灼见

【灼见】官商“勾结”有多重要?/霍咏强

“官商勾结”一词长期被贴上负面标签,往往被定义为“政府或官员偏袒特定企业集团输送利益”,与封建时代的贪腐、权钱交易相联系。然而、在国际贸易时代,官与商同时代表着国家和地区的关键利益,两者同样需要高度合作来确保经济发展,尤其在全球化和跨域竞争的形势下,如何领先于其他地区的对手,官商民之间的关系就更变得更微妙。

眼前就有一个好例子,长和集团“卖港”遭遇的困局从何而来?

这次出售卖港口业务,所有人都明白是地缘政治支配所导致,是政商交缠的最佳例子。美国总统特朗普上任前已指控中国通过长和控制巴拿马运河,扬言将“收回”巴拿马运河。美国务卿卢比奥指称“中国可以在台海或其他地区发生冲突时,利用这些港口作为军事行动的前哨基地”。

在美国施压下,巴拿马早前宣布不续签“一带一路”。上月,有两名律师在巴拿马提出诉讼,指出长和子公司“违反宪法多项规定”,连巴拿马司法部长都强调要重新审查长和在当地两个港口的经营权。

触发中方危机意识

于是在逃避政治风险的前提下长和出售港口,却又忽略中美对峙局面下,港口业务巳经充满战略味道,售予美国基金触发了中方的危机意识,尤其是在美国宣布准备向中国商船入港征收大额附加费的形势下,极有可能严重损害中国利益。

当舆论正在沸沸扬扬地讨论谁是谁非之时,竟发现港口问题并不是从巴拿马开始,却又和长和有关。2023年8月美国海军一艘滚装船,准备停泊波兰的格丁尼亚港卸货,向乌克兰运送坦克、装甲车、直升机等乌克兰急需的重型武器,并要求临时借用长和营运GCT港口的部分码头。但是,当美军无法确认“暂借多久”?而GCT又发现原来美军准备使用的BCT,其实仍有足够位置缷货,于是就拒绝了这个要求。

这件事原来也没有受关注,中国《人民日报》甚至在9月初撰文盛赞和波兰的经济合作,令港口营运大为改善。但政治干预再度发功,半年后,波兰政府介入调查港口拒泊事件,并质疑长和是在受中国政府的干预下,拒绝美军借用港口,甚至视之为支持俄罗斯,同时也成为美国以此为证据,认定香港公司也必定受中国政府控制,不复自主,必须听命。咦,长和的身分突然又改变了?

另一项关键的变化,是在这半年时间里,波兰发生了什么事情?换了政府。

2023年12月波兰大选,原来执政的法律与正义党虽然在大选中得票最高,嬴得最多议席,但却因为未能过半,反对党趁机组成联盟取得执政地位,曾担任欧洲理事会主席的图斯克成为波兰总理,这个打着反对援助乌克兰而取得执政地位的反对联盟,上台后却摇身一变,紧跟欧盟政策,成为美国和乌克兰最忠实的支持者。

美选举企业变金主

连串的港口事件同样令人感到狐疑又慨叹的转折,起因竟然是“长和听从了中国的指令”?谁是谁非要留待事态发展,但是事件中的最大启示,是官商“勾结”已经变成必然,并带着强烈的战略意义;或者说,无论是小商户或是跨国企业,要嘛受关税的突然冲击,要嘛被列入制裁名单,甚至怀疑经营动机,被迫出售业务。

尤其以美国为首,官商勾结是重要的国家工具,政权本身就有强烈的资本背景。选举时企业化身为金主,通过对所谓非政府组织的中介政治组织,向议员代理人提供无限量支持,干预选举,政客当选后对金主毫无掩饰的政治酬庸。

在政策上,硅谷科技巨头与国防部的合作、例如AI军事化应用、联邦政府对特斯拉的税收优惠,显示美国的“官商勾结”早已超越党派之争,成为维护全球霸权的核心机制。

正如多年前法国阿尔斯通被美国“长臂管辖”肢解的教训所示,政府未能在关键时刻支持深度绑定的战略性企业,往往在国际竞争中沦为牺牲品,所以,恐怕长和“卖港”协议还是充满变数。

 

 
 

 

反应

 

国际财经

彭博:巴拿马除外43个 意富豪家族掌长和港口

(纽约14日讯)意大利亿万富豪詹朱利·阿蓬特的家族企业据报正成为寻求从香港富豪李嘉诚的长和集团手中收购43个港口的领头财团。  

彭博社14日引述匿名知情人士报道,出售交易完成后,阿蓬特家族运营的码头投资公司(TiL)将成为所有港口的唯一拥有者,美国投资公司贝莱德牵头的财团只掌控巴拿马运河两端港口的经营权。

李嘉诚老熟人

知情人士称,贝莱德的子公司全球基础建设合伙公司将拥有巴拿马运河沿两端港口的51%权益,余下49%权益归TiL所有。巴拿马港口约占交易总值的4%。

其中一名知情人士称,尽管此交易的竞标者不足10个,但最终选择了由阿蓬特家族支持的财团,部分原因是该家族是李嘉诚的老熟人,而且长和认为港口将由可靠的人管理。

长和3月4日宣布,将包括巴拿马两个港口在内的全球43个港口业务,售予美资财团贝莱德牵头的“贝莱德-TiL财团”,并将于4月2日或之前签订协议。

有关消息公布后,遭到香港建制派舆论猛烈批评,但协议至今尚未签订。

反应
 
 

相关新闻

亚亦君令补选
南洋地产
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