灼见

解放军再围岛效用几何?/魏开星

台湾总统赖清德,在还没说“务实的台独工作者”之前,中国大陆就对其“台独”本性有了掌握,就被认定不是可以打交道的人。此次520讲话,赖更是毫无遮掩地本性大暴露,令到台湾与大陆直接针锋相对,两岸之间毫无缓冲地带,以至于陆方连犹豫的机会都没有,从官方到民间几乎一致地喊出“丢掉幻想,准备战斗”!

大陆直接上“围岛演训”

就在赖清德上台第三天,中国人民解放军就宣布在台湾周边海、空域展开“联合利剑-2024A”军演。解放军东部战区新闻发言人李熹海军大校表示,5月24日,东部战区持续在台岛周边展开“联合利剑-2024A”演习,岛链内外一体联动,检验联合夺权、联合打击、要域占控能力。与前次因美国会众议院议长佩洛西窜访台湾之后而举行的六处围岛演练相比,笔者以为,此次更加接近于实战。前次主要以远程攻击为主,比如,导弹飞越台湾岛上空、战机跨越海峡中线及战舰逼近台湾所谓的12海里基线等等;而此次集中在某些特定海域、空域展开具体作战任务的操练。相较真实的“武统战”,此次演练只缺台湾海峡跨海兵力投送了。随着“联合利剑-2024A”之后的“联合利剑-2024B”、“联合利剑-2024C”的陆续有来,相信台湾海峡跨海兵力投送演习就会登场。

且不说赖清德政府面对的是仅仅40%的支持率,也不说“朝小野大”,更不说民进党在地方县市执政权方面处于明显的弱势;就是狡猾如李登辉、冷静如蔡英文,刚上位时还要“韬光养晦”一番:要么派密使与大陆沟通,要么硬着头皮称对岸为“大陆”而不敢直呼其“中国”。因为,李登辉与蔡英文知道,台湾本身的实力有几斤几两,所依仗的不过是外力而已。外力终究是外力,“棋子”与“弃子”的转换只需要瞬间的功夫;何况,中国大陆连霸道如美国都忌惮,其实力早已今非昔比!

赖清德的底气何来?

那么,赖清德相比他的前任更冲更猛的底气来自哪里?

一是美国给的?这又不太像!记得在5月初,有消息称美方要求赖清德收敛,因为白宫判断大陆可能在520前会有强硬表态。可见,华盛顿并不希望赖刚上台就肆无忌惮,以免惹怒了北京,导致台海再起波澜。

二是吃定陆方只会“君子动口不动手”,“嘴炮震天响”, “光打雷不下雨”?赖清德的这点判断还是有一些理据的。比如,中国领导人在与美国总统拜登会晤时表明没有2027年武统台湾的计划;大陆负责对台工作的高层前不久还说,解决台湾问题没有时间表等等。陆方似乎被“和平统一”困住了手脚。

三是赖从大陆对待菲律宾南海挑衅中滋长了信心?菲总统小马科斯上台以来,一直在南海挑衅,中国却始终克制,以至于被视为“软弱可欺”。赖清德是否也因此壮了胆?

对于解放军的举动,美军印太司令部副司令斯卡伦卡(Stephen Sklenka)称,虽是预料之中的事,但也着实令人“忧心”。美军是忧心大陆从演习转换为实战吧?就在解放军围岛“联合利剑—2024A”演习之际,美国海军隶属第七舰队的核动力航空母舰“里根号”“知趣地”远离最大作战半径也就1000公里,只是在南海现身并没有进入攻击阵位。

军演效用如何评估?

解放军此次是同类演训的第二趟。如果“效用递减”的话,此次演习是否不如2022年8月4日开始的那次?由于军演的意义与作用是宽泛概念且不可量化,因此比较两场军事行动成效大小并不科学。那么,如何定性此次围岛的效果呢?不妨从宏观与微观两个角度来评判。

从宏观来说,也就是从战略角度考量,此次演训的目的在于“震慑”,震慑赖清德台独当局、震慑台独的背后力量。这点应该达到了目的。美军航母不敢靠近,就很能说明问题。5月24日,台湾国防部表示,共军战机、军舰虽有搭配实弹,但都未发射。这种无奈就是心虚。

至于对台湾社会的震慑效果,笔者以为还比较有限。台湾普通民众几乎无感,除非切断进出台湾岛的海陆空交通,才会引发岛内的恐慌。

从微观来看,也就是从战术角度衡量,正如解放军东部战区发言人所说:演习岛链内外一体联动,检验联合夺权、联合打击、要域占控能力。由于此次的选点与前次不同,每一次这样的演训对大陆军方而言都是一次全新的实操与收获。

反应

 

灼见

【灼见】人民币应对贸易战的利器?/魏开星

特朗普上台后,全世界都将面对美国加征关税的“割韭菜”,不管是盟友还是对手。

特朗普已经宣布自2月1日起要对邻国墨西哥、加拿大征收25%的关税。而在对中国一番示好(声称中美两国合作可解决世界上所有的问题、上台百日之内将与习近平见面、强调与习近平之间的“伟大私人关系”等等)之后,对中国加征关税立即被端上台面,从10%起跳,考虑自2月1日起。

人民币贬值是双面刃

应对美方再次挑起贸易战,中方相信有所准备,不至于像2018年那样仓促应战,措手不及,手忙脚乱。其中一招是以人民币适度贬值来应对关税升幅。应该说,人民币贬值也是一个双面刃,究竟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中国内地专家也存在争锋相对的观点。到底在现实条件下,将人民币贬至7.5元左右兑1美元,其对中国经济有利与不利的影响应怎么看?

首先是人民币再贬值作用有限。人民币在现有基础上再贬值的幅度已很有限,应对美国对中国出口的货物加征关税有一定的对冲作用,但是却呈现边际效用递减的效应。目前,人民币离岸价在香港市面上可兑换的是7.3元兑1美元。若按照外资投资银行的预测,人民币贬到7.5元兑1美元,也就还有2%左右的降幅。以2%的贬值幅度去对冲即使是10%的加征关税,尚且力度有限;何况特朗普心目中对华加征关税远不止10%。可见,中方欲以透过汇率变动来对付美方的关税策略,其胜算极小。

相反,按特朗普上一个任期的套路,美方在征收关税的同时,势必要求中国进口美国的产品,如农产品,像大豆、小麦等。这时,人民币加大贬值幅度,在进口三四千亿美元的美国货时,便要付出更多的美元。这是在中美贸易之间。

中国对其他主要贸易伙伴如东盟、欧盟等,因顺差较大且没有采用本币交换,人民币贬值对中方的出口能获取一些优势;但对于像俄罗斯、巴西等国,由于更多的是采取本币交换,人民币兑美元贬值就不起作用了。2024年,中俄贸易额将近2500亿美元,其中90%采取本币交换。

不利吸引外资

其次是人民币再贬值对吸引外资及对外投资不利。近年来,中国在吸引外国直接投资尤其是外资投入到资本市场上呈现下降态势,甚至还有外资撤资的现象。其中一个原因是人民币走贬,令到外资赚取人民币换成美元时汇率上损失不小。同样,当中国企业走出国门,出海到外国投资时,若人民币比价长期疲软,对外投资也十分不利。

中国人民银行在冠病疫情前常常将“人民币没有进一步贬值的基础”挂在嘴边,那时人民币兑美元在7算之内;而自2022年9月15日开始跌出7算至今已2年3个月有余了。因此,从这意义上说,人民币不能再大幅贬值了。

顺差过大不是好事

第三是以汇率优势去获取贸易好处将引发贸易伙伴的反弹。去年,中国的贸易顺差达到将近1兆美元,创下历史新高,引发西方舆论的强烈关注,声称这是二战后极少见的现象。事件必须引发中国的警觉,贸易不平衡将导致国际关系的紧张;顺差过大不是好事情,势必令到逆差国的不满。

历史与现实均告诉我们,贸易不平衡轻者被要求进行贸易谈判,重者引起贸易战甚至是战争。中方若在贸易强势的条件下,再以汇率获取贸易便利,实属不智,也不足取。

最后是长期走贬不利于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人民币国际化是个长期的过程,每走一步都很重要。荀子在《劝学篇》中说到:“不积硅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在中国经济实力已达“坐二望一”的阶段,其货币地位将相应地维持强势,而不能因一时一事而令货币长期走弱;何况,人民币将在国际货币基金及金砖国家去美元化中扮演越来越吃重的角色。为此,人民币在现时情况下,不宜过度走贬。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