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弟子规》盛行,其事可疑/温任平

《弟子规》是一部300年前的书,作者是康熙年间的秀才李毓秀。李是谁?与朱熹、王阳明、黄宗羲、顾炎武同一级的儒学大师吗?非也非也。李毓秀考了20次举人都落榜,闲里写了1080字的小书,就是《训蒙文》,后经修饰,书名改为《弟子规》。



康熙与其他帝王者都觉得好用,《弟子规》是驯民读本,让汉人只知绝对的服从;稚童即背诵,对汉人的洗脑可谓彻底。

我们不能怪康熙心思恶毒。1644年清兵以12万7000精骑杀入中原。“马上得天下易,马上治天下难”,13万清兵像一勺子盐放在汉族的人海,一下子就被融掉了;只有奴化教育,建立绝对的封建皇权,才能杜绝自由思想及抵抗。何以21世纪的马来西亚华小独中,却奉为道德圭臬?

《弟子规》不是儒家经典,它与《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同级,要孩子去背诵一部伪经,是在浪费机会成本。那些在华小、独中死背《弟子规》的孩子,中学之后有多少人跟上去念《论语》、《孟子》、《大学》、《中庸》?有谁去钻硏五经?不要自己骗自己了。《弟子规》把大多数学生,对儒学的一丁点“好奇”都毁掉。Gresham’s Law:劣币驱逐良币。

与时代脱节

《弟子规》是一种训示教育,从成年人的角度把儿童的言行举止规范化,对小孩天性的活泼开朗是明显的桎梧。一共360句的《弟子规》,用到“勿”字的句子有43句,不许那样,不准那样,与孔子的乐学原则(快乐的学习):“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恰恰背道而驰。



《弟子规》的内容,笔者无意逐项审查判断,但它的内容良莠不齐,多处与时代脱节,它本身就没有条件,成为全国性华文中小学“必须熟诵的书”。“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以父母之好恶为孩子之好恶,那是非常荒谬的事。父母好赌,难道孩子也学着赌吗?父母喜做文化打手,孩子也跟着做红豆兵?

至于《弟子规》“孝则”中说:“亲有疾,药先尝。”小孩替父母先尝药为“孝”,其实很可笑,97岁的张忠明先生说得好:“真是怪事,遵医所嘱!”

《弟子规》的训戒:“彼说长,此说短;不关己,莫闲管”,不议论别人之长短,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家瓦上霜,原来是明哲保身。孔子曰:“见义不为是为无勇”,今日一直鼓吹《弟子规》的人,可记得夫子的话?

难怪公路发生交通意外,围观的是华人(鲁迅笔下看热闹的庸众),协助伤者脱困的很多时候是过路的马来人、印度人;巫印不懂《弟子规》,可他们在学校里有上“道德教育”(Pendidikan Moral)的课。

奇怪的是,我们华校的上课时间表也有“道德教育”啊!家庭伦理、友侪关系、社会礼仪、爱国情操……尽在其中。既如此,大力鼓吹《弟子规》用意为何?

读《弟子规》使人想起大陆罪犯的“双规”,早晚出门回家得向公安机关报备;规就是“规矩”;《弟子规》中有太多压抑孩子天真无邪的规矩。

著名教育家丰子恺在《关于儿童教育》指出:把小孩约束得像个成人是“大错”。丰子恺认为把成人强调的道德规矩,过早并且过多的塞给孩子是不当的。

《弟子规》的鼓吹不足20年,即广被国内华小独中融入校规,渗入当前的教育理念,这种事当然不可能是三五个校长坐在一起,讨论之后实施,就能弄出这样的规模来的。我应该写下去吗?

反应

 

东海岸

弟子规中心导师 莅叁娘善心老人院演讲

(直凉2日讯)弟子规中心导师陈志伟及杜可盈老师在岁末时刻到叁娘善心老人院举办“中华礼仪”演讲,以亲子团康活动来为2024年画上句号,再以《使命》、《五音療癒》来开启新的一年。

陈志伟与杜可盈经常到叁娘善心老人院弟子规中心讲解中华文化,免费教导学生们正确的人生观及价值观,效仿古人无私奉献弘扬传统文化的精神。

共有60名学生参与讲座,学生人数一年比一年多。

陈志伟受访时说,这是世界大同的理想而办的活动,活动内容有传统作揖礼仪简说,礼的意义,在家礼仪是和谐之本。

他说,讲座也有谈到音乐养生之道,五音疗愈,多听轻音乐有助于身心健康,也有参观万姓祖先堂寻根,了解中华民族起源,孝道的传承和意义。

最后,活动也给参与者父母孩子一同制作香囊,把好运带回家。

叁娘老人院院长拿督叶玉梅感谢陈志伟及杜可盈老师一路来的付出,让家庭亲子关系更和谐,把正能量带给社会。

“叁娘善心老人院弟子规中心为志工老师开放,他们善用这里的资源,把中华文化贯彻予新生代,让社会更美好。”

视频推荐 :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