灼见

【灼见】大娘走后欧洲失魂/蔡元评

法国总统选举,第二轮投票,马克龙以58%比42%得票率击败勒庞连任,令担忧极右翼势力坐大者舒了一口气。马克龙5年前以66%比34%的绝对实力碾压勒庞,今年此消彼长,显示了民心异动。

本届法国大选凸显一个现实:政治民粹化,极端政党崛起。目前,西方国家都面临这种大势,选举得票率折射社会阶层、群体、族裔的利益冲突不断加剧,法国情况尤其突出。

欧风美雨剧变在即

美欧政局弥漫着一股民粹气压,各种激进主张不断翻滚;一到选举,这种张力就上膛。最明显的,是当年特朗普异军突起,昂然入主白宫。如今他虽下台了,但千万勿低估此人,来年大选,他仍然有机会重作冯妇,叱咤风云!就连欧洲比较扎实的国家,例如瑞典、丹麦与德国,民粹政客也哓哓不休。

经济议题是导火线。欧盟成员中,财务状况远不及北欧的南欧国家希腊、意大利与西班牙载浮载沉,处处是矛盾。希腊财务危机经欧盟救活后,由极左的政党主政。意大利认为欧盟不公道,激进的“北方联盟”力主步英国后尘脱欧。著名的西班牙足球巴塞罗那所在的加泰罗尼亚地区一直闹独立,不承认是西班牙人,而且特高的生产总值,使加泰罗尼亚不愿与其他西班牙地区分摊税收,独立会更有出路。

希腊、意大利和西班牙同时是欧盟与欧元区的双重成员,国内的法规与财政受“盟主”节制,若出现哗变,或愤然出走,对欧洲统一的版图必然会撂下一个大窟窿,情况比英国脱欧更严重。

俄乌战争加速欧洲剧变,民粹高飙,挑战传统政治。德国的默克尔在位时,中流砥柱,其势巍巍;可是她交棒后,众生诺诺,后续无人,欧盟失魂!

民粹主义热流滚滚

民粹主义上升,成为普世的一股热流,一种应景的政治手段。民粹又称平民主义,其运作方式是把普罗大众的思维当作轴心,鼓动激进的政治改革。民粹主义彻底否定政治精英创制的体制,否定精英在历史轮转中的起承贡献;而以全民公决、发动群众街头抗争达其目的。中国当年的“文化大革命”、台湾学生占领立法院表示“公民不服从”、香港暴民在街头风风火火高举星条旗说是民主运动,都是著名的民粹档案。

民粹泛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政客争权夺利外,在西方国家,主要的原因是中产阶级萎缩、贫富分化加剧;一些人痛恨现有的经济体制,认为它让富人更富、穷人更穷;其二,是外国移民与难民抢走饭碗。带有种族色彩的民粹主义即使在西方发达国家也响彻云霄。特朗普在美墨边境筑高墙、德国排外的煽动性言论此起彼落、法国极右的勒庞排斥中东难民,都是鲜明的例子。

没有核心价值的民粹,像旋风般,有时成为左翼的开路工具,有时成为右翼的把手。

左翼和右翼是一些政治信仰者的专有名词,本质上,两者是对立的。左翼(或称左派)的特征是“开放”,例如:自由、平等、博爱、权利、前进、革新、国际化。右翼(右派)的倾向是“守则”,例如:权威、阶级、秩序、传统、联动、国族主义。左翼与右翼因时因地有不同的意义。一开始,在法国大革命时期,左翼是指在议会中坐在左侧,反对君主体制,支持激进改革的议员;右翼指坐在右侧,支持旧制度的君主主义者。

日益复杂的西方政治,提供了许多空间让左翼与右翼以极端的民粹议题游走其间。马克龙中间靠左的路线胜出,好不容易让美欧舒了一口气!

2021年12月,默克尔卸任。这位西方世界最巍峨的政治家,无数次迎向逆风,走在时代的前头。执政的16年,一直领航欧洲政局,把欧盟塑造为个性鲜明、步调一致的政治实体。默克尔带领德国乃至于欧盟克服国际金融、欧债、难民和冠病等危机;也抵住民粹主义的声浪,慨然的对中东难民开放边界。在国际舞台上,她积极倡导多边主义,提倡对华友好合作,推动俄欧峰会;顶住美国压力与俄罗斯共建北溪管道,不向霸气的特朗普低头。

默克尔的人格特质——果断、勇气、胸襟、视野、手腕,使她脱颖而出。可惜的是默克尔时代结束后,后继无人,象征欧洲一体化的欧盟摇摇欲坠。俄乌爆发战事后,美国介入,民粹复活、左翼和右翼各起炉灶,欧洲生乱,有如第二个中东!

天下无不散之筵席。人,是总要走的,茶,是总要凉的。古代筵和席是两个词,席是用竹子编织用来坐卧的用具,在重大聚会时同时铺两层席子,下面的一层大一些叫筵,上面的较小叫席。筵和席用久了因磨损就松散不能再用。出人意外的,是欧洲筵席就这么快的破损。

大娘走了,欧洲失魂;西方的民主政治可要认真的思索,如何使筵席永续接驳!

反应

 

名人专栏

默克尔菱形手势 你适合吗?/陈丽卿

光看这张照片,你是否可以猜到这双手的主人是谁?没错,照片中的人正是德国前总理默克尔(Angela Merkel)。

此尖塔形手势,又被称为“默克尔菱形”(Merkel-Raute),可能是有史以来最知名的手势,其家喻户晓的程度不仅让默克尔在竞选海报上不必露脸,只需露出一双手就能达到宣传效果,在维基百科上拥有专属独立辞条,甚至在网路社群中也有属于它的表情符号(Emoticon)“<>”。

权威/险棋?

除了默克尔之外,相信你一定也看过其他人使用这个手势,或是自己也曾经用过。就拿2021年德国大选来举例吧!3位分属不同党派的未来总理人选,在面对媒体时都曾摆出这个招牌手势,包含当时呼声最高的候选人之一肖尔茨(Olaf Scholz),虽然来自与默克尔不同的党派(德国社民党,Social Democratic Party,SPD),也在媒体前摆出默克尔的招牌手势。

然而,尖塔式手势究竟带有什么意涵?它真的适合所有领导者吗?

答案是,就如同所有的形象策略,不论再好的服装、再好的风范、再好的表达方式,都无法套用到所有人身上,而需要因时、因人、因地制宜。让我们回到尖塔式手势的本质——它是一个极具信心、胸有成竹的手势,能也够让你立即呈现出强大的权威与菁英感,然而对领导者来说却是一着“险棋”。

原因有二:

首先,若本人尚未建立起足够的权威——包括身分地位的权威,与专业的权威, ——是撑不起这个手势的。

如果本身权威感与自信心不足,眼神、表情与说话内容也尚未达到全然的笃定自信,此时硬套上尖塔式手势,只会显得匠气,让你的自信像是“演”出来的。

第二,由于此手势带有“优越感”,因此摆出此手势时,有时会产生“上对下”,甚至高傲自负的感受。

所以,你需要格外留意身处的场合与想传递的讯息,例如当你面对比自己弱势的一方,并希望传递出尊重、平等、温暖、亲切、谦逊、内敛的感受时,请避免使用此手势。

错误示范:

希拉里克林顿(Hillary Clinton)就曾经发生过这么一段故事。当时的她到非洲访问,在一群非洲孩子面前摆出了尖塔式手势,其身影被镜头捕捉了下来,其后遭受批评,被认为态度骄傲、高高在上,没有慈悲的善意。

在拙作《魅力领导学》书中,我也提过一位学员的案例。这位企业家是尖塔式手势的爱用者,然而身材魁武、长相气势十足的他,对自己的期待是“亲切感”,因此我建议:由于“尖塔式手势”对传递出亲切温暖的感受并无助益,再加上他的个人风格,可能还会让人对他产生“高不可攀”、“生人勿近”的联想,还是少用为上。

侦探手势?

当时他问我,谁适合尖塔式手势?

我心中浮现的是影集《新世纪福尔摩斯·Sherlock》主角夏洛克(班尼迪克康伯巴奇Benedict Cumberbatch饰)的影子。剧中,这位天才侦探坐在沙发上思考时,就常摆出这个手势,实在是一点也不谦逊、一点也不亲切,但却着实呈现出了他高傲自负的个性与胸有成竹的自信,不是吗?

形象策略没有好与坏,端看谁来用?怎么用?用在哪里?千万不要看到某一个形象策略受欢迎,就直接套用在自己身上,以免弄巧成拙!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