灼见

【灼见】美食民族主义冒现/甘德政博士

肉骨茶入选大马美食遗产,最近成为火热的政治议题,可算是一种“美食民族主义”的现象。

任何地方的食物都离不开政治,因为食物是形塑“身分认同”的关键元素,也是“国族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讲好美食的故事,可让世人看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生命力。

国家之间对美食的争论,我们最常见到的就是马来西亚与新加坡两国民间的口水战。

记得我在上海留学时,曾在上海书城附近看到一家“新加坡餐厅”,进去看菜单,写的都是“新加坡肉骨茶”、“新加坡海南鸡饭”、“新加坡印度飞饼”、“新加坡椰浆饭”等。

马新美食难追究“版权”

这种菜名,任何马来西亚人看了都会觉得很感冒。后来才发现,这家餐馆的老板竟然也是马来西亚人,因为在马航事件爆发前,大部分中国人都不知道马来西亚是何方国度,还要费口舌讲解大概是介于泰国和新加坡之间的地方,那就干脆放中国人更为熟悉的新加坡名堂,反正历史上马新本为一体,很多食物都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要争论是哪国版权还要大费周章,还不如省下口水去赚人民币更实际。

其实马新两地,由于地处四大文明交汇之处,美食文化五花八门、百花齐放、互相借鉴、相互渗透,本就是常态。单以华人食物为例,这里就有广东省找不到的“广东炒”、福建省找不到的“福建炒”、海南省找不到的“海南鸡扒”、广西自治区找不到的“广西酿豆腐”、上海找不到的“上海月饼”等等。如果真有人认真追究“侵犯版权”,这种官司打到牛年马月也不会有结果。

在西方国家,也有美食的争论。例如,意大利人就很不爽美国人在披萨里加黄梨,认为这是侮辱了“正宗”的意大利国菜。法国和比利时也在争论他们是炸薯条(French Fries)的起源地,甚至还闹上联合国,但海峡对岸的英国人对这种争论不屑一顾,因为他们有引以为傲的炸鱼薯条(Fish & Chips),吃薯条一定搭配炸鱼,外国人到英国都要“朝圣”这个“国菜”。

在中国,有所谓的八大菜系,我在中国留学期间,什么沪菜、杭帮菜、粤菜、湘菜、川菜、东北菜等都尝过,但要真正分清楚哪种食物属于哪个省、哪个菜系,实际上也不那么容易。

其实更火爆的酒后吹水话题,就是争论哪种菜难吃、哪种菜好吃,其实这都很主观的个人口味,一不小心就牵扯到“地域歧视”、“伤害民族感情”等,就“吃不了,兜着走”,惹祸上身。

排外行径走不长远

对大部分马来西亚人而言,无论是哪个种族,要定义所谓“正宗”的“大马菜”,是不可能的任务,在街上随便问十几个大马公民,就会得到十几个答案。因为任何种族的烹饪文化,都是一种有机、有形、融入日常的生活品味,反映当地的物产、地貌与气息等特色。

在多元文化、多元种族的环境下长大,我们的味蕾从小就接受了各种食物的训练,在这块土地上能够经过转化,重新被赋予新状态或生命的,都会被我们约定俗成接受为“大马菜”。

在外漂泊多年的大马游子,可能对老家的巨大环境改变感到陌生,但味蕾肯定还能记住小时候吃过的各种味道,这就是我们身为大马人共同体意识和认同纽带的重要来源。

“多元包容”本来就深植在我们的文化基因里,那些以食物成分来大做文章、行“排外”之实的政棍行径,是走不长远的,因为“格局决定结局”。

 

 
 

 

反应

 

要闻

肉骨茶贺开斋风波 陈杰毅今成美国公民

(吉隆坡20日讯)2013年上载“肉骨茶庆开斋”照片而引发争议的话题人物陈杰毅,如今已成为美国公民。

陈杰毅今日在社媒X发文,展示一张自己身穿西装、手持公民证,与美国国旗合影的照片。

他写道:“经过十年漫长等待,我终于在今日成为美国公民。”

据了解,陈杰毅在2020年获得美国政府发出永久居留证。

当时他在个人脸书展示其俗称“绿卡”的永久居留证,并以简短的“兴啊(好啊),我荷包里现在有这个了”来形容当下心情。

陈杰毅与其前搭档李美玲是在2013年7月11日,在脸书上载吃肉骨茶开斋照片,因涉嫌侮辱宗教,被控煽动、引发不同宗教信徒之间的仇恨情绪,及在网站上载色情照片3项罪名,抵触煽动法令第4(1)(c)条文、刑事法典第298A条文,及电检法令第5(2)条文。

不过,他在2015年5月弃保潜逃到美国寻求政治庇护,其护照曾在2014年12月8日遭移民局撤回,他也被列入移民局黑名单内。

2016年4月,地庭裁决2人表罪成立,须出庭自辩;同年5月27日,地庭判处李美玲的煽动罪名成立,被判入狱5个月又22天。

2018年4月,高庭批准李美玲的上诉,原本的6个月监禁改以5000令吉罚款取代。

视频推荐:

反应
 
 

相关新闻

亚亦君令补选
南洋地产
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