灼见

【灼见】诈骗诱骗,事出有因/胡逸山博士

笔者日前与也算关心国内外政经时事的朋友们聚会,除了无可避免地谈到本地动荡的政治形势外,话锋也一转到近月来充斥本地新闻报道的电话诈骗,以及相关的本地人被诱骗到邻国从事如是诈骗行为的课题。其中一位友人忽然感慨地说:“这可真是一件奇怪的事情,人家的国民争先恐后地跑到本地来当外劳,我们的国民却也热衷于跑到人家的国度去当外劳!”

回头一想,这个观察也的确发人深省。柬埔寨、缅甸等邻国,多年来因为战乱、锁国等原因,社会经济相比于例如本地般向来还算安宁、经济发展与国际主流接轨的东南亚国度,当然严重滞后,所以彼等的国民想要来本地当外劳,以赚取更高(但不是“出奇”的高)的薪酬,这是可以理解的。

笔者有时在本地机场办理登机时,就看到许多外劳回国时大都带上许多大件的行李,连电视机等家电都有,有时甚至大到要另外到超大行李检查处去排队,队伍也一样长到占据了机场到几乎一整边。

再者,周末时本地的许多汇钱处也排着很长的外劳队伍,皆是彼等希望把在本地赚到的血汗钱汇回家乡。由此可见彼等都希望凭着自己的劳力来换取远方的家人可以过上更好的日子,这是值得钦佩的。

这些外劳里,尤其是来自缅甸、孟加拉、菲律宾的,也不乏有着大学文凭者,坦白说也就是因为他们国家多年来的不济,导致他们怀才不遇,必须离乡背井地到本地来,有得到餐馆、酒店、保安、家佣等服务性行业工作的,虽然也算大材小用,但已经算是很不错了;其他许多却也还是必须日晒雨淋地在工地里干活。

而相反方向的,从相对先进国度到相对落后国度工作的当然也有,如本地也有许多来自更为先进国度的专业人士等在本地的咨询或高科技企业里工作。但这种的跨国工作的先决条件是工作者有着高超的专业资格,所以领取的极为高昂的薪酬也受之无愧。本地也的确有着很多这些高管或专业人士被派驻到如上述的邻国去工作。

但据闻许多被“诱骗”到邻国进行倒转过来诈骗本地受害者的本地人士,却也未必是有着专业背景,被知名企业派驻到当地的。反之,据闻彼等许多是不甘于在本地因为没有太好的专长所以找不到工作或薪资偏低,所以在诱骗方以高薪酬诱骗下,也就把心一横,跑到邻国去“搏一搏”,希望的确可以在短期内哪怕是诈骗他人地发一笔大财,以后回国后得以提早退休,或至少有一笔大钱来打本做生意。

3因素致受“诱骗”

这些受“诱骗”者的浮躁心理,可能至少有3个因素导致。

其一是近年来普遍性的,即好一些人凭着一些标新立异的举止,在略微包装后迅速窜起成为网红,财源也就滚滚而来,令人称羡不已,那么当不了网红的自然也认为自己得以另辟蹊径,通过参与跨国诈骗等来赚大钱了。

其二是所谓的上梁不正下梁歪,即本地的贪污腐败、政商勾结来巧取豪夺的现象极为严重,那么一些人也就认为自己大的项目捞不到,那么做点诈骗来发财也还不错吧?

其三是本地的融资管道有所不足,导致一些要打本做生意的,也就只好求助于高利贷,或索性自己下海诈骗了。

总之理由林林总总,也意味着诱骗、诈骗等不良现象,一时之间在本地还是很难断根的。

反应

 

灼见

【灼见】加沙重建,谁说了算?/胡逸山博士

首相拿督斯里安华说,我国(应该主要是指政府、官联公司,也许还会“敦促”本地一些私企)将参与近月来被战火摧残的中东加沙地带的重建工作,包括建设一些医院、学校、居所等,也会与日本方面联手这么做。

在最新一轮的漫长战火,加沙地带饱受轰炸,几乎悉数被夷为平地,导致许多居民流离失所;还能残留下来的当地居民,也未能享有民生措施,难以维持基本的生计。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因为许多权威性的国际媒体与机构皆有充沛的报道、揭露等。所以,如果加沙地带还要继续作为适合人类居住的环境,那么重建的确是有必要的。

投资还是捐赠

至于说我国会参与加沙地带的重建,其实,关键字眼应该在于“参与”上。这参与到底是投资还是捐赠,还是有投资也有捐赠呢?而两者之间的比重又将是如何呢?当然,如果政府只是“鼓励”或“敦促”我国企业到加沙地带去投资或捐赠重建,那也是无可厚非,大家在很大程度上是无可置喙的,因为这些私企(哪怕是在政府压力下)要如何花自身的资金在国内外投资或捐赠,坦白说,大家无权过问。

如果我国私企选择或被“说服”在加沙地带投资,其实也不足为奇。近日安华官访英国时,有报道指出,我国官联公司及私企,在前殖民宗主国投资数以十亿计。而在较近的发达国家澳洲,其许多大都会(如墨尔本、悉尼、珀斯等)市中心黄金地带的很多地产项目,是我国房地产商开发的。

既然如此,那为何我国私企不到百废待兴、渴求发展、大把机会的加沙地带去投资重建呢?这在商业上是说得过去的,甚至可说是敏锐的商业嗅觉。

至于如果说是我国私企被“说服”,以捐赠的方式重建加沙地带,不论名义上被冠上企业社会责任,又或是奉近月来颇为流行所谓的“环境、社会和监管”(ESG)等理念,你又奈何得了他们呢?

然而,如果是政府自身,或是其属下的或有显著关联的企业要到加沙地带投资或捐赠当地的重建工作,甚至是政府方面以各种方式出资予我国私企来这么做的话,那么我国广大纳税人就绝对有权利过问因为那动用到公帑,而公家的钱终极来说是属于所有国民的。

政府要如何花钱,正式程序上是要向民选出来的国会交代的,所以才有财政预算案的提呈让国会审批,而预算案如果不获国会通过,那依照我国所师从的英国西敏寺国会民主制度,是等同于对政府的不信任议案的通过,政府是要为此而下台的!由此可见公帑的使用对于一个政府的合法性是很重要的。

需有优先顺序

而政府或官联公司如直接投资或间接通过我国私企来在加沙地带大事投资重建,那正如以上所述般,也许并不为过,甚至还是看准时机的商业决定。但如果不是投资而是捐献,那么大家就绝对有权过问如此的做法是否明智了。

其中有铁娘子雅称的前贸工部长丹斯里拉菲达就公开质疑政府的这项决定,因为她认为我国也有许多急需解决的基础建设(如乡区破烂不堪的学校)与民生课题。

安华也不甘示弱,以呼吁大家要有同情心来反击。但在尤其是东马惨遭水灾蹂躏的当下,大家也许觉得同情心往何处放,可能更需要有优先顺序吧?

但这里也还有一个更为基本的问题,即看来此后加沙地带将为以色列所全面控制,而以色列的绝对后台美国,其新任总统特朗普甚至说要把当地的巴勒斯坦人全部移居到邻近的埃及和约旦去,那也就强烈暗示说以后的加沙地带将重新成为以色列的一个犹太裔垦殖区。换句话说,以后加沙地带的重建与否、如何重建、由谁重建等,是由以方说了算,而非已然丧失控制权的哈马斯。

众所周知,我国与以色列势不两立,那以方又如何会允许我国参与当地的重建呢?可能要先搞清这一点,我国方能高谈参与重建。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