灼见

【灼见】深圳东莞“封城” 再次警示香港/魏开星

香港自从去年底发生第五波冠病疫情社区大爆发之后,迄今已近三个月。近日疫情虽有回落之势,但单日确诊宗数仍在数万之巨。截至3月18日,香港冠病确诊总数已超过百万人。

根据香港大学医学院最新推算,如防疫措施不变、市民社交接触维持现时低水平,3月底确诊人数将更明显地下降,至5月中旬确诊会回落到百宗以下。不过,港大也提醒,上周末市民出行水平回升,担心社交接触恢复频繁,感染人数将随之增加,疫情将会反复。可见,香港的防疫抗疫任务还相当艰巨。

正当在中央政府的全力支援下,特区政府、专业界人士、前线医护人员及普通市民还在苦战之际,邻近的广东省疫情也持续攀升,以至于深圳市3月14日开始实施“社区全面封闭式管理”7天;同时,东莞也在当日清晨宣佈,全巿社区实施“围合管理”,工厂企业、产业园区实行“封闭式管理”。

两巿的公共运输系统都暂停运作,深圳福田区15日晚发佈通告,进一步严控人员流动,居家人员非必要不出门,辖区全域实行交通临时管制。

香港封城于事无补

3月14日起,深圳将在一周内开展三轮全员核酸检测。该市第三人民医院院长卢洪洲称,全民核酸检测第一天,从早上到下午4时,只发现了40多例,这就心里面有底了。所以,深圳完全可以在这几天之内把疫情控制。结果若正如卢院长所料,深圳东莞等地的系列防疫抗疫措施,不仅可令到本地疫情得以有效控制,还将对举棋不定、进退失据的香港抗疫政策予再次的警示与借鉴。

第一,“围封”行动必须雷厉风行、当机立断。深圳东莞卫生当局得知疫情有大爆发的风险,政府说封就封,而且相关的配套措施跟得上,形成一整套综合性的做法;同时,给出明确的时间表。广东这波疫情紧张与香港的疫情外溢有密切关联,导致部分网友大骂香港不“封城”。

其实,时至今日再讨论封不封城,对香港本身的疫情防控已于事无补。问题是,香港可以不封城,但是,深圳东莞等地的做法,对香港接下来可能经常面对的“围封”等其他行动仍具示范效应。抗疫如打仗,“兵贵神速”,这点恰恰是特区政府政务官出身的官员所遭外界诟病最多的地方。远的不说,就是近日青衣方舱医院在内地单位争分夺秒建成后,交到香港手上居然几天内住不上几个病人。之后,在保安司长邓炳强带动纪律部队介入下,情况才开始好转。

第二,对抗疫失职的官员必须问责。自冠病疫情爆发两年多以来,内地各级官员因抗疫失职被撤职、处分及调离的何止几百人。据报道,中共广东省委和东莞市委3月14日宣佈,决定免去广东省公安厅副厅长黄守应、东莞市常务副市长、市公安局长等5名官员职务。东莞市大朗看守所本月初扣押一名阳性外籍嫌犯,导致看守所爆疫。最新消息是,深圳市公安局、福田区有8位官员因抗疫不力被免职。

相比之下,香港第五波疫情失控却没有一个官员出来负责。以至于,内地网络评析名家司马南日前发了一个被广为关注的视频,题目是《香港有个事,我想不通》,说的就是香港在防疫抗疫中缺乏官员问责的事。其实,香港目前还没有为第五波疫情大爆发展开追责,有其特殊性。从中央考虑,当务之急是尽快将疫情压下来,医治重症,降低死亡率;特区政府呢,这届任期只剩下三个多月的期限了。对本届官员的问责,或许可以透过接下来的特首选举及下一届官员任免来实现。尽管如此,一国两制制度优势不能成为官员逃避责任的漏洞,这点相信中央政府早已心中有数。

第三,对一些消极、负面的言论必须说“不”。香港疫情失控到今天这个地步,有一点原因大家都认识到,就是各种专家、教授莫衷一是、各执一词,政府也不知听谁的,以至于没有主见而左右摇摆。香港的一些所谓的业内人士、学者自己无能也罢了,还对内地的一些行之有效的做法妄加攻击,混淆视听,以达到其行业保护及垄断既得利益的目的。

比如对中药“莲花清瘟”的抵制,声称疗效未经科学试验、没有在香港注册不能在本地销售等等,结果内地援港的“莲花清瘟胶囊”全部改为赠送。这总可以了吧!

3月16日深港两地开放莲塘口岸,内地再有300人医疗队通关援助香港。正当此时,香港公共医疗医生协会会长凌霄志却在媒体质疑“内地援港医疗队人员语言资质、执业资质等”。请问,凌会长此番说法的目的为何?所有援港的医护人员都是精挑细选的,在广东地区工作的大多能听能说粤语,语言如何成为问题?至于执业资质,事急从权,可以豁免。难道高高在上的凌会长此时此刻没有更重要的事做,没有更有建设性的意见要发表吗?

反应

 

灼见

【灼见】DeepSeek赢在格局/魏开星

自特朗普1.0时代开始,美国除了对中国展开贸易战之外,还在金融、网络、科技等领域对之“围追堵截”。

4年前,拜登上台后在对华科技战上更加变本加厉:筑起“小院高墙”,扬言“脱钩断链”,将上千家中国企业、科研单位及高校拉进“实体清单”,加以“制裁”。

美方的盘算是只要在关键设备、要害系统、重点软件对华“卡脖子”,中国的科技进步将被滞后与拖延,美国的科技霸主将高枕无忧。

中国科技对外“秀肌肉”

然而,6年多过去了,中国高科技非但没有被卡死,反而在越来越多的行业或全面或局部地追赶甚至超越对手。在出口新三样“电动汽车、光伏能源、锂电池”全面碾压西方世界之外,自2024年下半年开始,中国有意地向外披露了令世人惊讶的高科技成果。

比如,珠海航展中的机器狼、“虎鲸号”无人作战艇及“昊龙”货运航天飞机等等;又如,中国两大军工企业“成飞”与“沈飞”,都选择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缔造者之一毛泽东的诞辰12月26日,试飞各自的第六代战机;以至于美军驻太平洋司令破天荒地“屈尊降贵”,声称要与中国“和平相处”。再如,春晚上扭秧歌的机器人。

特朗普开启2.0时代,将“让美国再次伟大”的旗帜举得更高,将“美国优先”再次唱响,视象征第四次产业革命的人工智能(AI)竞争为国运之战(“星际之门”Stargate),以此维系美国科技霸权。正当此时,中国的一家仅为140人的小公司深度求索(DeepSeek)却给雄心勃勃的白宫、硅谷及华尔街泼了一大盆冷水,给中国人送上一份春节大礼包。

中美人工智能水平拉近

原来,这家公司只用了不到美国AI巨头一个高管年薪不到的训练费用,即推出与美国最牛的人工智能公司OpenAI水平相当的模型DeepSeek R1;而且还完全开源。对此,除了业内人士被惊掉下巴外,全球各地各种反应层出不穷,不足为奇。

笔者觉得DeepSeek除了在技术层面创新外,在道德范畴赢在格局与胸襟。后者是中国文化与中华文明普遍高于美式文化与西方文明的一个生动事例。

Meta的首席AI科学家Yann LeCun认为,DeepSeek事件不应被解读为“中国在AI领域超越美国”,而是“开源模型正在超越专有模型”。此种观点明显是“盲人摸象”、显然是为本国同行的失败开脱与辩解。

DeepSeek作为一家初创公司,为何有完全开源及几乎免费服务于各行各业的崇高境界?其背后是中国精神。因此,DeepSeek是典型的中国故事!

中华文明道德水准更高

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倡导和平、发展,互利双赢、和平共处,创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反对冷战思维、零和博弈、集团对抗;关于中美关系,中方强调不冲突、不对抗、合作共赢;中国倡导的一带一路也主张共商、共建、共享等等。深度求索AI模型的“完全开源”与服务全球的理念,与上述有异曲同工之妙;而名为OpenAI的公司恰恰不是Open的,而是闭源的。这与美国优先、白人至上、追求强权政治、称霸世界如出一辙。

有句话说得好:心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中国公司赢了美国同行,如同中国赢了美国一样,其格局高下立判。

我们经常说,贵为世界第一强国,美国怎么提不出“一带一路”的构想?是美国缺乏文化底蕴还是格局太小,相信两个因素都有。以至于,当中国提倡的“一带一路”广受欢迎时,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主要国家却展开抵制、唱衰、抹黑、诋毁、诬陷、破坏,无所不用其极。

眼看使出浑身解数,都无济于事时,拜登政府只好炮制美版的“香料之路”,设想与“一带一路”抗衡;不料,一场以巴战争令“香料之路”被扼杀在摇篮中。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