灼见

【灼见】杨巧双须研究穿衣之道/郭碧融

2011年,前首相拿督斯里纳吉官访英国,英女王碰巧身穿黄裙与他会面。尽管英女王从未表达自己身穿黄裙的意义,但许多网民都认为英女王此举有隐喻,即意图向纳吉传达无法开口表达的信息。

当时,净选盟2.0集会于7月9日,即纳吉前往英国1周前举行,但警方以催泪弹和高压水柱强行驱散和平集会者及逮捕逾1600人,引起国内外人权组织及国际社会的抨击。

集会结束后,警方曾表示将对付那些继续穿黄衣支持选举监督团体的民众。反对党因此批评政府和警方患上黄色恐惧症。所以,当纳吉面对身穿黄裙的英女王时,内心有何感受呢?纳吉与英女王会面的照片迅速在网站流传,我国很多网友感谢英女王身穿黄衣支持改革选举制度的运动。

英女王本身或许并无支持“黄潮”的意思,但适逢我国当时处在局势紧张的氛围下,政府与民间的诉求对立,以致人民看到英女王的黄裙时产生共鸣,认为英女王与自己站在同一阵线。

英女王有着装的自由,民众也有解读的权利。政治人物其实可以从中渗透穿衣的重要性,因为民众会以此来判断政治人物的立场。

政客服饰传达倾向

湖南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的颜湘君教授曾指出,服饰是外在形象最重要的一个方面,政治家们的服饰更是一种有效的政治符号和政治工具。他们借此塑造自我形象乃至国家形象,并传达政治倾向,而观察家们和普通民众也借此了解国际动态。

由此可见,政治人物着装时务必注意局势和场合,否则即使穿着得体,恐怕也会因政治不正确而引起争议。近期泗岩沫国会议员杨巧双就因拜访回教堂时戴头巾而引起争议,遭党内外支持者抨击她过度讨好巫裔,但也有支持者认为她尊重回教文化。

杨巧双尊重他人文化的举措实属正常,关键就在于最近数个有关族群文化的议题争论不休,举手拈来就有TIMAH威士忌的名字争议、吉打州博彩站执照不再获更新、卖酒须申请执照等,令华社深感本身的文化与生活方式不被尊重。所以,杨巧双戴头巾的行为才会引发强烈的反弹心理,并被认为是屈就于回教文化的举动。

在多元文化的国度里,我们从小就被教育要尊重他人的宗教与文化。可悲的是,政治人物的谈话,比如废除多源流学校,往往含有令非土著不安的元素。

此外,固打制如族群间的一道鸿沟,加上政治领袖不断放大华人和马来人的经济能力差距,更是加剧华裔内心的不安,步步为营地捍卫族群权利,继而产生排他心理。

杨巧双的头巾戳痛部分人的文化心理,却也反映她对着装欠缺敏感度。美国口语传播学者雷蒙德·罗斯认为,在人际传播中,人们获取的信息总量只有35%是由语言符号传播,其余65%的信息是非语言符号传播的。服饰就是其中一种能够传达信息的媒介。

看来,杨巧双必须多参考国际政治人物的穿衣之道,毕竟人已身在政治圈,无论作秀与否,就是要赢取掌声就是了。

反应

 

言论

梦想之车不是说要就要/郭碧融

据《阳光日报》的报道,一名进口车销售员旺法里斯在脸书帖文透露,一名Z世代客户月入1700令吉,却渴望购买一辆市价达16万3000令吉的本田FL1车型,并要求高达6万3000令吉的折扣。

旺法里斯向客户表明他无法将汽车价格打折至10万令吉后,该客户指他失去了一个赚钱的机会,更不会推荐朋友向他买车。

其实,这还不是最离谱的个案,更早之前,也有一名汽车销售员乌马在社媒发布一则帖文,讲述一名年轻人月入3000令吉,却想要购买一辆价值约31万2000令吉的二手马赛地豪车。

乌马表示,他有向该名年轻人推荐符合对方预算的其他车款,但是对方一直坚持要购买本身无法负担的汽车,比如本田DC5。

无可否认,我国的公共交通系统欠佳,包括衔接不完善、不准时等,不像新加坡、日本、澳洲等国家的人民般,可以在日常生活中依赖公共交通工具出行。所以对我国人民而言,汽车是一种必需品,却也导致塞车成为人民的梦魇,尤其是在都市或热门景区内。

买车容易养车难

只要年轻人拥有一份工作、收入稳定,为了方便通勤,买车原本就是一件无可厚非的事,但上述两个个案主角的行为却令人摇头,因为他们没有那么大的头,却要戴那么大的帽。

汽车不是一种只需要缴付头款和贷款就无需额外开销的物品,很多年轻人不知道的是买车容易养车难,包括日益上涨的油费、每年必须缴交的路税及保险费,而且越昂贵的车的费用会越高。

汽车也需要定时送厂维修,万一零件坏的话需要更换,动辄就是3至4位数的费用,若是豪车,分分钟需要花费超过5000令吉,比一般打工仔月薪还高。

不过,很多年轻人只觉驾驶进口车或豪车上路很威风,可以引来他人羡慕的眼光,他们没有预料到的是,届时负担不起怎么办?

一名名为依德扎的男子早前就在脸书帖文表示,其朋友月入6000令吉,不听朋友的规劝执意购买Alphard豪华休旅车,之后却发现自己供不起,结果哭着要求朋友借他8500令吉,以偿还拖欠6个月的车贷。

年轻人向往奢饰品的心态多少与近几年社交媒体刮起的炫富风潮有关,尤其在网络时代下长大的Z世代,肯定会看到朋友、网红、名人等群体,在社媒上晒名牌手表、包包、豪车、豪宅等,久而久之难免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认为自己也必须拥有奢华品,才能获得他人的关注与流量。

从小教导消费观

现实中,有些人并非真正拥有奢华品,而是与他人合租来拍照放上社媒,刻意将自己扮成“伪名媛”、“假富少”钓金龟婿或寻富家女,以通过结婚达到富有之路。所以,年轻人看到的只是虚假表象,却信以为真而将炫富视为人生目标。

回归到问题本质,就是家庭和学校都必须从小教导孩子正确的消费观,同时将财务管理纳入学校课程里,以让年轻人掌握相关知识,免得因盲目追求奢华生活,还不了贷款而跌进破产深渊里。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