灼见

文明方式解决不满/林恩霆

过去一周,KK超市售卖印有“真主”字眼袜子的事件,遭到政治人物的利用,作为捞取政治筹码的工具,如巫青团团长阿克马。不仅如此,阿克马还号召全国回教徒群起抵制KK超市。

这种抵制企业的文化,是在“挺巴勒斯坦”运动后开始的。话说去年10月,巴勒斯坦与以色列在加沙地带发生冲突,导致我国回教群体响应挺巴勒斯坦运动,进而抵制一些捐款或支持以色列,或与犹太人有关的企业。

当时遭殃的包括麦当劳、肯德基、雀巢产品、星巴克等等,甚至连一些品牌也无端端被牵连。

以巴之间针对加沙地带的控制权所发生的冲突,已长达数十年。即使在历任前首相敦马哈迪医生、拿督斯里纳吉和丹斯里慕尤丁时代都曾通过外交管道,交涉或协助加沙地带人民,但从来都不会在国内进行任何行动。

安华在去年针对加沙地带冲突,采取高调的方式去处理,以取得一定程度的国际认同,同时也希望借助这股情绪,讲自己打造成回教的捍卫者。

安华除了通过政府捐献1000万令吉之外,还呼吁官联公司响应捐款给巴勒斯坦。

此外,他还亲自到中东去会见当地领袖,与哈马斯领袖通话,教育部更在学校内推动“挺巴勒斯坦周”。

加沙地带冲突事件无限放大,从政府到民间,无一不响应此事。最终,社媒发起抵制外国品牌企业行动,而这行动也给回教群体看到成果,让他们觉得自己的市场购买力足以展现消费实力。

有鉴于此,阿克马在KK 超市课题上,也因为去年的抵制行动尝到甜头后,所以重施故技,想让KK 超市为此付出代价。

抵制影响就业机会

简单来说,抵制行动在大马成了一种政治手段。安华当时利用加沙地带冲突课题反应激烈,直到回教徒社会群体为抵制行动“着迷”,而忽略了马来人有大马市场最大的消费群,但最大的消费群也意味着需要最大的工作机会来赚取收入,否则如何消费呢?

一旦破坏工作的经济,或者小至让KK 超市关门大吉,失去工作机会的最大群体依然是马来社会。

因此,任何对宗教侮辱的不满,应以文明的方式去表达,包括沿用现有的法律去对违法者采取行动,而非破坏国家的经商环境,进而影响老百姓的就业机会。

反应

 

言论

居家服刑疑云悬而未解/林恩霆

首相拿督斯里安华在前首相拿督斯里纳吉特赦之居家服刑附加谕令存在与否的事件中,其处理方式存在改进空间。根据安华的说法,总检察署曾收到一份来自国家王宫(前国家元首任期内)的特赦附加谕令。

但总检察署或许认为其正当性存疑,这或许跟附加谕令是否符合宪法有关。虽然安华没明说,但总检察署的确把此附加谕令交回给国家王宫,让新任元首定夺。

部长回应矛盾重重

此外,他提到前国家元首多次展延特赦局会议,直到1月29日才召开。

安华没有明确指出责任人,但暗示如果早在前国家元首任期内处理,可能还有机会重新讨论这份附加谕令是否符合宪法,或在特赦局会议中将前国家元首提出的居家服刑建议进行深入讨论。

安华强调,他本人和参与特赦局的扎丽哈医生并未提到居家服刑的建议,而居家服刑的附加谕令是直接交给了总检察署。

尽管安华表示政府没有隐瞒附加谕令,但政府高官的回应却矛盾重重。通讯部长法米、内政部长拿督斯里赛弗丁、联邦直辖区事务的首相署部长扎丽哈医生、首相署部长(法律及体制改革)拿督斯里阿莎丽娜等人对附加谕令的存在表示“不知情”,尤其是赛弗丁将其称为“传闻”,令人质疑政府的透明度和协调性。

作为总检察署的主管部长,阿莎丽娜理应知晓此事,而总检察长作为政府的法律顾问,一年来频繁与安华会面,却未提及附加谕令的存在,这种说法难以令人信服。

安华政府在此事上,可以通过更透明的方式处理此事,以减少政治伤害。首先,他应坦承总检察署已把这份附加谕令交回给国家王宫,坦承可以显示政府对宪法的尊重,也能向公众传达政府在法律问题上保持专业与独立的立场。

模糊规避引发质疑

其次,在承认附加谕令确实存在之后,才说明政府已将此事交由现任国家元首处理。这种直接而坦率的态度,可以有效消除公众对政府隐瞒事实的疑虑,同时也表明这是一个由国家元首决定的宪政问题。

最后,若纳吉的律师团队决定挑战总检察署的决定,安华应表态支持通过司法程序解决争议。

尽管这一行动可能涉及挑战王宫决定的风险,但通过法庭审理的方式,不仅符合宪政程序,也能避免政府被指控干预司法或试图掩盖事实。即使舆论出现,纳吉也可能需要承担挑战王宫的责任。

由于涉及宪政争议,包括前任和现任国家元首对附加谕令的不同看法以及总检察署的立场,通过法庭解读宪法可能更为妥当,让司法程序决定附加谕令的合法性,可以避免政府背负隐瞒的指控。

安华的处理方式未能展现应有的透明度,安华政府通过模糊程序或语言技巧规避责任,反而引发更多质疑。尽管他声称无隐瞒,但政府内部信息不对称和高官的矛盾表态已严重损害其公信力。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