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弟子规:奴性教育的滥觞》读后感/超秋

读了温任平《弟子规:奴性教育的滥觞》,笔者想提出一些看法。

温任平批评“亲有疾,药先尝”、“骑下马,乘下车,过犹待,百余步”不合理,笔者认为何止不合理,简直就是荒谬。但是,正正因为其极度荒谬,才不致于有人遵循,除了白痴,连小学生都不会。



谎话要夹杂一些真实性才足以使人上当。我看到超人和恐龙打架,后来小叮当来帮忙,白痴会信?如果有更荒谬的事,那只能是教导《弟》的老师真教学生下马下车。

另一方面,要求清人预知“1914年在美国俄亥俄州启用的电开关红绿灯系统”是否太苛刻了?阅读古代的书籍,我们不能以今人的角度来揣测古人的做法,要设身处地站在古人的处境考虑问题,这才能读出其背后真正的意义,否则准闹笑话。

三字一句削足适履

至于“昼夜侍,不离床”,只要静静在旁,笔者倒不认为会干扰病人,反是病人的安心剂。

“出必告,反必面”和“早请示,晚汇报”形式雷同,动机心态相异,不能混为一谈。丈夫、妻子、孩子出门返家知会一声,难道不是应该的?假如你载妻子到工作地点,她默默下车,扬长而去,你心里不会不快?可能刚吵架吧?把这上纲上线到奴性,言重了。



“业无变”的“业”有多种解释,被批评“很有问题”。古文简练,常出现文义混淆之处,故四书五经才出现了不少注疏。《弟》为了便于记诵,统一三字一句,难免削足适履,只要老师稍微解释,笔者不认为“很有问题”。

温任平也提到《弟》的文学性不足,而且“如果孩子用三个字造句,白话文一定写得不好。”

现代孩子需道德教育

首先,《弟》不是文学作品,退一步说,即使其文字不够优美,但还不致于误人子弟。此外,没有一个正常的孩子会以三个字造句。那五个字行吗?五言绝句还要读?笔者认为文章的优劣和句子的字数没有绝对关系。

《三》里的“人之初,性本善”、“玉不琢,不成器”等不美?

《弟》被指责培育奴性的罪魁祸首当是其中关于亲子关系的片断。在现代的教育理念中,封建时代的高压式、权威式的父母已经被唾弃。笔者认为其中大部分还是不成问题的。“挞无怨”确实值得商榷,教导《弟》的老师应该详细解说,教导孩子保护自身,免得造成虐儿事件。

纵观现代的家庭,父母的地位没落,孩子多成小皇帝,有鉴于此,《弟》中的亲子之道更显重要,使孩子能更自律、更尊敬父母。

总而言之,现在的孩子需要道德教育,而在没有适当教材的情况下,瑕不掩瑜的《弟》被推崇也是在情理之中。

虽然无奈于没有更好的选择,但是相信老师们在教导时,能将其中精神的糟粕和不合时宜的做法一一纠正。那就成了个不错的选择啦!

反应

 

东海岸

弟子规中心导师 莅叁娘善心老人院演讲

(直凉2日讯)弟子规中心导师陈志伟及杜可盈老师在岁末时刻到叁娘善心老人院举办“中华礼仪”演讲,以亲子团康活动来为2024年画上句号,再以《使命》、《五音療癒》来开启新的一年。

陈志伟与杜可盈经常到叁娘善心老人院弟子规中心讲解中华文化,免费教导学生们正确的人生观及价值观,效仿古人无私奉献弘扬传统文化的精神。

共有60名学生参与讲座,学生人数一年比一年多。

陈志伟受访时说,这是世界大同的理想而办的活动,活动内容有传统作揖礼仪简说,礼的意义,在家礼仪是和谐之本。

他说,讲座也有谈到音乐养生之道,五音疗愈,多听轻音乐有助于身心健康,也有参观万姓祖先堂寻根,了解中华民族起源,孝道的传承和意义。

最后,活动也给参与者父母孩子一同制作香囊,把好运带回家。

叁娘老人院院长拿督叶玉梅感谢陈志伟及杜可盈老师一路来的付出,让家庭亲子关系更和谐,把正能量带给社会。

“叁娘善心老人院弟子规中心为志工老师开放,他们善用这里的资源,把中华文化贯彻予新生代,让社会更美好。”

视频推荐 :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