灼见

【灼见】多维度看中共三中全会/魏开星

7月18日,中国新华社发布中共第二十届三次全体会议公报。本次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次日,中国官方组织专家对会议展开长达数小时的解读。

如何看待此次会议及其影响?笔者提供如下几个维度。

纵向:回看1978年三中全会

1978年底召开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对中国及世界影响深远。它开启了将中国这艘大船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坚持无产阶级专政为主的意识形态,逐步扭转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新航程上来,坚持实践是检验整理的唯一标准,及其之后的坚持“一个中心”(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两个基本点”(即坚持4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等等方针政策;为中国的改革开放敞开一扇大门;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及世界的命运。

时隔45年之后,中共第二十届三中全会是否仍然具备如此重大的意义,要看本次全会所订立的进一步改革开放任务,能否如期在2029年前完成,及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能否圆满达成。

45年后的今天,中国所面临的内外形势比45年前更加严峻与恶劣。国际形势正处于变乱交织的百年不遇之大变局,中国所处的外部环境由于遭到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围堵而变得异常险恶;对内经济增长面临更加复杂的制约因素,提振内需,产业升级,发展新质生产力等高质量发展面临不少困难与挑战;世界正面临第四次产业革命的前夜。前3次产业革命,中国擦肩而过;这一次再也不能失之交臂。中共第二十届三中全会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为中国的未来航程掌舵与领航。

横向:平视世界头号强国

当中国的国民生产总值位居全球第二,其总量达到美国的七成左右时,当今世界老大便启动实施对老二的打压;中美关系也因此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美国视中国为最大的战略竞争对手,从而中美展开全面的竞争与博弈。自特朗普入主白宫,直到目前的拜登政府,美国的对外工作主要围绕围堵中国而展开,小院高墙、编织各种小圈子、对华展开贸易战、科技战及金融战,国家安全武器化,挑动周边国家与中国叫板等等轮番上演。

面对2024年的美国总统换届选举,卷土重来的前总统特朗普代表共和党再次披挂上阵,挑选新一代民粹代表万斯为竞选副手搭档,重新祭起保护主义、单边主义及美国优先的大旗,将美国衰落尤其是产业空心化甩锅中国,指责中国占了美国的便宜,导致美国“铁锈带”的“乡下人”陷入窘迫的生活。曾经以自由贸易、全球化为标榜的美国,如今却走到了反面。

此时此刻,中共三中全会仍然高举改革开放旗帜,强调以开放促改革,在扩大国际合作中提高开放能力,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等等,向世界发出强有力的声音。

中共三中全会所展示的精神,俨然与当今世界头号霸权主义国家唱对台戏;大有引领“全球南方”与西方国家分庭抗礼的气概。这就是中美所展现出的两种境界、两种格局及两个方向。世界将向何处去?中美两强的竞争与博弈的结果,将深刻影响着全人类的未来命运。两条道路究竟孰优孰劣,5年后即2029年就能初见分晓!

侧向:前苏联的前车之鉴

美国等西方国家在面对崛起的中国,冷战思维沉渣泛起,重回阵营对抗的老路,沉溺于零和博弈。西方的惯性言行之所以表现为冷战的阴魂不散,到底还是他们着迷于曾经拖垮了前苏联,取得冷战的完胜。面对西方的故伎重演,中共从苏联解体中汲取深刻的教训。其中最主要的表现在经济领域摒弃苏联式计划经济的僵硬体制,代之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将市场经济写入中共文件,始于邓小平时代;邓之后的中共领导均延续、完善有关论述,并成为指导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政策。

自中共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曾强调“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分配中的决定性作用”;此次公报对此措辞略加修改,指出“必须更好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创造更加公平、更有活力的市场环境,实现资源分配效率最优化和效益最大化”。这既符合中国的实际国情,又是对前苏联式僵化经济体制的拨乱反正。以此避免在经济领域同西方国家竞争中丧失优势。

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发挥市场的高效率,在效率与公平之间谋求动态平衡,这就是中国体制的优势。以此构成同西方国家展开竞争的底气与自信。

反应

 

灼见

【灼见】人民币应对贸易战的利器?/魏开星

特朗普上台后,全世界都将面对美国加征关税的“割韭菜”,不管是盟友还是对手。

特朗普已经宣布自2月1日起要对邻国墨西哥、加拿大征收25%的关税。而在对中国一番示好(声称中美两国合作可解决世界上所有的问题、上台百日之内将与习近平见面、强调与习近平之间的“伟大私人关系”等等)之后,对中国加征关税立即被端上台面,从10%起跳,考虑自2月1日起。

人民币贬值是双面刃

应对美方再次挑起贸易战,中方相信有所准备,不至于像2018年那样仓促应战,措手不及,手忙脚乱。其中一招是以人民币适度贬值来应对关税升幅。应该说,人民币贬值也是一个双面刃,究竟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中国内地专家也存在争锋相对的观点。到底在现实条件下,将人民币贬至7.5元左右兑1美元,其对中国经济有利与不利的影响应怎么看?

首先是人民币再贬值作用有限。人民币在现有基础上再贬值的幅度已很有限,应对美国对中国出口的货物加征关税有一定的对冲作用,但是却呈现边际效用递减的效应。目前,人民币离岸价在香港市面上可兑换的是7.3元兑1美元。若按照外资投资银行的预测,人民币贬到7.5元兑1美元,也就还有2%左右的降幅。以2%的贬值幅度去对冲即使是10%的加征关税,尚且力度有限;何况特朗普心目中对华加征关税远不止10%。可见,中方欲以透过汇率变动来对付美方的关税策略,其胜算极小。

相反,按特朗普上一个任期的套路,美方在征收关税的同时,势必要求中国进口美国的产品,如农产品,像大豆、小麦等。这时,人民币加大贬值幅度,在进口三四千亿美元的美国货时,便要付出更多的美元。这是在中美贸易之间。

中国对其他主要贸易伙伴如东盟、欧盟等,因顺差较大且没有采用本币交换,人民币贬值对中方的出口能获取一些优势;但对于像俄罗斯、巴西等国,由于更多的是采取本币交换,人民币兑美元贬值就不起作用了。2024年,中俄贸易额将近2500亿美元,其中90%采取本币交换。

不利吸引外资

其次是人民币再贬值对吸引外资及对外投资不利。近年来,中国在吸引外国直接投资尤其是外资投入到资本市场上呈现下降态势,甚至还有外资撤资的现象。其中一个原因是人民币走贬,令到外资赚取人民币换成美元时汇率上损失不小。同样,当中国企业走出国门,出海到外国投资时,若人民币比价长期疲软,对外投资也十分不利。

中国人民银行在冠病疫情前常常将“人民币没有进一步贬值的基础”挂在嘴边,那时人民币兑美元在7算之内;而自2022年9月15日开始跌出7算至今已2年3个月有余了。因此,从这意义上说,人民币不能再大幅贬值了。

顺差过大不是好事

第三是以汇率优势去获取贸易好处将引发贸易伙伴的反弹。去年,中国的贸易顺差达到将近1兆美元,创下历史新高,引发西方舆论的强烈关注,声称这是二战后极少见的现象。事件必须引发中国的警觉,贸易不平衡将导致国际关系的紧张;顺差过大不是好事情,势必令到逆差国的不满。

历史与现实均告诉我们,贸易不平衡轻者被要求进行贸易谈判,重者引起贸易战甚至是战争。中方若在贸易强势的条件下,再以汇率获取贸易便利,实属不智,也不足取。

最后是长期走贬不利于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人民币国际化是个长期的过程,每走一步都很重要。荀子在《劝学篇》中说到:“不积硅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在中国经济实力已达“坐二望一”的阶段,其货币地位将相应地维持强势,而不能因一时一事而令货币长期走弱;何况,人民币将在国际货币基金及金砖国家去美元化中扮演越来越吃重的角色。为此,人民币在现时情况下,不宜过度走贬。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