灼见

【灼见】阻碍民企发展的隐性壁垒/魏开星

今年9月18日,中国共产党机关刊物《学习时报》在其头版刊文发问,为什么民营企业发展的“隐性壁垒”长期破而不除?文章认为,根本问题还是在人的心里、头脑里、观念里,这才是阻碍民营企业发展隐藏得更深的“隐性壁垒”。

那么,“隐形壁垒”究竟表现在哪?笔者以为有如下几点,而且这些正是党刊明知而不便道明的内情。

企业主政治地位动摇

第一,民企经营者政治地位动摇。按中共文革及之前的阶级斗争理论,民营企业主是资本家或起码是小业主,属于资产阶级或小资产阶级,是剥削阶层,是无产阶级专政的对象。

中国改革开放之后,中共的中心任务从阶级斗争转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将国家的发展阶段确定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并将国家经济形态确立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在市场经济下,企业主雇工及剥削工人“剩余价值”被合法化;企业的经营与管理活动也被归类为等同于工人阶级的“劳动”。企业主与工人之间不再是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而是经营者与劳动者的关系。

这样,极大地调动民营企业的积极性,刺激民营经济的大发展。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民营经济的壮大,民营企业家的政治地位需要更明确地加以确立与提高。于是,在江泽民、朱镕基时代,“三个代表”被提出来,并写入党章。

三个代表”要求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在“三个代表”之下,中共的大门向民营企业主敞开,成千上万的企业主、个体经营者加入中国共产党;昔日的斗争对象成为同志,民企的地位空前提高。

然而,中共十八大后,强调“不忘初心”,似乎回到了共产党是工农阶级先锋队的前期定义,“三个代表”成了过去式。民企的地位也随之发生动摇;加上中国内地在2021年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后,提出“共同富裕”为新目标,且并未对何为“共同富裕”及如何实现“共同富裕”做出清晰地定义与解释,动摇了民企及民营企业家的信心。

巩固政权优先经济活力

第二,巩固政权优先经济活力。中共担心民企做大削弱执政基础,担心再现类似俄罗斯的“叶利钦效应”。后者是地方政府架空中央政权,而中国内地非公经济壮大超越公有经济,可能致使中共政权经济基础不牢,政权不稳。

2012至2021年,中国民营企业数量从1085万7000户增长到4457万5000户,10年间翻了两番,民营企业在企业总量中的占比由79.4%提高到92.1%,在稳定增长、促进创新、增加就业、改善民生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中国民营企业经济总量超过60%,就业人数占80%;加上外资,非公经济这一块超过公有制经济已经十分明显。关键是前者有效率,后者还滋生贪污腐败。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样,“国进民退”自胡锦涛、温家宝政府时期即构成政府的一些政策行为。“国进民退”是巩固政权的需要,却将导致经济活力及经济增长的丧失。

国企垄断构不公平竞争

第三,民企始终面临不公平的竞争环境。国企垄断地位对行业、对资源、对公平竞争环境的侵蚀,对民企构成不公平竞争。国家政策层面要求的国企与民企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待遇平等“四个平等”,在现实中并没有很好地做到。

第四,政治、政府对民营企业正常经营的干预。泛政治化使得民企穷于应付、疲于奔命。政治学习、政府检查、企业设立党支部、工会等,不仅流于形式主义还劳民伤财,更是对企业正常经营的干扰与破坏。

企业家都入了党,成为中共的一员,中央就不必担心壮大了的民企不听党的话;没必要在企业设立党支部,企业老板可由当地党委直接领导;若不是党员,企业领导可由当地党委统战部的关联团体即工商联在政治上指导,对其进行统战工作。

因此,看不出有何必要将党支部设在企业上。让企业管理层既要面对党委又要面对工会,夹在两者之间,消耗经营者的精力,削弱了企业面对市场的动能。 

视频推荐 :

反应

 

灼见

【灼见】DeepSeek赢在格局/魏开星

自特朗普1.0时代开始,美国除了对中国展开贸易战之外,还在金融、网络、科技等领域对之“围追堵截”。

4年前,拜登上台后在对华科技战上更加变本加厉:筑起“小院高墙”,扬言“脱钩断链”,将上千家中国企业、科研单位及高校拉进“实体清单”,加以“制裁”。

美方的盘算是只要在关键设备、要害系统、重点软件对华“卡脖子”,中国的科技进步将被滞后与拖延,美国的科技霸主将高枕无忧。

中国科技对外“秀肌肉”

然而,6年多过去了,中国高科技非但没有被卡死,反而在越来越多的行业或全面或局部地追赶甚至超越对手。在出口新三样“电动汽车、光伏能源、锂电池”全面碾压西方世界之外,自2024年下半年开始,中国有意地向外披露了令世人惊讶的高科技成果。

比如,珠海航展中的机器狼、“虎鲸号”无人作战艇及“昊龙”货运航天飞机等等;又如,中国两大军工企业“成飞”与“沈飞”,都选择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缔造者之一毛泽东的诞辰12月26日,试飞各自的第六代战机;以至于美军驻太平洋司令破天荒地“屈尊降贵”,声称要与中国“和平相处”。再如,春晚上扭秧歌的机器人。

特朗普开启2.0时代,将“让美国再次伟大”的旗帜举得更高,将“美国优先”再次唱响,视象征第四次产业革命的人工智能(AI)竞争为国运之战(“星际之门”Stargate),以此维系美国科技霸权。正当此时,中国的一家仅为140人的小公司深度求索(DeepSeek)却给雄心勃勃的白宫、硅谷及华尔街泼了一大盆冷水,给中国人送上一份春节大礼包。

中美人工智能水平拉近

原来,这家公司只用了不到美国AI巨头一个高管年薪不到的训练费用,即推出与美国最牛的人工智能公司OpenAI水平相当的模型DeepSeek R1;而且还完全开源。对此,除了业内人士被惊掉下巴外,全球各地各种反应层出不穷,不足为奇。

笔者觉得DeepSeek除了在技术层面创新外,在道德范畴赢在格局与胸襟。后者是中国文化与中华文明普遍高于美式文化与西方文明的一个生动事例。

Meta的首席AI科学家Yann LeCun认为,DeepSeek事件不应被解读为“中国在AI领域超越美国”,而是“开源模型正在超越专有模型”。此种观点明显是“盲人摸象”、显然是为本国同行的失败开脱与辩解。

DeepSeek作为一家初创公司,为何有完全开源及几乎免费服务于各行各业的崇高境界?其背后是中国精神。因此,DeepSeek是典型的中国故事!

中华文明道德水准更高

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倡导和平、发展,互利双赢、和平共处,创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反对冷战思维、零和博弈、集团对抗;关于中美关系,中方强调不冲突、不对抗、合作共赢;中国倡导的一带一路也主张共商、共建、共享等等。深度求索AI模型的“完全开源”与服务全球的理念,与上述有异曲同工之妙;而名为OpenAI的公司恰恰不是Open的,而是闭源的。这与美国优先、白人至上、追求强权政治、称霸世界如出一辙。

有句话说得好:心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中国公司赢了美国同行,如同中国赢了美国一样,其格局高下立判。

我们经常说,贵为世界第一强国,美国怎么提不出“一带一路”的构想?是美国缺乏文化底蕴还是格局太小,相信两个因素都有。以至于,当中国提倡的“一带一路”广受欢迎时,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主要国家却展开抵制、唱衰、抹黑、诋毁、诬陷、破坏,无所不用其极。

眼看使出浑身解数,都无济于事时,拜登政府只好炮制美版的“香料之路”,设想与“一带一路”抗衡;不料,一场以巴战争令“香料之路”被扼杀在摇篮中。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