灼见

【灼见】独中教师退休后的挑战/黄燕娣博士

这些年来,我所服务的学校陆续有80、90和00年代加入的教师接龙式地荣休。这本应是个值得欢庆的时刻,因为这些教师任劳任怨地完成了独中教育的使命,而且可以欣慰地看到如今的独中有了更好的发展。

然而,对于这些荣休的教师来说,新的生活挑战也即将开始,或者说是对“失业”的一种担忧。随着人口老龄化和寿命的延长,独中教师荣休可能并非一件让人完全快乐的事情,荣休后可能会面临一些不同往日的现实考验。       

做好养老财务规划

在独中获得10年、20年或30年以上的服务奖,是一件令人高兴的事情,可是领取教师荣休奖可能会带有一些复杂的心情。因为,这提醒着我们需要认真规划养老生活,确保财务上的充裕及往后要过着清闲的日子了。

首先,独中教师的薪水相对较低,有些独中给予荣休教师只能一次性领取有限的退休金。这可能导致一些经济上的担忧,因为人的平均寿命提高,加上迟婚,退休后他们要照顾的可能还有年迈的父母和还在求学的儿女。由于没有固定的收入,退休后无法专注于个人兴趣和爱好,更不能享受悠闲的退休生活。  

其次,虽然大多数退休的独中教师能以一年一聘的方式继续任职,但被续聘的教师面临着年年不稳定的聘期,可能随时被校方解约,福利也相对较少。从正向来看,这也可能为退休教师提供了更大的自由度,可以选择追求更有意义的工作或全身心投入自己的兴趣爱好。  

第三,退休后可能被校方派出国內外进修的机会相对较少,理所当然地这些机会更多会留给年轻教师。不过往好的一方面想,若财务没问题,退休教师可以自费自主决定追求学习的方向,深耕个人兴趣领域等。 

此外,荣休教师的建议和意见可能会受到校方较少的关注。或许,他们可以通过其他途径,向其他教育团体分享丰富的教学经验,成为其他教育领域的智囊。也可以把多年的教育心得,写成文章发表在各大报章或期刊。这也是另一种扩展视野的机会,让荣休老师能更多地为自己而活,追求个人价值和梦想。

退休是新生活起点

另一方面,在学校为退休教师举办荣休仪式之后,新学年开课时,续聘的荣休教师常常会被学生问到:“老师,您还在教吗?不是已经退休了吗?”这种情况让教师感到尴尬,不知如何向小朋友解释。同样的问题也经常在朋友圈和校友面前被问到:“你不是已经退休了吗?还能再继续教学?”这是一个常见的尴尬场景。       

荣休是每位教师都将要面临的现实,只是每个人在还没有真正经历之前,或许无法深刻体会这些。从积极面来看,退休并非终点,而是新生活的起点。       

因此,让我们一同期待着人生新篇章的开始,荣休的独中教师在这个新的阶段中依然能够创造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

反应

 

言论

独中教育坚守与传承/黄燕娣博士

自1957年我国独立以来,华人不想成为一个没有灵魂的民族,故一直都坚持捍卫自己的民族教育。因此,独中宁可不要政府的津贴都要保留自主办学的权力,虽在不利的大环境下还是设法将独中教育努力传承下去。

独中是我国华文教育体系重要之一环,它是华文小学母语教育的延续,也是华文教育的进阶发展。独中的存在,除了背负华文教育 “承先启后” 的重大责任外,更被华人社会视为种族政治的一部分。

独中一直都在逆境中求生存,发展历程可谓波折重重,因每所独中所处的地理环境不一样,学生也来自不同的社经背景,部分小型独中数度濒临关闭,尤其在东马的独中。

办学理念不完全相同

各独中为了发展,除了办学大方向依照董教总的办学使命与方针外,通常各校都有自己的发展规划,各校领导组织的办学理念也不完全相同,但共同的办学理念都是以华文为主要教学语言及保有自己民族文化的课程。60至70年代,我国政府废除小学升中学考试后,独中面对更严重的学生来源短缺问题,办学陷入低潮,生存与发展面临重大危机。

面对极其恶劣的客观环境,华人社会为了挽救民族母语教育,当时于1973年在霹雳州发动一场席卷全国的 “华文独中复兴运动”,及时把全国仅存的60所华文独中从死亡边缘救活和渐渐发展起来。

董教总也于当年成立董教总华文独中工委会,并发动筹募全国独中发展基金,成立独中课程编委。独中的任务,基本上分为两方面 : 一是维护母语教育发扬中华文化;二是发挥中等教育功能,培育有用的人才。

课程不是永恒不变的,刚开始独中成立时,政府规定独中课程必须与国民教育体系相同,只是媒介语可保留华文教学,但经费由董事会全权负责筹备。

之后,因各独中的发展条件不一,渐渐地没有统一及一套适合独中的标准的课程,教科书早期多以中国、香港编纂为主,后来也采用自新加坡和台湾编纂的。

教科书参差不齐

当时各独中的教科书参差不齐,很多时候是依据老师的意愿来决定教科书,有英文版本、中文版本,甚至有些学校无法采购到大量的统一版本的教科书,学生只好用影印的方式当成教材,或由老师和学生共同抄写编制成笔记本大家一起分享。

1973年独中复兴运动发表《华文独立中学建议书》之后,董教总独中工委会就开始制定统一的办学方针与使命,接着采取进一步行动规划独中统一课程,统一独中课纲及考试,协助各独中更有效的发展校务。

教科书是课堂教学中的主要知识传递工具之一,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依据,也是学生学习相关学科知识的基础。

华教工作者认为,从教育原理来观察,“认知及效忠” 是教育的目标,“课程内容” 是手段,而 “语文”只是一种工具;只要手段正确,不论使用什么样的工具,必然可以达到目标。

为了长远的发展独中,为了推动课程改革和课程本土化,以及提升和加强独中的学术水平与学生素质,于是董总独中课程编委会于1976年,积极着手进行编纂高初中各科统一课本。

直到今天,独中所使用的课本几乎都采用董总出版的教科书,这是独中一路以走来的坚守与传承。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