灼见

【灼见】日本渐偏离中日关系轨道/魏开星

今天是2023年的最后一天。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本月27至28日出席中央外事工作会议时强调,过去10年,中国在对外工作中经历不少大风大浪,战胜了各种困难挑战,外交的战略自主性和主动性显著增强,已成为更具国际影响力、道义感召力的负责任大国。

他要求,必须在关乎人类前途命运和世界发展方向的重大问题上,旗帜鲜明,占据国际道义制高点,团结争取世界大多数;必须发扬斗争精神,反对一切强权政治和霸凌行径,有力捍卫国家利益和民族尊严。习近平还部署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对外工作。 

习强调发扬斗争精神,反对强权政治和霸凌,主要将矛头指向当今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美国;同时也意味着在今后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中国与西方大国的关系将充满斗争性。中美关系不用说了,美方自特朗普政府以来就将中国视为最大的竞争对手;而中国与邻居大国——日本关系也都呈现渐行渐远、拾阶而下的态势。

中经济增长远超日本

按理说,在中日缔结友好条约45周年的年份里,中日关系有了触底反弹的契机;然而,日本向海洋倾倒核污水的举动却令中日两国再次交恶。中方历来重视逢五逢十年份的纪念活动,虽然中日双方首脑就《中日友好条约》缔结45周年互相致辞,但是总感觉是中方对此较日方来得热衷,因为岸田政府已在中美之间选边站了。

据报道,岸田文雄将于明年初访美,讨论深化美日同盟。估计届时美日将发表深化两国关系的战略性文件或声明,为的是担心拜登在2024年美国总统大选时败给卷土重来的特朗普。美国盟友都担忧特朗普重新回到白宫,将再次与传统盟友“脱钩断链”,日本政府未雨绸缪,提前因应。 

中日关系与中美关系一样回不到从前,除了美国在印太地区拉拢日本作为制约中国影响力的重要角色之外,中日两国在历史与领土这些结构性矛盾几乎无解的基础上,还新添了经贸利益的竞争因素。中国说日本无法适应中国崛起的事实,其实不是适不适应的问题,而是经贸利益形成了此消彼长的格局。

改革开放前,中国GDP仅仅是日本的十分之一,而2010年中国的GDP开始超越日本,目前前者已是后者的四倍多。今年还有一个指标令日方非常沮丧,就是中国的汽车产量将首次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一。中国的经济增长、产业进步一次一次地将日本引以为傲的事实摔在背后,这令日方情何以堪! 

日对抗中只做不说

在日愈紧张的中日竞争关系下,日本前首相菅义伟尚能守住“不与中国为敌”的底线,岸田文雄就撑不住了。日本现政府以中国为敌不是表现在表面上、口头上,而是只做不说。日方的行动在紧跟美国对抗中国基础上,比美方要求的走得更远。这方面具体的例子顺手拈来。

在东海钓鱼岛与中国的海权争议,自从中方的海警船常态化巡航以来,日方自知占不到便宜。日本在双边场合力所不逮,就想在多边领域下功夫,仿效美国老大借他人之手与中国纠缠。眼下,中国与菲律宾在仁爱礁事务上摩擦时有发生,日方就在这个节骨眼上着力,赠送菲律宾雷达,用于监视中国舰船在南海及台湾岛附近海域的活动。这仅仅是日菲所谓的海上安全合作的一个案例而已。 

日本军费开支达历史新高,应对朝鲜是个屡试不爽的借口,应对俄罗斯也是不着边际的说辞,恰恰是为针对中国的海洋力量增长及台海局势,却从不说破。随着中国统一大业的实质性推进,在美台联手阻止中国和平统一台湾的行动中,日方更是“无须扬鞭自奋蹄”。 

排核污是日方软肋

中日关系未来在经贸领域还是“脱不了钩”、“断不了链”,在印太事务上还将持续博弈与竞争。日本以美日同盟为基石,中国则有中俄新时代战略协作关系助力,双方各有优势、叮当马头。

然而,日本在核污水排放方面,继续欺骗国际,却成了日方的软肋。中国提出给中国自测的机会,日方不敢答应,可见心虚;日本前驻华大使垂秀夫离任前说,该国核污水排放完全不理中国的意见说不过去。故此,日方面对中国,在道德制高点上已然先失一着!

反应

 

灼见

【灼见】DeepSeek赢在格局/魏开星

自特朗普1.0时代开始,美国除了对中国展开贸易战之外,还在金融、网络、科技等领域对之“围追堵截”。

4年前,拜登上台后在对华科技战上更加变本加厉:筑起“小院高墙”,扬言“脱钩断链”,将上千家中国企业、科研单位及高校拉进“实体清单”,加以“制裁”。

美方的盘算是只要在关键设备、要害系统、重点软件对华“卡脖子”,中国的科技进步将被滞后与拖延,美国的科技霸主将高枕无忧。

中国科技对外“秀肌肉”

然而,6年多过去了,中国高科技非但没有被卡死,反而在越来越多的行业或全面或局部地追赶甚至超越对手。在出口新三样“电动汽车、光伏能源、锂电池”全面碾压西方世界之外,自2024年下半年开始,中国有意地向外披露了令世人惊讶的高科技成果。

比如,珠海航展中的机器狼、“虎鲸号”无人作战艇及“昊龙”货运航天飞机等等;又如,中国两大军工企业“成飞”与“沈飞”,都选择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缔造者之一毛泽东的诞辰12月26日,试飞各自的第六代战机;以至于美军驻太平洋司令破天荒地“屈尊降贵”,声称要与中国“和平相处”。再如,春晚上扭秧歌的机器人。

特朗普开启2.0时代,将“让美国再次伟大”的旗帜举得更高,将“美国优先”再次唱响,视象征第四次产业革命的人工智能(AI)竞争为国运之战(“星际之门”Stargate),以此维系美国科技霸权。正当此时,中国的一家仅为140人的小公司深度求索(DeepSeek)却给雄心勃勃的白宫、硅谷及华尔街泼了一大盆冷水,给中国人送上一份春节大礼包。

中美人工智能水平拉近

原来,这家公司只用了不到美国AI巨头一个高管年薪不到的训练费用,即推出与美国最牛的人工智能公司OpenAI水平相当的模型DeepSeek R1;而且还完全开源。对此,除了业内人士被惊掉下巴外,全球各地各种反应层出不穷,不足为奇。

笔者觉得DeepSeek除了在技术层面创新外,在道德范畴赢在格局与胸襟。后者是中国文化与中华文明普遍高于美式文化与西方文明的一个生动事例。

Meta的首席AI科学家Yann LeCun认为,DeepSeek事件不应被解读为“中国在AI领域超越美国”,而是“开源模型正在超越专有模型”。此种观点明显是“盲人摸象”、显然是为本国同行的失败开脱与辩解。

DeepSeek作为一家初创公司,为何有完全开源及几乎免费服务于各行各业的崇高境界?其背后是中国精神。因此,DeepSeek是典型的中国故事!

中华文明道德水准更高

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倡导和平、发展,互利双赢、和平共处,创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反对冷战思维、零和博弈、集团对抗;关于中美关系,中方强调不冲突、不对抗、合作共赢;中国倡导的一带一路也主张共商、共建、共享等等。深度求索AI模型的“完全开源”与服务全球的理念,与上述有异曲同工之妙;而名为OpenAI的公司恰恰不是Open的,而是闭源的。这与美国优先、白人至上、追求强权政治、称霸世界如出一辙。

有句话说得好:心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中国公司赢了美国同行,如同中国赢了美国一样,其格局高下立判。

我们经常说,贵为世界第一强国,美国怎么提不出“一带一路”的构想?是美国缺乏文化底蕴还是格局太小,相信两个因素都有。以至于,当中国提倡的“一带一路”广受欢迎时,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主要国家却展开抵制、唱衰、抹黑、诋毁、诬陷、破坏,无所不用其极。

眼看使出浑身解数,都无济于事时,拜登政府只好炮制美版的“香料之路”,设想与“一带一路”抗衡;不料,一场以巴战争令“香料之路”被扼杀在摇篮中。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