灼见

【灼见】恐怖势力不时浮沉/胡逸山博士

新加坡近日扣留一名18岁青年,指其在上网观赏宗教极端视频后逐渐自我激化,还策划一系列的恐怖袭击,当局在监察到他极有可能即将展开袭击后,决定逮捕他。近年来在新、马、印尼等地被扣留的这类偏激青年,已然好几十位,情况令人担忧。

想当年,当互联网开始流行起来时,大家还是对它有着颇为正面的期望,认为既然大家在全世界大多角落都能通过上网获取其他地方的资讯,大家的思想也就不会那么闭塞,而是会变得更为开通、更能接受他人不同的观点。

如此一来,自由与民主的理念也就会更为广泛地流传开来,整个世界也就会更为自由民主。起码那时大家是如此理想化地想的,而且在互联网崛起的初年,其爱好者与设计者大多也是有着有点不羁的生活理念。

互联网成传播温床

然而,经过这30年来的进展,互联网上错综复杂的生态已然良莠不齐,一方面有着极为正面的国际合作项目,为人类带来显著的经济科技成果;另一方面,互联网也成为五花八门的极端思维得以滋长、传播的温床。而且许多网上视频、读物等是会越看越读越上瘾的。

如果这些题材刚好是有关宗教极端、种族主义至上的,则这种自我激化的情况也就不时会产生了。而且自我激化者好像也都喜欢有样学样,网上宣导什么负面地刺激紧张的,也就希望得以“照办煮碗”了,令人不得不担心公共的安危。

近年来恐怖袭击的策划、进行方式也和以前大不相同了。以前的恐袭大多由大大小小的恐怖组织所策划,无论是劫机、绑架、暗杀、爆炸等,皆为如此。恐怖组织还得筹款来招募、培训、补给,有着完整的从上到下的领导体系等。如当年奥萨马的卡伊达组织即为如此。

到了十年前开始席卷中东各地的“回教国”组织,就开始有了一些微妙的变化,如在招募新成员方面已然减少面对面的交流,可以借助互联网的力量,制造一些宣扬恐怖主义的视频、读物等,让一些尤其是年轻人上网观看、阅读后得以自我激化,甚至会自己找上门来参加恐怖组织。

更有甚者,一些自我激化者展开所谓“孤狼式”的恐怖袭击,在没有“传统”恐怖组织的具体“培训”(虽然彼等可能有自行上网“参考”一些恐怖组织的恐袭手法)、安排、资助下,甚至完全没有与恐怖组织组织有实质的联系下,就自行单枪匹马地干起了恐袭。

较大宗的也还是引爆炸弹或开卡车乱撞行人等,造成人数较多的伤亡。较“小”(其实也没规定何谓大何谓小)宗的,则如本次被扣留的青年其中一项企图想干的恐袭般,拿起刀子见到路人就捅下去,能伤害多少人就多少人,丧心病狂至此种程度,实在令人不寒而栗。而有时事后这些孤狼也会声称自己是某恐怖组织成员,而干下的袭击也是代表着该组织的。这也令到一些恐怖组织在啼笑皆非之余也暗自窃喜,有时也大言不惭地认下了恐袭的责任!

相互借鉴反恐手法

坦白说打击恐怖主义没有标准答案,许多时候都是边做边学的,也没说一地的做法就一定好过其他地方的做法,而是应该大家相互借鉴,有成功的例子就可分享、复制,有失败的例子也值得大家剖析。

当然,正所谓各国国情不同,在一地成功的反恐手法,在另一地可能“水土不服”,甚至会产生壮大恐怖主义势力的反效果。反之,在一地不奏效的反恐手段,在另一地却又可能颇有成效。总之至少大家时时刻刻也还是要保持着高度的警惕,让恐怖主义的邪恶目的难以得逞。

反应

 

国际

美国争取政治犯获释 “挺恐国家”移除古巴

(华盛顿15日讯)美国政府将把古巴从“支持恐怖主义国家”名单中移除,放松对这个共产主义国家的限制政策是为了争取古巴的政治犯获释。

不愿透露姓名的美国政府高级官员14日宣布这一举动,但随着当选总统特朗普将于下周重返白宫,未来前景并不明朗。

彭博社报道,美国总统拜登还将取消对与某些古巴实体进行金融交易的部分禁令。官员们说,作为交换,美国希望古巴基于人道主义释放大量因在2021年7月抗议政府而被捕的人,这一谅解是在天主教会的帮助下促成。

官员们强调,美国的行动是单方面释放善意姿态,并预计古巴政府将在20日拜登离任前释放一些囚犯。官员们拒绝透露古巴将根据协议释放的囚犯数量,但表示相信古巴政府会迅速采取行动。

视频推荐: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