灼见

宏观处理公共医疗体系/曾达威

日前, 一群在英国爱丁堡皇家外科学院获取心胸外科专科培训的本地医生,向马来西亚医药理事会申请注册成为心胸外科专科医生不果,结果向法庭提告。

事情闹开了,结果发现国内的心胸外科专科医生只有区区14名,而相关的“平行途径”的认证流程也模糊不清。

对此,通讯部部长兼团结政府发言人法米指出,内阁将在国会提呈法案,以解决“平行途径课程”所衍生的问题。

事情闹得沸沸扬扬,看似将告一段落。然而,公共卫生体系的问题真的解决了吗?

近年来,国内的公共医疗系统面临着人手短缺的挑战。卫生部的数据显示,实习医生有大量减少的趋势,从2019年的6134人减少到2022年的3245人。

此外,合约医生的离职,以及医学系学生数量的锐减,让公共医疗体系的人力资源问题更捉襟见肘。

医生从政府医疗体系流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包括工作时间太长、工作量太大、合约制度的瑕疵、薪资与工作量不匹配、霸凌问题等,最终导致劳逸失衡。

改善待遇当务之急

为了解决日益严峻的问题,卫生部必须尽快采取应对措施,留住医疗人才,维护医疗系统的可续性。

首先,调整医务人员的薪资结构和改善福利待遇是当务之急。大马的医务人员,包括医生和护士的薪资比起其他国家来得低,这将直接影响他们的留任意愿。去年2月,合约医生罢工组织(Hartal Doktor Kontrak)在其推特贴文指出,医生的待命(on call)报酬每小时仅有区区的9令吉,和工作质量不成正比。

除了薪资,卫生部有必要重新评估医务人员的福利政策,并引入更多激励措施,如弹性工作表、绩效奖励、晋升和培训机会,以此留住人才。

其次 ,卫生部必须致力改善医务人员的工作环境。一些医生表示,由于人手不足,医院的工作压力巨大,常常需要超时工作,极大程度地影响了他们的生活质量。

对此,卫生部应及时调配医务人力资源,在人手不足的科室和地区增加医务人员编制,并推动更灵活和人性化的排班系统,确保医生有足够的休息时间和假期,避免长时间连轴转的工作模式。

此外,改善医务人员的反馈机制也是至关重要的。卫生部有必要优化现有的My Help沟通渠道,让医生能够绕过有利益冲突的主管,及时举报诸如霸凌事件等各种的内部问题。通过听取一线医生的声音,卫生部才能更有效地对具体的医疗工作环境问题做出改善。

最后,医学系学生的锐减也必须受到重视。卫生部可以借鉴英国国民健康服务的长期人力资源计划 ,通过动态的人力资源数据库,适时调整医学生、专科医生和护士的培训名额,并及时地填补医疗空缺。

总的来说,政府该解决的不只是平行途径问题,而是以更宏观的视角,追根究底地找出医疗人力资源短缺的根本原因,并找出全方位的应对方案,才能让日益紧绷的公共医疗系统得到纾缓。

反应

 

要闻

每周工作45小时 护士组织抨双重标准

(八打灵再也31日讯)护士组织抨击卫生部要求他们继续每周工作45小时的决定,并指这已引起护士不满。

此前,内阁决定取消拟议的针对医护人员新医护人员轮班制度(WBB)。

根据《马来西亚前锋报》,大马男护士(MMN)主席祖利汉指出,上述决定表明实行中存在“双重标准”,若可取消医护人员轮班制度进行更深入研究,那么对于12月1日实施的护士每周45小时工作制也应该这样做。

“没有一个护士同意将每周工作时间从42小时增加到45小时。

“在决定延长护士工作时间之前,应进行一项研究。在没有受影响方同意的情况下实施决定是不公平的。”

削弱医疗服务

他直言,虽然只增加了3个小时,但此前护士的工作时间已经超过42小时。现在,他们不得不做工作更多以应对紧急和其他情况。

朱利汉说,各护士组织此前已就此问题提了一份研究报告,但卫生部并未接受。

5个护士协会于11月指出,对护士进行的一项调查发现,增加护士每周的工作时间可能会削弱医疗服务的有效性,并影响患者医护的质量。

护士协会要求推相关指令,原因是人手短缺以及工作压力、疲劳和倦怠的风险增加。

医护人员轮班制度试图将医生的待命时间从33小时限制到18小时,但因为将延长轮班纳入标准的45小时工作周而削减了医护人员的津贴,而受到广泛批评。

虽然医护人员的工作时间会减少,但他们的收入也可能会减少,因为他们在工作日下午5时以后工作不会获得津贴。

夜班也将被视为正常工作时间,并计入每周45小时工作制的一部分。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