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天上掉馅饼”的妄想/南洋社论

《南洋商报》日前一则封面报道,采访国内外经济学者与财经专家解析“全民基本收入”(UBI)的可行性及其利弊。

全民基本收入是一种经济理论,其核心理念是不论社会经济状况或就业状态,给全民定期发放定额资金的经济保障,帮助人们满足生存需求,以促进社会公平和经济稳定。

特别随着疫情全球肆虐,这种概念再被炒热起来;而且硅谷的流行观点也认为,机器人将蚕食掉好些人的工作,为全民发放基本收入的政策将变得必要。

没国家有能力做到

一些学者认为它能够帮助解决贫困、异化劳动以及自动化、智能化带来的大量低技能劳力失业等问题,提供无条件基本收入能帮助减贫及鼓励创新。

然而,此项全民福利制几乎颠覆了现代资本主义经济生产的产权与收益逻辑,甚至可说昂贵到几乎没有任何国家政府有能力做到。

迄今没有一个国家通过实践能证明它的实际价值,芬兰做过针对失业者的实验,两年后却放弃了,加拿大还只是考虑要进行实验;瑞士通过公投否决这项“白拿钱,吃霸王餐”的计划。

国债破兆的马来西亚更没有资格做到,因为推行此福利制会吃光政府的财政收入,还被迫征抽巨额税务,还要大肆借贷,无限透支,并导致通货膨胀飙升。

最让人感到尴尬的是,它可能助长“懒汉”滋生,社会价值创造能力的枯竭,发展步伐滞缓。

虽然世界富豪比尔·盖茨、马斯克、扎克伯格等都大声支持推行此种“直升机撒钱”的“全民基本收入”概念,认为此种善意的乌托邦将能帮助实现像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充满诗意的畅想,即让人们过上“上午打猎,下午捕鱼,傍晚从事畜牧,晚饭后从事批判”的理想生活。

实质劳作就是财富

可是19世纪法国经济学家巴斯堤却有与《鲁滨逊漂流记》相关的经济寓言:在孤岛生活的鲁滨逊,要耗时耗力砍树刨木造船,某天却有一块板冲上海滩,要是他捡取那块木板,就能省下一大半时间,不必费时耗力去削板,磨刀,及补充食物。

然而,实质的劳作就是财富,捡取木板是不劳而获,却是消极的创造财富,要做有价值的工作,创造实质上的繁荣景象,还须夯实经济实体,所以我们要抛弃那“天上掉馅饼”的妄想,走下沙滩,将木板掷回大海。

反应

 

言论

开放学额的“鲶鱼效应”/南洋社论

根据医疗网站《蓝码》报道,玛拉工艺大学医学院教授拉惹阿敏建议,开放心胸外科系学额给非土著学生报读;随后大马医药协会主席阿兹占也附和要求考虑“暂时“开放学额,以解决国内专科医生严重短缺的迫切问题。

然而,开放学额的建议随即掀起舆论纷扰。

学生团体发动“穿黑衣”抗议,学生代表理事会强调,玛拉工艺大学是土著特权与教育主权的堡垒,是为保护土著,保障土著贫穷学生继续升学的机会。

高等教育部长拿督斯里赞比里澄清从未对开放学额有过讨论,并揭露有人恶意炒作敏感议题,试图引起混淆和争论,更重申高教部坚决遵守依据联邦宪法第153条文创立玛拉工艺大学的原则精神。

学生代表对政府坚定立场甚感满意,但问题论争却仍激起民众的思考。

于 1956 年创校,为贫困学生提供升学机会的特殊院校,发展迄今已成为国内规模最大的公立大学,拥有15个校区和3个卫星校区,学生人数达17万人,是否反映贫困的土著学生越来越多呢?

激发弱者变强

另一个问题是,该校只招收土著学生,国际学生只占约1%,学生来源单一,过度同质化,会否缺乏市场需要“鲶鱼效应”的刺激。

“鲶鱼效应”的涵义就是通过引入强者,激发弱者变强。首相署前部长拿督再益依布拉欣提出质疑,“是否害怕非土著抢饭碗”,的确能振聋发聩。

显然我们好些学生在过度依赖体制保护下享尽资源优势,越变缺乏竞争力,在面对威权与权势时,更缺乏独立思考的自信,因为他们被特定规则与固定的政见观念所捆绑。

2008年希望联盟执政雪兰莪州,时任州务大臣丹斯里卡立依布拉欣曾建议“开放10%学额予非土著”,以营造健康的竞争,也引起轩然大波,大批土著学生游行示威。

增加更多专科医生

时任巫统的高等教育部长拿督斯里卡立诺丁还狠批卡立依布拉欣搞民粹为博取非土著支持,侮辱了马来土著与玛拉工艺大学。

其实,开放学额有助于打造一流大学,开放竞争就是要“活跃的思想市场”,而开放医学科系学额就是要增加更多专科医生,在现有政府医疗体系下,有好些病患者需苦等半年至一年接受搭桥手术,甚至有人在等待中离世。

学医就是为救人,不分贫富贵贱救人,医生必须履践的希波克拉底誓词,因此不应被视作种族议题,也更非政治问题,因此“一切理应以国家为重”,政治领袖要有勇气和决心去解决问题。

最后我们希望大学能培养能在激烈竞争成长起来的大学生,他们要更具国际观,拥有多元广域思考,跨学科的综合学养和横贯能力,只有这样,我们的大学才有伟大的生命力与贡献力。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