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治”不好,“焉”能安?/张网

近日在八打灵再也发生骇人的抢劫案,3女共车被匪车跟踪打劫,下车持刀抢劫者竟然只是17岁少年,胆敢在住宅区警卫亭守卫面前干案。

另一起同样发生在八打灵再也的8名飙车族追逐情侣案,案情如同电影剧情,有碰撞、爆胎、敲车窗,所幸到了收费站,歹徒掉头而去。



马来西亚还安全吗?治安不靖一直是人们担心的问题,上回人民还发起“拚治安”的宣传活动,结果不见有改善。人民在拼命喊,一切依然,攫夺匪、抢匪无所不在。

犯罪事件防不胜防

城市犯罪事件防不胜防,偶尔发生也不能怪责警方巡逻不力,只是劫匪猖狂的行径令人发指,动辄舞动长刀伤人,就不可等闲看待,不能不严加侦查拘捕,以维护社会安宁,保护人民安全,以及树立警方的威信。

人民对警方的办事效率啧有怨言,报案麻烦时间长,过后没有结果,匪徒继续逍遥法外。在面子书就常见到一些发布的消息,警惕人们注意有关匪徒,照片及电单车或汽车车牌号码都公开了,怎么还能自由自在地继续干案?

警方常以警力为由,当今多个自愿团体如志愿警卫团、人民社警、人民之友人数都有几十万人,积极出来协助巡逻及维持治安者不少,治安理应逐渐好转才是,只是依然令人诟病。



执法不力,刑法太轻,都不足于警戒犯罪者;社会暴力事件,涉案者未被对付,受到惩罚,将鼓动潜在犯罪者效尤,无视法纪的存在。

警方若能大公无私地对付红衫军,严正处理群众暴力事件,打击罪犯不遗余力,人民才能重拾信心;让惹事及犯罪者接受惩罚,无所遁形,才能产生警戒作用。

警察高官发出承诺:“绝不妥协”、“严正看待”、“绝不手软”、“杜绝罪案”,如果能付诸事实,就国泰民安了。希望警察为提高形象减肥之后,能增进捉贼的速度!

反应

 

灼见

【灼见】预防“独狼”不能靠大数据/陈文坪

一个和睦稳定的社会治安,并非采取高压、强硬手法加以维稳,而是需让人民对不满、戾气有渠道申诉,让那些需要协助或弱势者有地方求助,并获得合理关切以及人文关怀。

前些日子,中国10天内发生3起大规模无差别攻击事件后,中共中央政法委及公检法等司法机关高官过去一周在地方上密集调研部署维稳工作,要求执法部门利用大数据加强风险隐患预警能力。希望执法机关提高对利用科技防范社会风险的重视,更多借助大数据及早发现恶性案件苗头,防止风险扩散。

随着科技不断进步,中国在维稳方面已取得相当成效。新疆地区就是一例。自2009年7月5日,新疆乌鲁木齐市发生打砸抢烧严重暴力犯罪事件后,中方加强了当地社会治安治理,过去10多年来并没有再发生大规模骚乱现象。

大数据维稳防骚乱

社会治安能有效治理,科技监控、大数据发挥很大作用。以前在乡村里,遇上小偷小摸,即使报警,也是难以被抓获。正是如此,一些小偷食髓知味变得更大胆,肆无忌惮。现在,中国到处有了监控器、大数据,警方发现一起,破获一起,小偷小摸的案件也就越来越少。生活在乡村的人们也就安心、安稳多了。

大数据维稳防骚乱是可行的,也是必须的,因为有组织的骚乱,都需要时间去筹备、联系。换句话说,组织者需要准备更多资源才能行事。而在谋划的过程中,难免会有遗漏,留下一些蛛丝马迹。这为大数据获取提供了必备的条件。

然而,发生在社会上一些突发事件,是否可以通过大数据获取?如果不能,那就未必能达到效果。

以广东珠海体育中心11月11日发生越野车撞人事件,导致35死43伤为例,这是有预谋的,但“独狼式”行动的确难以防备。有能力购买越野车的人经济条件并不差,但却做出反社会、反文明、反法律的行为,值得相关部门作深入调查、检讨。

还有,江苏无锡一所高校11月16日发生持刀伤人案,造成8死17伤。更值得探讨教育带给人们什么?教育是否培养学生全人格的发展?

高等教育学府在教授知识的同时,更必须塑造学生全人格的发展。这或许比知识更加重要,也必须重视。毕竟一个全身心发展的人,即使遭遇挫折,也能面对困难,更好地生活下去。

学子进入高校读书,目的就是要改变命运,掌握求生知识与技能,找到更好工作,挣取更高收入,让自己或家人生活过得好一些。

一个人在高校深造多年后,还不顾法律,走向反社会的行为,无疑是人生的悲哀、家庭的悲剧。但大数据能及时掌握吗?大数据能为当局提供及时的信息吗?

公平执法  人文关怀

大数据维稳,虽可防范大骚乱发生,但“独狼式”的行为在案发前是不易从大数据中及时出现的。

因此,建立有效的机制,加强法制建设,进一步扩大社会安全网,提高一线人员的沟通水平,更用心、积极处理各种纠纷,消除形式主义,保持申诉渠道畅通,是社会稳定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

中国各地方政府也须提高施政效率,执法部门须公正、公平、公开对待事件的“是非曲直”,及时发布、澄清案情,让信息透明化。重要的是,回归最基本的原则,纠纷调和、执法公正、人文关怀。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