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弟子规》:传销式疯狂/温任平

晚清废除科举,私塾蒙学教育趋于衰微;从1911年开始,中国教育现代化,注重儿童心理健康、天性倾向,胡适把教育家杜威(John Dewey)的“成长与经验改造”的思想带进中国,《弟子规》被新时代新思维抛弃。《民国时期总书目》(1911–1949)这部书籍总汇,里头收的《弟子规》版本,仅仅两种。

不必惋惜《弟子规》的没落。儒学的核心文献是《十三经》,它们是《周易》、《尚书》、《诗经》、《周礼》、《仪礼》、《礼记》、《左传》(附《春秋》)、《公羊传》、《谷梁传》、《孝经》、《论语》、《尔雅》、《孟子》。“十三经”是13部儒学经典的合称。



没列在13经内

明朝万历十二年(1584年)神宗下诏钦定《十三经注疏》,13经乃儒门知识总汇。请注意,这里头可没有《弟子规》。学生得补习国文、英文、数学,时间有限,连13经都无暇去碰,学校却逼着学生去啃《弟子规》,浪费机会成本,莫甚于此 。

《弟子规》大约在2004年,在华人地区蓬勃发展,势头又快又急。后面推动的有好几股力量。政治的、商业的与宗教的力量,这三股力量综合起来不是1加1加1等于3,政教与商业结合是传销的力量,涉及利益输送。

从2004年到2014年,同类读物《三字经》在网上的使用率增加两倍半,《弟子规》的使用率却暴增70倍(700巴仙)。谁在后面推波逐澜?完全没有商业利益,雪球能愈滚愈大到今天的规模吗?



《弟子规》的规模有点像《了凡四训》,版本多种,人手一册。不少祠堂、茶坊、斋馆免费赠阅。《弟子规》还有漫画、动画、VCD、CD、YouTube,它们的制作经费从哪里来的?

僧团是一个来源。佛教团体何以对《弟子规》情有独锺?一部经文,如果佛教团体要大家熟读、背诵、彷效、学习、实践、加持,这就把《弟子规》宗教化经典化。这种宗教的畸形发展,应专文析论。

很明显的,《弟子规》是一部伪经,何以我国华小独中,为一部伪经如此疯狂?

内容成了校规

如何疯狂?《弟子规》的内容成了校规,够疯狂吗?《弟子规》的白话译文应该是“学生的禁令”,却成了独中华小的教育理念,够疯狂吗?有些学校甚至成立“弟子规行动室”,听起来是不是有点东厂的味道?够疯狂吧?

这都是冰山一角。《弟子规》还衍生出“弟子规背诵比赛”、“弟子规舞”——当然这又再衍生出“弟子规舞蹈比赛”这类的“活动”。大家都知道金融衍生品,大概也听说过这些衍生物造成的经济伤害。

上着课的学生,被点名出来参加各种比赛。学生可以不上课,因为班际、校际的背诵、舞蹈比赛,务必勤于锻炼始能胜出。遇到背诵、舞蹈比赛同时进行,便爆发老师去班上“抢学生”的现象。

荒废功课,去参加《弟子规》背书、舞蹈比赛,值得吗?2006年丹斯里黄燕燕医生,她受英文教育,却甚向往中华文化,有人向她推荐《弟子规》,她即慷慨解囊,捐赠1万令吉作为印刷费。丹斯里黄的示范效应,带动捐助热潮。读者上谷歌,“黄燕燕弟子规”等字眼直扑眼帘。

丹斯里黄大概以为它是《孝经》或《论语》,她可没料到,学生居然竟然为了这部伪经,公然逃课。有关校董、校长、老师(遵照校校方指示?)怎么对得起家长、怎样对得起莘莘学子,怎么对得起黄燕燕前部长的一番美意?

同样的问题,我们还应该再探讨下去吗?

反应

 

东海岸

弟子规中心导师 莅叁娘善心老人院演讲

(直凉2日讯)弟子规中心导师陈志伟及杜可盈老师在岁末时刻到叁娘善心老人院举办“中华礼仪”演讲,以亲子团康活动来为2024年画上句号,再以《使命》、《五音療癒》来开启新的一年。

陈志伟与杜可盈经常到叁娘善心老人院弟子规中心讲解中华文化,免费教导学生们正确的人生观及价值观,效仿古人无私奉献弘扬传统文化的精神。

共有60名学生参与讲座,学生人数一年比一年多。

陈志伟受访时说,这是世界大同的理想而办的活动,活动内容有传统作揖礼仪简说,礼的意义,在家礼仪是和谐之本。

他说,讲座也有谈到音乐养生之道,五音疗愈,多听轻音乐有助于身心健康,也有参观万姓祖先堂寻根,了解中华民族起源,孝道的传承和意义。

最后,活动也给参与者父母孩子一同制作香囊,把好运带回家。

叁娘老人院院长拿督叶玉梅感谢陈志伟及杜可盈老师一路来的付出,让家庭亲子关系更和谐,把正能量带给社会。

“叁娘善心老人院弟子规中心为志工老师开放,他们善用这里的资源,把中华文化贯彻予新生代,让社会更美好。”

视频推荐 :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