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爆炸事故”的标本兼治/许世平

雪兰莪梳邦再也布特拉高原发生天然气管泄漏大爆炸事故,冲天火柱形成的“蘑菇云”在空中翻腾,蓝天骤变橙黄, 高温烈焰吞噬周边范围的住宅及商店建筑,被炸得满目疮痍的灾场让人触目惊心。

有消防专家认为,此特大灾难很可能是因“沸腾液体膨胀蒸气爆炸”(BLEVE)引起的;有人却投诉说,可能是挖掘工程导致事故的发生。

警方随后证实肇祸前灾场附近有更换污水管的挖掘作业,还说施工符合批准指南。惟,迄今爆炸原因仍未明,还需进行更多后续的调查工作。因为只有找出问题根源,鉴定管理流程及运行出现的缺陷和失误,才能加强监管,为将来做好安全防范,杜绝隐患,避免灾难事故的重演。

在此次的灾难事故,消拯队员高效应急,有序调度,帮助灾民及时转移避险,可却还只是事后应对的措施。

国家石油公司及时关闭天然气管阀门,遏阻火势蔓延及灾情扩大,的确表现了对应对事故的救拯能力,但也还是事后补救。

首相拿督斯里安华随即赶抵灾场巡访视察,宣布拨款救援,承诺与各部门配合协助灾黎重建家园,帮助抚平受灾民众的焦虑情绪,但要能让灾后重建及加速复元工作,才是实实在在要做的事。

事前防范治理良策

当然,特大灾难当前,让人激赏的是场内外各族民众互拥温暖,共同守护,表现互助互爱的精神,汽车企业借车,非政府组织给灾民提供心理救援,在没有政治纷扰下展现的团结与和谐。

要引以为戒的是,就是环境的增量风险持续,几事都要有完善的应急预案,要有更严格的事前防范。

事前防范才有标本兼治的效果,例如严格检验潜在高危的隐患,设置缓冲地带,预早截断孕灾环境及致灾因素,才是更有效,更安全的治理策略。

要避免灾难事故的频发,所有涉及机构部门及个体,都必须加强风险监测预警,动态跟踪实时预警。

说到底,事前防范或预警才是釜底抽薪,只有将问题解决于萌芽之时,成灾之前,才是最有效的。

 

 
 

 

反应

 

趋势

亨利行:借鉴布特拉气高原爆事件 输气管位置或纳房产估价考量

(八打灵再也18日讯)产业顾问大马亨利行表示,考虑到布特拉高原地下天然气输送管爆炸事件,金融机构可能需要查明所要融资的房产附近是否有天然气管道。

大马亨利行在今年第二季度的季刊中预测,潜在购屋者如今都会询问他们考虑购买的房产是否靠近天然气管道。

大马亨利行总执行长邓志明说,产业估价师在计算房地产的公开市场价值时,也会考虑天然气管道的位置。

“(他们)会对房产的价值进行必要的调整,就像那些靠近水灾易发区、高压线、墓地、陡坡、氧化塘/污水处理厂或其他不利因素的房产一样。”

布特拉高原天然气输送管于4月1日发生爆炸,造成81间房屋全毁,即结构超过40%损坏、81间半毁及57间受波及。根据报道,这些房屋损失可能高达6540万令吉。

大马产业及设施管理人协会(MIPFM)于上周表示,该爆炸现场及周边地区的物业价值可能会在短期内下降5%至20%。

根据《新海峡时报》报道,大马产业及设施管理人协会主席依沙克指莎阿南地区于2021年杪遭受毁灭性水灾后,也出现类似情况。

反应
 
 

相关新闻

亚亦君令补选
南洋地产
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