灼见

【灼见】安华既不反美也不亲华/谢诗坚博士

在2月25日,首相拿督斯里安华接受英国《金融时报》等媒体访问时,突显了两个大问题:其一是自安华上台以来,美方认为他的路线是比较亲中的;尤其是美国副总统贺锦丽在去年9月出席在雅加达举行的东盟峰会时,也认为安华是比较倾向北京的。

其二是西方舆论散播的“恐华症”,企图影响东南亚国家和人民对中国的恐惧,进而可能挑起反华情绪。

就我们看来,这两种意见都是片面和不公正的,只会导致国与国、民与民之间的冲突与失和。

其实安华一向来不是反中派,也没有记录显示安华亲中。反之,安华在早期当政时是比较偏向美国的。例如在1998年出事前,安华以副首相身分访美时受到17响礼炮的欢迎,而据说引发时任首相敦马哈迪医生的不悦。从那个时候开始,包括安华出事后(1998年9月),美国总统克林顿访马时,也表示支持安华的“改革”(Reformasi)。

尽管如此,安华还是逃不过接下来的厄运,包括被控滥权和鸡奸罪而被送入监狱,直到2004年才恢复自由身,而后再度中选国会议员,但在2015年时又二度犯案再判监,直到2018年希盟上台,在最高元首特赦下,才重获自由。

恢复自由身的安华,再借参加波德申补选而胜出。精神抖擞地准备及早接班,但就是碰上马哈迪的不放手,结果希盟在2020年的“喜来登政变”中被推翻了。

我们姑且从马哈迪年代到安华拜相之日算起的前后40年,了解我国对中国的态度以及中国对我国的政治期望演绎过程。

马中维持友好关系

当1981年马哈迪拜相后,他是按照传统的路线与中国友好往来,但也没有特别表现出对中国的偏爱。反倒是中国方面对我国的期望很高,一方面要确保马六甲海峡通道的安全,因为中国的石油有90%是从中东及美洲等地通过马六甲海峡再转入南中国海,而进口到中国,容不得有任何闪失。只要马来西亚立场坚定,就能确保中国的石油和天然气的输送顺畅无阻,所以维护马六甲海峡及南中国海的安全是中国当务之急。

正是因为我国的地理位置的奇特,它成了东南亚区域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除了不能与其他国家为敌外,也不能结帮立派。因此当第二任首相敦拉萨于1971年任相时,他就提出马六甲海峡列为中立、和平与无核地带。美国在接受的同时,也符合中国的立场。马来西亚正是打着中立的旗帜而与各国友好往来,包括在1972年与苏联等国建交,又于1974年与中国建交,证明马来西亚的政策独立自主。

所有这一切的改变,当然与时任美国总统尼克逊于1972年访华有关,也大大地扭转了世界的秩序。

在中美关系有所缓解后,接下来的首相敦胡先翁、马哈迪、敦阿都拉、拿督斯里纳吉及丹斯里慕尤丁先后上台;尤其是马哈迪在位22年见证了马中在变化中保持平衡关系。

2022年的数据显示,马中进出口总额达2035.9亿美元,其中出口占937.1亿美元,进口占1098.8亿美元。它已经连续15年成为东盟国家最大的贸易国。

在这方面,中国主要向马来西亚进口集成电路、原油、沥青混合物、石油气、半导体器件及装置等部件。虽然在2023年,安华访华会晤习近平主席后,获悉此次签约总计1700亿令吉的订单,显示两国经贸关系再进一步。如果有超过90%一一落实,那将是我国最大的期望。不过这个纪录也不是安华所创的,而是历来的良好贸易关系造就了马中在经济上的相互依赖。

西方媒体无中生有

在现实中东南亚的人民都没有“恐华症”,因此西方媒体所宣传的“狼来了”可以归纳为无中生有,自己吓自己。正如安华所说的,马来西亚是中国的最大伙伴,为何要与中国争吵?显然他并不认同这种偏见。

美国对中国的恐惧是媒体宣传的效果,大意是指崛起后的中国将一枝独秀成为强大的国家(比美国还强大),而且这个国家是属于社会主义体制,与资本主义体制格格不入,因此,必须在它成长之前将之扼杀在摇篮中。这就是西方对中国的担心和恐惧。

总而言之,在外人看来,安华对中国的立场是比较模糊的。因此,在恢复隆新高铁及铺设海底气油管方面,也是对安华的考验。

反应

 

东海岸

D级政府表现令人失望 黄达柱:政纲国策须提升

(关丹21日讯)彭亨官委州议员拿督黄达柱认为;净选盟综合打分5名首相的治政表现,首相安华排名第3,排在依斯迈沙比里及敦马迪之后,已经羞辱打脸希盟政府,尤其是数名喜欢吹捧美化政府政绩的内阁阁员。

针对净选盟针就过去15年来,历任首相的政绩表现,评估安华得分”D”级或不及格,也是马华全国中委兼淡马鲁区会主席的黄氏续指出;净选盟的打分标准,只概括选举改革,制度改革以及公民权利三大专题领域,并没有包括经济管理,种族宗教和谐,商贸法规,营商环境,教育改革等等,显露打分标准不足全面化,令人感觉美中不足。我们认为,如果扩大范围,纳入上述附加项目,展开逐项打分评估,安华得分更加不体面。

净选盟过去一直是希盟的中坚支持者,它在报告中抛出一句中肯的评断;改革没有突破,承诺与落实差距很大,道尽人民当前的感受,大选后任期刚刚届满两年,政府的动作和声音,已经蒙上货不对办,违诺U转的阴影。事实上,人民已经感觉麻木闷纳,政府部长高官没有正视民怨民忧,反而经常以“改革需要时间”,敷衍忽悠人民的诉求。人民在大选中纷纷响应制度改革,商贸蓬勃,民权自由,毅然做出历史性的改变,但是,两年后中期检讨,失望失落填满胸怀。

当然,在华社的评断中,承认统考遥遥无期,华小拨款数额含糊不清,种族宗教撕裂对决日益恶化,营商环境自由度不断收紧,让民众心情越来越沉重。在上述4个重点领域,华社都深深体会,集体申诉反映,或个人喊冤叫屈,都被敷衍了事,政府治国理政,开始放弃多元包容,陷入单元偏激,一些时候甚至比绿潮更绿潮。

尽管这是中期检讨,尚未到达终结评断,然而,首相必须重视民声民怨,带入内阁详尽讨论协商。同时,我们也希望首相减少远行出访,留守国内带领阁员修复承诺和落实之间的差距,减少民声民怨。事实上,我国国体弱小,国力不足,外交政策表现不表现,从来不是人民投票的取舍标准,首相无需过度频密出访国内,高调敲打外交动作和声音,而忽略人民的申诉和埋怨。再一次,团结执政届满两年,D级得分不及格,表现不如当政16月的弱势首相依斯迈沙比里,是一个红色警钟,如果不能修复提升,最终将被人民唾弃。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