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灼见】独中教师的退休挑战/黄燕娣博士
2024年度汉字被选为“升”,这字表面上象征着向上提升的意涵,但在现实生活中却充满矛盾。例如,物价持续上涨,而打工族的薪资却依然原地踏步。
以独中教师为例,他们的薪资水平相比20年前虽然有所提高,但仍远远无法应付不断攀升的生活成本。尤其在购房和支付医药保险的费用,对于年轻教师而言,是刚步入职场便必须面对的压力。
对已婚教师而言,如果夫妻双方都是独中教师,家庭收入的大部分都用于偿还房贷和孩子的教育费,他们未来养老就主要依赖公积金了。这种生活模式让人不得不忧心,那些教了一辈子书的教师在退休后能否过上安逸的生活。
早期,独中教师的招聘面临极大困难,许多人不愿选择这份薪资低、压力大的职业。
随着大型独中逐渐改善教师福利,教师流动性有所减少。然而,小型独中却因资金有限,难以提供具有吸引力的薪资和福利,招聘和留住教师变得困难。
在师资较为稳定的大型独中,董事会甚至有条件制定教师的退休年龄。这在表面上是一种成本控制的手段,但也引发了一些争议。
强制退休适得其反
有些独中规定教师达到某个年龄后,无论健康状况如何,一律不再续聘。这种做法在一些人看来是缺乏人情味,但也有人支持,认为应该为年轻教师创造机会。
实际上,政策本身并无绝对的对错之分,关键在于其合理性。在需要体力劳动的行业,强制退休或许是一种保护措施,但对于独中教师这样的职业,“一刀切”的做法是否适合,值得探讨。
假如教师达到法定退休年龄,身体仍然健康,且教学能力未受影响,强制他们退休可能适得其反。一些研究表明,退休后失去经济来源或精神寄托的人,可能会因无所适从而加速健康衰退。
根据马来西亚的人口统计数据,男性平均寿命为74岁,女性为80岁。对于那些将一生奉献给教育事业的教师来说,退休后的生活值得关注。
面对潜在经济压力
随着医药保险和医疗费用的不断上涨,那些没有额外收入的退休教师如何应对潜在的经济压力,仍是一个需要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
当人们称赞教师“俯首甘为孺子牛,吃的是草,挤的是奶”时,这对于独中退休教师来说或许并不是赞美,而是对现实的无奈写照。
虽然教师与学生之间没有血缘关系,但他们始终用心对待每位学生,把他们视为自己的孩子,将知识传授给他们。这种无私的奉献精神,令人敬佩。
在物价飞涨的时代,保障独中教师的薪资和退休生活,不仅是对他们个人的尊重,也是对华文教育事业长远发展的支持。
如何在合理的成本控制,与对教师的尊重和关怀之间取得平衡,考验着独中董事会成员的智慧。
愿所有教师,无论在职还是退休,都能健康、平安,享受更好的生活。
独中生语文现实与反思/黄燕娣博士
独中生的马来文和英文真的较弱吗?如果你问我,我会说:也许是,也许不是。但这是否意味着,若不是独中生,马来文或英文就一定会更好呢?
事实上,马来文或英文能力较弱的情况在国中生中也很常见。这是否就代表我们应该回归英殖民地时期的教育制度,或者将独中的所有课程改为以马来文或英文授课呢?
无论是学习什么语文还是科目,个人的努力和学习意愿至关重要。如果学生在学习期间缺乏努力,学习动机不强,或者遇到一位教学方法不适合自己的老师,再加上遗传和环境的影响,那么任何科目都可能学得不好。而那些表现优异的学生,通常是因为他们付出了更多的努力,并且具备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
学习环境很重要
个人认为,学习一种语言除了需要天赋,环境的影响不可忽视。环境对语言能力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如果将一名马来文或英文较弱的独中生,置于一个完全使用马来文或英文的环境中学习半年,我相信他一定能讲得一口流利的马来话或英语。
目前,就读华小及独中的非华裔学生数量不少。他们的父母通常不会中文,从小的主要沟通语文也不是中文。但这些学生毕业后,往往能流利地掌握三种语言。
生长在马来西亚,马来文是我们的共同语文。除了学习自己的母语外,任何一位国民都必须能说或听懂马来语,这是无法逃避的事实。
学习任何科目都需要努力和磨练,我们应该让孩子在使用自己熟悉的母语(无论是英语还是马来语)的环境中接受教育。
在基础教育阶段,让孩子们快乐地学习,感受到读书的乐趣,巩固应有的基础知识,并在此基础上再学习第二种语文。相比之下,同时精通三种语文的学习模式,可能会让孩子承受过大的学习压力。
真正能精通三种语文的人并不多,因此,如果独中生能够在不影响马来文或英文学习的前提下,以华文完成学业,当他们到英文系国家深造时,仅需花3至6个月适应英文,我看不出这对独中生会造成任何损失或伤害。
选择进入独中是个人的决定,独中生的马来文和英文确实可能相对较弱,这是不争的事实。我们能做的是要求各独中重视这个问题,改善马来文和英文教师的素质,加强他们的教学方法和课堂管理能力。
勿埋怨独中制度
同时,学习者的学习态度也非常重要,我们不能一味要求教师教得好,或希望学校政策完全迎合自己。如果学生自身学习意愿不强,态度被动,将问题归咎于老师或学校,这是不公平的。
若马来文或英文真的不好又如何?这个世界需要各种不同的工作者。有讲得一口流利马来语或英语的蓝领工人,也有马来文或英文较弱的百万富翁和企业家,并不是所有人都需要成为白领阶级的专业人士。
人生难免会有遗憾,独中生不能因为马来文或英文较弱而埋怨独中的教育制度,更不能因为不希望下一代经历同样的挑战,而放弃民族教育的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