任期也已将近一半,可举着改革旗号上台执政的这个政府,在财政改革中依然举步维艰。

像农历新年期间,政府原本打算开始不再于佳节期间给予大道路费减免的优惠,但在民意压力下,最终只能半妥协地,给了一个半价优惠。

可实际上这应该是团结政府2022年上台之后,2023年就该斩钉截铁实施的举措。但在优柔寡断,过于担心每一步棋会激起反弹之下,最终拖到了今天。

其他财务上的改革,例如燃油补贴机制,也还是处于只闻楼梯响的阶段,一年复一年地拖延下去。

催生民粹赤字走高

虽然这会让人民荷包更收紧一点,但我一直认为,政府在管理财务的时候,不应该过于着重在终端给予人民太多消费补贴。对于人民而言,这不仅仅形成财务上的依赖,更糟糕的是,这让人民失去了对所谓“市价”的理解,以及催生出民粹。

而更重要的是,这些补贴并不是“免费”的。我们需要了解到,当政府多出了这样一项“民粹”开销,就需要从其他地方找钱来填补,或是继续让财政赤字持续走高。

看得出那个高喊改革旗号改朝换代上台的政府,已经了解到长时间的民粹式补贴和负责任财政政策是相违背的,所以这几年来一直在不断重提需要减少补贴。但是任期来到第3年,除了针对性柴油补贴去年终于落实之外,其他多数关键的财务整顿政策,却都一拖再拖。

这一再凸显了当今政府对财政改革的决心并不太足够。

我在之前的评论也说过,对于新任政府而言,最适合大刀阔斧推动改革议程的,是在方才执政的前2年。这个时候,挟着刚刚获得人民的信任和委托,更能快速推动新政。

避免阵痛期延至大选

而新的改革措施往往会带来阵痛,尤其对旧有政策的既得利益者来说。政府需要避免这种阵痛期延续到下一届的大选,才能让新政最终惠及社稷家国。

而如今,政府任期已经过半,新政却还在酝酿期。很快地,选票压力就已经来临,优柔寡断的经济改革,很快就需要被快速有效的民粹政策给取代。

这个优柔寡断,也成为了团结政府应对经济议题的一大缩影。现当下的国际政经局势快速变化,小至大道过路费免费议题,大至如何应对美国接连推出的芯片限制令和关税,目前政府都没让人看出有解决这些问题的魄力。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