灼见

【灼见】降低期望 盼能维系/胡逸山博士

我以前在美国生活时,当地的电视广播很流行在临近午夜时分播放一些轻松的清谈节目,印象较深的就有一个标题为“降低期望”(lowered expectation)的小品,以一些婚前到婚后配偶相互之间的期望因应现实的演变,从高潮跌到谷底的韵事来作为搞笑题材;如婚前以为配偶形象举止完美,婚后一起生活时才发觉到对方一些恶心的习惯展现,起初可能大惊小怪,但久而久之也就磨合习惯了,之前的崇高期望也就不得不向现实低头而往下调,混混沌沌也就这样一起过了一生。

而当下四望本地的政治生态,很大部分不也是“降低期望”吗?以前长期实质上的一党独大,手握大权而又没有真正的制衡力量,所以各类滥权贪污腐败的举止接踵而来,民众也就只好逆来顺受。

后来民智渐开,有了民联、希盟在反对党一方的出现,许多更为看过世面、希望改革本地腐朽社会政治、热爱民主自由的民众,便对希盟产生了很高的期望,希望彼等有一天得以执政来推动本地的政经改革,促进本地的自由民主。

包容希盟执政不力

但那崇高的期望,在希盟两度执政期间也还是毫不留情地被大幅度降低。第一度是当时希盟因为察觉到自身虽然不断努力也还是一直功亏一篑、数度与执政权擦身而过后,毅然与以前处在政治对立面的前首相敦马哈迪医生合作。

彼等虽然在2018年一鼓作气地夺得执政权,但在马哈迪领导下的希盟政府,还是未能有效地推动改革。唯当时进步派的民众也还是客客气气,宁可降低自己对希盟的期望,还是希望希盟得以执政下去,到底那比之前的一马窃国行径,也还是好得太多了。

但要来的终究也还是来了,无论进步派民众如何地削足适履、如何地降低期望来包容希盟的改革缓慢,为数更为庞大的保守派也还是成功策动了喜来登政变,成功地把政权恢复到一族独大的局面。

而当下应该也算是第二度降低政治期望了。这次走了马哈迪,却来了改革派多年来的宿敌巫统,希盟不得不与其合作组成所谓的团结政府,方得以上台执政。

自由民主反开倒车

这第二趟的希盟主导的政府,坦白说改革步伐缓慢,在自由民主方面更可谓来了一定程度的倒车。如以前巫统所主导的政府,为了最大程度地阻吓民众穿黄衣上街和平示威,竟然贻笑大方地宣布禁止穿黄衣。而当时一众希盟领袖,不也大咧咧地穿着黄衣,冒着催泪弹、水炮车的无情打压,照样上街示威可也,精神实在可嘉,也为他们后来赢得更多选票。

当下希盟再次上台执政了,不但没有推动更为自由化的政策,却反而没收手表、书籍等,连佩戴具有彩虹色彩的手表也被宣布为犯法。这些当年无畏上街,当下养尊处优地当官的希盟领袖,完全没有挺身而出来捍卫言论自由,那又情何以堪?

不过根据最新的6州州选成绩来看,这些希盟支持者也还是降低了期望含着泪地再次把票投给希盟。这说穿了也是他们深恐绿潮一方得以胜出执政,把整体社会保守宗教化,所以也就屈就于被彼等认为两者取其轻的希盟了。如此地降低了的期望,是否就能避开另一场喜来登政变,那也还是见仁见智。

视频推荐 :

反应

 

灼见

【灼见】加沙重建,谁说了算?/胡逸山博士

首相拿督斯里安华说,我国(应该主要是指政府、官联公司,也许还会“敦促”本地一些私企)将参与近月来被战火摧残的中东加沙地带的重建工作,包括建设一些医院、学校、居所等,也会与日本方面联手这么做。

在最新一轮的漫长战火,加沙地带饱受轰炸,几乎悉数被夷为平地,导致许多居民流离失所;还能残留下来的当地居民,也未能享有民生措施,难以维持基本的生计。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因为许多权威性的国际媒体与机构皆有充沛的报道、揭露等。所以,如果加沙地带还要继续作为适合人类居住的环境,那么重建的确是有必要的。

投资还是捐赠

至于说我国会参与加沙地带的重建,其实,关键字眼应该在于“参与”上。这参与到底是投资还是捐赠,还是有投资也有捐赠呢?而两者之间的比重又将是如何呢?当然,如果政府只是“鼓励”或“敦促”我国企业到加沙地带去投资或捐赠重建,那也是无可厚非,大家在很大程度上是无可置喙的,因为这些私企(哪怕是在政府压力下)要如何花自身的资金在国内外投资或捐赠,坦白说,大家无权过问。

如果我国私企选择或被“说服”在加沙地带投资,其实也不足为奇。近日安华官访英国时,有报道指出,我国官联公司及私企,在前殖民宗主国投资数以十亿计。而在较近的发达国家澳洲,其许多大都会(如墨尔本、悉尼、珀斯等)市中心黄金地带的很多地产项目,是我国房地产商开发的。

既然如此,那为何我国私企不到百废待兴、渴求发展、大把机会的加沙地带去投资重建呢?这在商业上是说得过去的,甚至可说是敏锐的商业嗅觉。

至于如果说是我国私企被“说服”,以捐赠的方式重建加沙地带,不论名义上被冠上企业社会责任,又或是奉近月来颇为流行所谓的“环境、社会和监管”(ESG)等理念,你又奈何得了他们呢?

然而,如果是政府自身,或是其属下的或有显著关联的企业要到加沙地带投资或捐赠当地的重建工作,甚至是政府方面以各种方式出资予我国私企来这么做的话,那么我国广大纳税人就绝对有权利过问因为那动用到公帑,而公家的钱终极来说是属于所有国民的。

政府要如何花钱,正式程序上是要向民选出来的国会交代的,所以才有财政预算案的提呈让国会审批,而预算案如果不获国会通过,那依照我国所师从的英国西敏寺国会民主制度,是等同于对政府的不信任议案的通过,政府是要为此而下台的!由此可见公帑的使用对于一个政府的合法性是很重要的。

需有优先顺序

而政府或官联公司如直接投资或间接通过我国私企来在加沙地带大事投资重建,那正如以上所述般,也许并不为过,甚至还是看准时机的商业决定。但如果不是投资而是捐献,那么大家就绝对有权过问如此的做法是否明智了。

其中有铁娘子雅称的前贸工部长丹斯里拉菲达就公开质疑政府的这项决定,因为她认为我国也有许多急需解决的基础建设(如乡区破烂不堪的学校)与民生课题。

安华也不甘示弱,以呼吁大家要有同情心来反击。但在尤其是东马惨遭水灾蹂躏的当下,大家也许觉得同情心往何处放,可能更需要有优先顺序吧?

但这里也还有一个更为基本的问题,即看来此后加沙地带将为以色列所全面控制,而以色列的绝对后台美国,其新任总统特朗普甚至说要把当地的巴勒斯坦人全部移居到邻近的埃及和约旦去,那也就强烈暗示说以后的加沙地带将重新成为以色列的一个犹太裔垦殖区。换句话说,以后加沙地带的重建与否、如何重建、由谁重建等,是由以方说了算,而非已然丧失控制权的哈马斯。

众所周知,我国与以色列势不两立,那以方又如何会允许我国参与当地的重建呢?可能要先搞清这一点,我国方能高谈参与重建。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