灼见

【灼见】教育与领导/黄燕娣博士

教育,如同建造一栋宏伟的大楼,需要精心规划、绘制详尽的蓝图,然后铺筑坚实的地基,层层叠加,不断修缮,这是一个不断循环的过程。就算大楼建成,也需要时不时维护和修复,以确保其持久稳固和功能齐备。

虽然学校的硬体设备在教育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提供资源和工具,但它们没有情感和温度,维护是依靠金钱的投入。

教育是一个充满人文关怀的过程,需要教师的热忱和用心来确保学生得到全面的教育和关爱。这种关怀对于学生的成长和未来都有着深远的影响。一位充满热情的教师能够像园丁一样,耐心栽培学生的未来,如同精心照料花园里的每一株植物,确保它们健康成长。

在当今全球化和科技变革的时代,教育和领导的重要性变得愈发突出,在塑造未来的道路上密不可分。因为他们必须应对多种挑战,其中包括公共考试的压力、家长的期望,以及内部的资源限制。

设清晰教育愿景目标

卓越的领导者能够制定策略,旨在创建更具活力和意义的学习环境。他们设立清晰的教育愿景和目标,激励整个学校团队,共同朝着这一共同的愿景和目标努力。

他们还能建立一种积极的文化,塑造学校的核心价值观和信仰。这种文化可以传达对多元文化、互相尊重和社会责任的承诺,从而培养出更有社会意识的学生。

学校领导制定的愿景必须清晰明了,这对于确保教育进程不仅依赖于考试成绩,而更侧重于学生在学术、情感、社交和道德方面的全面发展。

此外,他们还应该建立支持系统,以确保满足教师和学生的各种需求。例如,提供专业发展机会可以帮助教师不断提高教育质量,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而心理健康支持,则有助于应对教育领域常见的压力和挑战。同时,解决资源问题能够确保学校有足够的教育资源,以支持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鼓励创新和教育改革

教育改革是朝着超越统一考试、以人为本的方向迈出的关键一步。制定个性化的教育计划、鼓励创新、强化综合评估、推动跨学科学习,以及建立支持网络,都是推动教育改革的方法。教育的目标应该是为学生的未来提供服务,而不仅仅是为了迎接考试。其更需要教育领导者积极地面对挑战,提出创新的教育方案,并鼓励教师积极实践。

学校领导团队的重要性不可低估,他们将引领未来教育的方向,为学生提供更多机会和支持。教育和领导不仅在学校中发挥重要作用,还在社会和政府层面发挥着关键作用。政府需要意识到教育的重要性,并投资于教育体系的发展。

教育是一个国家未来的基石,它影响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稳定和文化的繁荣。政府应该制定政策和法规,以确保每个孩子都有接受高质量教育的权利。同时,他们应该鼓励创新和教育改革,以满足不断变化的社会需求。

总之,教育与领导相辅相成,彼此紧密联系。一个国家领导者可以通过教育政策的制定来促进社会的进步,推动教育领域的发展和创新。同时一位出色的教育领导者也可以为学生提供成长的机会,培养未来的国家领袖。

视频推荐 :

反应

 

言论

独中教育坚守与传承/黄燕娣博士

自1957年我国独立以来,华人不想成为一个没有灵魂的民族,故一直都坚持捍卫自己的民族教育。因此,独中宁可不要政府的津贴都要保留自主办学的权力,虽在不利的大环境下还是设法将独中教育努力传承下去。

独中是我国华文教育体系重要之一环,它是华文小学母语教育的延续,也是华文教育的进阶发展。独中的存在,除了背负华文教育 “承先启后” 的重大责任外,更被华人社会视为种族政治的一部分。

独中一直都在逆境中求生存,发展历程可谓波折重重,因每所独中所处的地理环境不一样,学生也来自不同的社经背景,部分小型独中数度濒临关闭,尤其在东马的独中。

办学理念不完全相同

各独中为了发展,除了办学大方向依照董教总的办学使命与方针外,通常各校都有自己的发展规划,各校领导组织的办学理念也不完全相同,但共同的办学理念都是以华文为主要教学语言及保有自己民族文化的课程。60至70年代,我国政府废除小学升中学考试后,独中面对更严重的学生来源短缺问题,办学陷入低潮,生存与发展面临重大危机。

面对极其恶劣的客观环境,华人社会为了挽救民族母语教育,当时于1973年在霹雳州发动一场席卷全国的 “华文独中复兴运动”,及时把全国仅存的60所华文独中从死亡边缘救活和渐渐发展起来。

董教总也于当年成立董教总华文独中工委会,并发动筹募全国独中发展基金,成立独中课程编委。独中的任务,基本上分为两方面 : 一是维护母语教育发扬中华文化;二是发挥中等教育功能,培育有用的人才。

课程不是永恒不变的,刚开始独中成立时,政府规定独中课程必须与国民教育体系相同,只是媒介语可保留华文教学,但经费由董事会全权负责筹备。

之后,因各独中的发展条件不一,渐渐地没有统一及一套适合独中的标准的课程,教科书早期多以中国、香港编纂为主,后来也采用自新加坡和台湾编纂的。

教科书参差不齐

当时各独中的教科书参差不齐,很多时候是依据老师的意愿来决定教科书,有英文版本、中文版本,甚至有些学校无法采购到大量的统一版本的教科书,学生只好用影印的方式当成教材,或由老师和学生共同抄写编制成笔记本大家一起分享。

1973年独中复兴运动发表《华文独立中学建议书》之后,董教总独中工委会就开始制定统一的办学方针与使命,接着采取进一步行动规划独中统一课程,统一独中课纲及考试,协助各独中更有效的发展校务。

教科书是课堂教学中的主要知识传递工具之一,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依据,也是学生学习相关学科知识的基础。

华教工作者认为,从教育原理来观察,“认知及效忠” 是教育的目标,“课程内容” 是手段,而 “语文”只是一种工具;只要手段正确,不论使用什么样的工具,必然可以达到目标。

为了长远的发展独中,为了推动课程改革和课程本土化,以及提升和加强独中的学术水平与学生素质,于是董总独中课程编委会于1976年,积极着手进行编纂高初中各科统一课本。

直到今天,独中所使用的课本几乎都采用董总出版的教科书,这是独中一路以走来的坚守与传承。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