灼见

【灼见】禁烟有多难/周若鹏

没有人会希望孩子抽烟,我相信连烟民也不喜欢自己抽烟,因为戒不了才找借口合理化这件事。

抽烟致癌小儿皆知,百害无一利,烟民在很多地方和领域都是“次等人”,被圈在户外角落解决生理需要,买保险也被逼付更高保费。我从小就不明白:为什么大人说这东西有害,却见许多人在卖在抽?警察叔叔也不捉呢?

卫生部前部长祖基菲里禁烟,规定在茶餐室不许抽,这城市变成更干净的地方。如今的卫生部长凯利更激进,将提呈烟草和吸烟管制法案,禁止2007年后出生的一代人吸烟、拥烟,塑造更健康的新一代。

反对世代禁烟不合理

祖基菲里的措施影响许多烟民“福利”,民间难免有一些微弱的反对声浪(微弱因为烟民肺不好)。新的禁烟法案并不影响现在的烟民,应该没人反对了吧?大多数人会举手举脚赞成吧?

居然有70万人联署要求检讨禁烟法案,提出的理由在我脑里引发三次核爆。他们说这样禁烟会产生一整个世代的罪犯,新世代将面对警方执法的滋扰。你们是打算从小教育孩子长大后第一件事就是想方设法抽烟吗?否则,烟器全无加上刑罚阻吓,新世代应该更难染上烟瘾才对,又怎会全变烟贼呢?

至于说禁令会助长私烟,那也只是虚妄臆测而已,我倒认为这样的禁令才会消灭私烟。走私物品的功能在于满足市场需求,私烟便宜所以烟民会买;若禁令成功,便不再养成新的烟民,需求也就减少了,私烟还能卖吗?

专家引用宪法有矛盾

倒是说侵害自由和可能违宪这些论点叫我竖起耳朵,前首席法官敦查基说联邦宪法第八条文规定“在相同情况下对所有人一视同仁”,如果两个成年人一个买烟合法,另一个买烟犯法,这就不公平,恐怕就违宪了。但也有其他宪法专家如沙德沙林法卢基却认为禁令并无违宪,新旧世代各属其“独立情况”,在各自的情况中他们是被公平对待的——我的脑爆掉了。

爆脑后我回到小学生的智商,问小学生的问题:“为什么大人说这东西有害,却见许多人在卖在抽?警察叔叔也不捉呢?”现在终于让我看到政府禁断香烟的决心和举措,让下一代人少面对一种健康威胁,有什么理由不全力支持呢?有什么法律疑问不能克服呢?

我的父亲,死于肺癌。

反应

 

灼见

【灼见】演了场戏,更体会影视业的贡献/周若鹏

拍摄地点本是间舒适的房子,但整个剧组约莫20人进驻后,加上大货车载来的器材道具,便拥挤起来。我是个小演员罢了,演完一场戏后居然无立足之处,副导说去导演的工作间坐坐休息。

我说哎哟不要啦,我可不想坐导演旁边。不知怎的我怕这家伙,像中学生怕校长那般,我的年龄明明比他大整个圈,而且他老吊儿郎当的,没架子;但在这个对我来说十分陌生的场子里,导演就是老大。他和团队不时说笑,然而随时指令一出,大家就手起刀落。

让教育和业界接轨

我还是坐到了导演旁边,我说不好意思,他说不要紧他懂敬老。“你说话很欠揍。”“几啦!”随即他又把注意力集中在眼前的屏幕,此刻一场戏正在拍摄中,我很庆幸能坐在这里,近距离观察他如何调控画面说故事。那些看来平常的场景,怎么被这屏幕四边框一框,质感就不一样了?

不一样的事情还有其他,比如我对影视工作的同理心。我当然知道完成影视作品需要整个团队的投入,但以前作为一个置身事外的观众,其实体会不了,而亲身经历了这样的拍摄感受就不同了。

再简单的一场戏,都牵涉梳化、服装、灯光、道具、摄影等等。比如吃饭的一幕,每次重拍美术组就得七手八脚地“还原现场”,把饭菜重新分配。这场戏将在荧幕上播出一分钟吧,而我们在没有出错的情况下拍了一个半小时。还有那些我看不到的事前规划,安排场地,调度人员等等,都是工作。

这部连续剧《青春,你好!》是韩新影像和寰宇电视的合作项目,韩新影像是大同韩新学院旗下的公司,如此当让教育和业界接轨,给予学生实战的机会,难能可贵。

这样的投资,让影视行业动起来,演员能开工,摄影师能开工,不只创造许许多多工作机会,还给大家练兵的机会,培养下一个受国际认可的得奖者。

盼政府扶持影视业

政府若能认真扶持本地影视业多好,影视业蓬勃能提高大马的国际影响力,且看美中日韩的软文化输出就知道了。就算不扶持,把枷锁拿掉也好。

下笔这天,电影《Mentega Terbang》的导演凯利安华和制作人陈明庆上庭面对官司,他们被指逾越了某些宗教界限,伤害他人感受。

我本想看看那部电影,但已遭禁,一组人的努力就此冰封。我本就为他们不值,如今更甚。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