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灼见】国泰民安vs民主自由/黄金祥

中元节将至,往年的这个时候,街边总是挂满七彩旌旗,上面多半写着:国泰民安、风调雨顺、生意兴隆、财源广进……等等,都是信众虔诚的祈求。
这些祈福标语,恰恰是千百年来中华民族给人的印象:一个个安分守己、兢兢业业的“顺民”。老百姓最大的要求,就是安居乐业、衣食无忧。不论统治者是谁,只要能给人民一个太平日子,大家可以安安稳稳地过活,就不会有人想要作乱。
民安,则国泰。所以,中国历史上,只有在面对苛政、暴政,老百姓被搞得家破人亡、民不聊生的绝境下,才会“官逼民反”,和造反者一同对抗官兵。
如今,以现代人的角度看,或许有人会问:为什么历史上的农民起义,从来没有打着捍卫“民主选举、言论自由、平等人权”的口号?是不是说,中华民族的意识里,缺乏民主精神?还是中华文化,从来都不在乎人权与言论自由?
在西方的刻板印象里,中国人仍旧是落后、不自主的族群。他们像蝼蚁般活在共产的铁幕下,没有民主选举、人权被打压、新闻与言论受钳制。
这种把想象当事实的偏见,是旧冷战思维的延续。当年苏共被斗垮后,欧美成了“胜利”的一方,骄傲且自满。从此,西方的民主制度和资本主义,似乎成了普世追求进步的唯一途径。
疫情造就百年变局
然而,一场席卷全球的冠病疫情,意外造就中国“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在抗疫的优异表现,让世界看到一个古老大国的崭新魄力。中国的“顺民”,全面配合封城、普筛、戴口罩、打疫苗等防疫措施,让疫情迅速得到控制。
反观欧美先进国,抗疫过程荒腔走板,染疫和死亡人数居全球最高,政治领袖和人民不同调,至今许多人还为了拒绝戴口罩或打疫苗上街游行示威。种种的反智、反科学行为,让世人看到个人与自由主义泛滥的祸害,也让政府的无能在世人面前一览无遗。
纵容民粹自食恶果
同时,特朗普大肆炒作民粹,造成国民分裂;国会山庄被示威者攻占,有逾半选民不承认拜登的胜选成绩……民主灯塔成了民主笑话,也成了美国独立两百多年来最不堪的污点。
显然,票选制度和资本主义的结合,是导致民粹政治盛行的必然恶果。这情形不但在美国上演,欧洲、台湾、以至大马,也一样难逃劫数。
美国的高官部长,常因为婚外情或者说了什么政治不正确的话而被迫下台。但是,美国政府防疫失败,迄今死了超过60万人,却没有任何一个高官负责下台。英国、法国、台湾、大马等,标榜民主人权的国家和地区也无一例外。
反而,在西方人眼中最没有民主人权的中国,单是湖北一省,就有超过3000名官员,因为防疫不力而被追责、革职、降职。
如果民主政治的结果,是犯错官员不需要对人民负责,那么,民主的意义何在?
这就难怪,为何大马政治会陷入目前这种混乱、荒诞的局面。因为,投票日一过,人民就无法作主,他们的选票早已被无良政客兑换成跳槽的筹码,待价而沽。自以为能够作主的人民,全都束手无策。
这不由让我深思,广大人民到底是追求一个形式上的民主制度,还是实际到位的良政?我们真的需要一个可以上街臭骂国家领袖、然后却什么也改变不了的言论自由?还是一个真正能够广纳民意的制度?一个能够下情上达的管道?
人民要的,是能够放纵自我、不戴口罩的权利?还是一个有强大执行力,能够保护人民免于死亡恐惧的政府?
最终,老百姓真正需要的,是民主自由?还是国泰民安?追根究底,民主自由的终极目的,难道不正是为了国泰民安吗?
就像穿衣吃饭,有些人觉得西装大衣、西餐牛扒是“高大上”;有些人则觉得棉衣舒服,中餐好吃。实际上,不论中西,最重要穿得暖、吃得饱。
本地一些学者和社运人士过于迷信西方民主制度,往往把西方的那一套当作是解决一切民生问题的灵丹妙药。殊不知,西方社会深受民粹政治之害,却也无法自我纠正,只能眼巴巴看着民主的铁达尼号继续航向冰山。
能给安稳就是良政
人民追求的是结果,是良好施政,是安居乐业,是三餐温饱。这是中华民族,也包括亚洲多数人民,最实事求是的祈愿和向往。
不论是西方的票选制度,或是类似新加坡的精英管理,或者中国的中央集权制,只要能够带给老百姓好日子,就是好政治。不论白猫黑猫,会捉老鼠的就是好猫。邓小平的至理名言,今天依然颠扑不破。
因此,有远见的政治工作者,视线必须穿越政治制度的高墙,去探索和理解百姓真正的需求。现代政治制度还有很长的演变和完善过程,但老百姓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却是永恒不变的。
唯有当“民主自由”是通往“国泰民安”的道路上,政治改革才有意义,才是国家之福,人民之福。
或许,到了那一天,中元节的祈福标语,会有不一样的内容。
【灼见】弹劾尹锡悦:法赢民失/陈文坪
韩国总统尹锡悦遭宪法法院弹劾,这是民主国度司法独立的一大体现,也是司法在国家或社会动荡中起着稳定作用的不二法门。
4月4日,韩国宪法法院8名法官在关键争议点上无异议,全票通过罢免,一致通过对总统尹锡悦弹劾案,正式宣布尹锡悦因发布“紧急戒严令”而被罢免。
法官宣判时说明尹锡悦去年12月任意宣布戒严,是缺乏正当程序和法律依据的,由此构成严重违宪违法行为。
作为民选总统的尹锡悦,在韩国近40年的民主化进程中,受益于民主制度与选举而当选总统。在执政不利后,采取戒严这一非民主、独裁手段,不但令人民反感,国际观感也难看。
回顾过去,尹锡悦12月3日深夜无预警发布紧急戒严令,动用军队封锁国会大厦,引发社会震荡,韩元也迅速急跌。
发布戒严令亵渎民主
韩国国会190名议员不顾个人安危,反对尹锡悦发布的戒严令,决心捍卫民主,有的爬墙进入国会大厦,并于12月4日凌晨1时零1分通过要求解除紧急戒严令的决议案。
其实,不仅反对党议员反对戒严令,连执政党议员也不赞成戒严。尹锡悦受形势所逼,于凌晨5时许宣布解除紧急戒严令。正因如此,就有了后续发起对总统滥权违宪的弹劾案。
尹锡悦曾任韩国检察总长,在长达26年的检察官生涯中,他曾主导多起广受关注的大事件调查,因不畏强权、行事风格果敢,被民众称为“铁面检察官”。
他也是韩国直选总统以来,第一位没有国会议政经历的总统,这位政治素人,从政仅8个多月就赢得人生第一场公职选举,坐上总统宝座。
然而,韩国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就民主化,总统直选不知经过几次,尹锡悦也是民主选举的获胜者。讽刺的是民选总统者却想采取戒严令来维持秩序,不但是最大的败笔,更是对民主的亵渎、对宪法的鄙视。
军事管制在民主社会已经被人民所抵制,尹锡悦这位民选总统却走回老路,被弹劾下台是咎由自取。失去豁免权的他,被法律制裁也是不远了。
不过,民主、司法虽然是胜利的一面,但人民却是失利的一方。支持与反对弹劾的选民都举行大规模示威抗议活动,甚至出现对峙局面,让维安的警察疲于奔命,消耗大量的社会资源。
互不信任加大社会裂痕
弹劾案虽经过司法程序,但支持与反对的一方都不时向司法施压,加大社会的裂痕,进一步扩大双方之间的互不信任,对国家稳定产生不利影响。
而互不信任恰恰是社会裂痕最难以弥合的关键因素。如国家的发展、政府的施政、社会的稳定,都离不开全体人民的支持与参与。
如果支持者与反对者都互不妥协,那政府的施政将难以获得支持。而这次的弹劾案让韩国社会陷入更加分裂的局面。
随着弹劾案的通过,在接下来的60天内,韩国将选出新总统。无论是谁当选总统,都必须放弃民粹主义思潮,弥合社会裂痕,强化人民之间的互信。这也是当政者的要务。只有这样,才能造福人民、造福东亚地区,并为亚洲创造一个更和谐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