灼见

美又加征关税,中国如何反击?/魏开星

5月14日,美国宣布对进口自中国的180亿美元商品加征关税,主要针对电动车、电池、钢铁和关键矿产等行业。有评论认为,中国产电动汽车早被排斥出美国市场,根据中国海关数据,今年第1季中国出口到美国的电动车数量骤缩至不足2000辆,因此美方此举几乎没有影响;至于用于制造太阳能电池板的光伏电池,业内人士称,过去12年来,中国产的光伏产品基本没有直接出口美国,都是从东南亚出货到美国。那么,拜登政府此举意欲何为?

美方疯狂为那般?

第一,选举考虑。特朗普在投入竞选时曾扬言,上台后将对华关税提升至60%。拜登为了拉选票,讨好美国的某些选民,不甘示弱,也在关税上做文章,不让特朗普“独美”。拜登政府的商务部长雷蒙多、贸易代表戴琪似乎对美国选民说:“加关税嘛,我们也会!”;这些官员关键还有出于本身位子考虑的成分。试想一下,若拜登输了,雷蒙多与戴琪还有得捞吗?

第二,寄望盟友跟进。从目前情况看,美方加征关税确实对中国相关行业及时的效应较小;然而,美方的举动寄望对其盟友起到示范作用,尤其是欧洲。欧洲可是中国新能源、光伏产业的主要市场。据了解,2023年中国出口的120.3万辆新能源汽车中,欧洲占比达38%,远超其他地区。而且,欧盟早在几个月之前就开始针对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展开所谓的反补贴调查。在眼下,欧洲即使有像法国、匈牙利、塞尔维亚等国反对歧视中国企业,亲美派冯德莱恩领导下的欧盟在美国的压力下也会给各成员国压力,抵制中国的产品与企业。

第三,诋毁中国的产品。美国财长耶伦等白宫官员,不顾自身是经济学家出身,居然炮制违背经济学原理的“产能过剩”说辞,在全世界大造中国制造业的谣言,目的与她的老板一样:“中国决心主导这些行业。我决心确保美国在这些方面领先于世界。”(拜登语)。

面对美国几乎丧失理智的疯狂行为,中国会“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吗?从特朗普开启针对中国产品强征关税以来,中方几乎没有采取对等报复的动作,而是沿用“你打你的,我打我的”(毛泽东语)策略;或许,当拜登多次信誓旦旦声称“无意阻碍中国经济发展、无意同中国脱钩、无意阻碍中国科技进步、无意在国际上围堵中国”的时候,中国政府与中国企业界早就“将计就计”,提前做了谋划。比如,光伏产业,中国早在十几年前就已布局东南亚。中国光伏产品以东南亚国家的产地出品出口美国。

你打你的我打我的

中国新能源汽车北美洲在墨西哥设厂,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了。美国贸易代表戴琪5月14日在白宫受访称,美国政府正在监控中国厂商在墨西哥的动向,并警惕任何可能利用墨西哥新工厂来进入美国汽车市场的迹象。到今天,戴琪才想起关注墨西哥可能成了中国埋伏在美国边上的“特洛伊木马”,是不是太后知后觉了?

最近有一则消息可以为中墨的经贸关系热络提供注脚。当地时间5月11日晚,首趟由中国南方航空执飞的深圳—墨西哥城直飞航班降落在墨西哥城贝尼托华雷斯国际机场,标志着中国首条直飞拉丁美洲的客运航线正式开通。该航线全长超过14000公里,是目前中国民航距离最长的直飞国际客运航线。南方航空深圳—墨西哥城直飞航线每周两班。可见两国商务人员的往来之多之频密。

截至上月,中国的新能源车在巴西的销量达到4.8万辆,较去年同期增长8倍,令原本占据当地市场的大众、通用等汽车巨头遭受强烈冲击。中国新能源汽车在巴西大卖,人们会想运输成本是不是高了点?若想到这些汽车就在离巴西并不遥远的靠近墨西哥湾的北美洲生产,那一切就更加顺理成章了。

欧洲未必随之起舞

中国新能源汽车在欧洲也早有应变之道,不会因欧盟反补贴调查而坐以待毙。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欧洲三国行中的匈牙利,汽车工业是其经济引擎,继新能源汽车巨头比亚迪、电动汽车电池制造商宁德时代等中企在当地设厂后,又一汽车制造商长城汽车也计划投资。

此外,匈牙利还是华为在中国以外最大的供应中心,华为在当地设立所有业务部门,负责欧洲市场的制造、物流和研发。同时,法国总理马克龙说了,会对中国企业一视同仁。拜登政府刚宣布对华加征新关税,德国总理肖尔茨和瑞典首相克里斯特松便联合发声,警告欧盟不要仿效美国。

可见,欧洲也未必会随“美”起舞!

反应

 

灼见

【灼见】人民币应对贸易战的利器?/魏开星

特朗普上台后,全世界都将面对美国加征关税的“割韭菜”,不管是盟友还是对手。

特朗普已经宣布自2月1日起要对邻国墨西哥、加拿大征收25%的关税。而在对中国一番示好(声称中美两国合作可解决世界上所有的问题、上台百日之内将与习近平见面、强调与习近平之间的“伟大私人关系”等等)之后,对中国加征关税立即被端上台面,从10%起跳,考虑自2月1日起。

人民币贬值是双面刃

应对美方再次挑起贸易战,中方相信有所准备,不至于像2018年那样仓促应战,措手不及,手忙脚乱。其中一招是以人民币适度贬值来应对关税升幅。应该说,人民币贬值也是一个双面刃,究竟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中国内地专家也存在争锋相对的观点。到底在现实条件下,将人民币贬至7.5元左右兑1美元,其对中国经济有利与不利的影响应怎么看?

首先是人民币再贬值作用有限。人民币在现有基础上再贬值的幅度已很有限,应对美国对中国出口的货物加征关税有一定的对冲作用,但是却呈现边际效用递减的效应。目前,人民币离岸价在香港市面上可兑换的是7.3元兑1美元。若按照外资投资银行的预测,人民币贬到7.5元兑1美元,也就还有2%左右的降幅。以2%的贬值幅度去对冲即使是10%的加征关税,尚且力度有限;何况特朗普心目中对华加征关税远不止10%。可见,中方欲以透过汇率变动来对付美方的关税策略,其胜算极小。

相反,按特朗普上一个任期的套路,美方在征收关税的同时,势必要求中国进口美国的产品,如农产品,像大豆、小麦等。这时,人民币加大贬值幅度,在进口三四千亿美元的美国货时,便要付出更多的美元。这是在中美贸易之间。

中国对其他主要贸易伙伴如东盟、欧盟等,因顺差较大且没有采用本币交换,人民币贬值对中方的出口能获取一些优势;但对于像俄罗斯、巴西等国,由于更多的是采取本币交换,人民币兑美元贬值就不起作用了。2024年,中俄贸易额将近2500亿美元,其中90%采取本币交换。

不利吸引外资

其次是人民币再贬值对吸引外资及对外投资不利。近年来,中国在吸引外国直接投资尤其是外资投入到资本市场上呈现下降态势,甚至还有外资撤资的现象。其中一个原因是人民币走贬,令到外资赚取人民币换成美元时汇率上损失不小。同样,当中国企业走出国门,出海到外国投资时,若人民币比价长期疲软,对外投资也十分不利。

中国人民银行在冠病疫情前常常将“人民币没有进一步贬值的基础”挂在嘴边,那时人民币兑美元在7算之内;而自2022年9月15日开始跌出7算至今已2年3个月有余了。因此,从这意义上说,人民币不能再大幅贬值了。

顺差过大不是好事

第三是以汇率优势去获取贸易好处将引发贸易伙伴的反弹。去年,中国的贸易顺差达到将近1兆美元,创下历史新高,引发西方舆论的强烈关注,声称这是二战后极少见的现象。事件必须引发中国的警觉,贸易不平衡将导致国际关系的紧张;顺差过大不是好事情,势必令到逆差国的不满。

历史与现实均告诉我们,贸易不平衡轻者被要求进行贸易谈判,重者引起贸易战甚至是战争。中方若在贸易强势的条件下,再以汇率获取贸易便利,实属不智,也不足取。

最后是长期走贬不利于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人民币国际化是个长期的过程,每走一步都很重要。荀子在《劝学篇》中说到:“不积硅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在中国经济实力已达“坐二望一”的阶段,其货币地位将相应地维持强势,而不能因一时一事而令货币长期走弱;何况,人民币将在国际货币基金及金砖国家去美元化中扮演越来越吃重的角色。为此,人民币在现时情况下,不宜过度走贬。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